那一年雨季,长沙木屐与马路的战争

[来源:潇湘晨报]

旧时木屐店场景。图/邓振铃

木屐曾长时间与长沙人和平共处,却在上世纪30年代发生过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生死的战争,木屐被禁,遭遇浩劫。这大概是这个古老鞋具退出历史舞台的开始。

撰文/本报记者储文静

老长沙,逢雨必带雨伞穿木屐

对于旧长沙那些幽深曲折的巷子和麻石长街来说,木屐曾是一段温婉亲切的叙事。木屐敲打雨水中的麻石板,发出悦耳的锵锵声和低沉的啪啪声,和着那悠长悠长的卖糕声、卖榄声、卖菜声,在深巷里交织成最生动的交响。

长沙的木屐和现在看到的日本或台湾地区所用的木屐不同,大多是用牛皮做半截鞋头,涂抹桐油,以木板作底,前后有二齿,作字形,锤入四铁钉作屐齿与地面接触,以牛皮作屐面,屐前又装一蝶形铁钉,以保护屐头承受地面之碰撞。当然,这个木屐不能直接穿,一般里面需要穿普通布鞋或其他面料的鞋,再把木屐套在脚上,因为高,所以无论如何泥泞的地方,都可以通行无阻,不必担心下雨天鞋袜污湿。

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文史专家陈先枢告诉记者,长沙旧时卖木屐的商铺集中在化龙池一带,大古道巷入巷口两旁数家,铺面上陈列和牵挂的均为大小规格的产品,柜内雇工佣作日夜不停。木屐店中最有名的为“张大生”木屐店。张大生是清光绪善化县人,因逃荒来到长沙,在化龙池摆起木屐柜台,因手艺精湛,生意兴隆。其徒弟出师后大多也在化龙池经营木屐生意,化龙池于是成了一条木屐街。

化龙池的木屐店还兼营油鞋。油鞋是以牛皮作底和面,作成鞋状,以桐油浸演,底面满钉圆头专用铁钉,亦适用于天雨时泥泞地行走,盛行于农村,城市住户少用。

上一页  |  下一页1 / 3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