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湖南篇】智囊团支招 小山村华丽变身

[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作者:黄京]

春天的交响▪精准扶贫进行时

智囊团支招,小山村华丽变身

定规划,找门路,“校校结对帮扶”助“造血型”扶贫

毗邻沪昆高铁溆浦南站的坪溪村,通过精准扶贫,找准定位,正在向“小康村”华丽转身。

坪溪村村小教学点的孩子们正在上课,该校的办学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

扶贫点简介

对口地点

溆浦县北斗溪镇坪溪村

帮扶单位

湖南省教育厅

乡村介绍

坪溪村地处雪峰山麓,距溆浦县城约50公里;村域总面积5.9平方公里,水田少、旱土多,平地少、山地多。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共276户、1037人,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96户、贫困人口344人。

帮扶措施

以省“12+1”驻村帮扶重点(“12”即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和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1”即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突出“山村旅游”和“教育扶贫”两条主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以发展山村旅游为主线,实施产业扶贫。遴选高校帮助坪溪村编制总体规划以及山村旅游、特色种养殖子规划,同时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发展山村休闲旅游。

●真情实意开展 “一进二访”。厅委领导、机关处室各结对1户,直属单位结对1-4户,走进结对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同凳而坐问困问需,针对贫困户家庭情况及贫困原因提出脱贫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突出问题。

■记者 黄京

清明节前夕,烟雨蒙蒙,出了沪昆高铁溆浦南站,步行15分钟便可抵达坪溪村。高铁疾驰而过的声音,打破了雪峰山脚这个小村落的宁静……

省教育厅驻坪溪村帮扶工作队已经正式入村一年了。面对没有明显产业发展特色、村民脱贫致富门路不多的现状,省教育厅组织数百名来自机关和高校的专家,制定了“山村旅游”、“教育扶贫”并举的脱贫方案。昔日朴拙的小山村正在实现向“小康村”的华丽转身。

定思路

编制山村旅游规划

“别看现在坐高铁到这里很方便,以前这里就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坪溪村村支书梁奇华坦言,闭塞的交通曾严重制约着村子的发展。

这个在村民看来很有经济头脑的村支书,带着大家种过中草药、金银花、柑橘等,但因品种、销路等多方原因,产业未能持续发展,更谈不上效益了。

梁奇华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现在的坪溪村,他说的“人和”便是省教育厅帮扶工作队的进驻。让村支书犯难的村庄发展规划问题,工作队组织了一批又一批高校专家来攻关。

目前溆浦县借助高铁打造雪峰山旅游景区,坪溪村是高铁游客的必经之路,有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也有源远流长的七姓瑶文化。专家们一致认为山村旅游可作为坪溪村产业的重要突破,这也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支持。

省教育厅将通过课题招标方式,遴选最优秀的高校专家团队为坪溪村编制总体规划以及山村旅游发展规划、种植养殖规划。

找门路

试水民宿型农家乐

“七姓瑶寨”农家乐依山傍水、风景秀美,附近有300亩连片景观油菜花,但这个农家乐更让记者关注的,是其组建模式:由村集体牵头,通过村民自筹、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社会引资等组建而来。村支委员黄贻长说,整个农家乐的建设资金为230万元,其中56万元是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

“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每月工资有1600元,还能照顾家里,实在是太好了。”32岁的贫困村民周爱华便是入股人之一,她不仅能在“七姓瑶寨”获得股权分红,还在这里担任服务员。“慰问金给我们花出去就没有了,入股的钱却能带来更多收益。”

省教育厅驻坪溪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颜慧林告诉记者,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是:有着得天独厚“行”之便利的坪溪村若能在食、宿上加快发展,很容易从高铁经济圈里分得一杯羹。“但光靠政府、扶贫工作队来建农家乐、酒店是不现实的,投入太大,回报周期也长,必须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除了“七姓瑶寨”农家乐,工作队还决定引导部分村民开展民宿型农家乐探索,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调研,目前已确定有发展意向、具备基本条件的农户26户。

今年开始,工作队决定定期举办各种山村旅游文化节,比如“油菜花节”、“杨梅节”、“七姓瑶文化之旅”等,并尝试将其发展为大中小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吸引人气,也为“七姓瑶寨”和民宿型农家乐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促教育

山村校园成“身边好学校”

近日,在由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举办的“身边的好学校”主题征文活动中,北斗溪镇中心学校成功入选。对于学校在扶贫过程中的发展,“80后”校长贺乙感触很深。“办学条件可以用金钱来改善,但教育扶贫中,有很多是金钱替代不了的。我们很需要这种‘造血型’、‘功能型’的扶贫帮助。”

“校校结对帮扶”是省教育厅教育精准扶贫试点的一项重要措施。几天前,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小学和溆浦县北斗溪镇中心学校结成了帮扶学校,贺乙说,自己将带队和老师们去育英小学进修访学,“不去现场永远不知道差距有多大”。

颜慧林表示,省教育厅领导曾反复叮嘱工作队:“如果只是简单利用教育厅的资源堆积来帮坪溪学校,这种模式是不可复制无法推广的,只有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共享优质资源、优质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才能加快推进均衡发展,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治穷根”

开展致富技能培训

坪溪村村民张文权一家五口人,2014年家庭年人均收入2300元上下,被纳入贫困户档案。32岁的张文权学历不高,不过对养鸡产业很有兴趣,只是苦于没有专家指导和养殖经验。

工作队了解其心愿后,安排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他家结成一帮一对子,并将其送往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家禽养殖培训班接受溆浦县扶贫办组织的免费培训,培训结束后,张文权买了1200只小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除了他之外,工作队还安排许多农户参加相关培训,引导大家发展特色种养殖。

黄贻长介绍,坪溪村常年在外务工的约有300人,“致富技能缺乏也一直是村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为此,省教育厅在该村开展的教育扶贫还以“两后生”及青壮年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为重点,充分利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信息资源,精确识别,将资源精准对接到每一个家庭。

“结穷亲”

“一进二访”走近困难群众

记者在坪溪村采访时,还巧遇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帮扶工作队成员在村里开展“一进二访”活动,该院袁维坤院长告诉记者,“一进二访”就是要将帮扶做实,而不是走过场,只有亲临现场才知道村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发动16位厅委领导、17个机关处室支部、27个直属单位全部参与“一进二访”,厅委领导、机关处室各结对1户,直属单位结对1-4户,除省领导结对帮扶的1户外,其余95户贫困户全部在厅委找到了结对帮扶主体。

与困难群众“结穷亲”后,每位领导、每个单位到结对贫困户家中开展“一进二访”,既为贫困户送上慰问金,又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从自身和单位实际出发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进一步帮扶措施:一帮思想,二帮生活,三帮产业,四帮就业。同时,还依托有关高校成立专家咨询团队,负责对坪溪村经济社会发展及贫困户脱贫计划提供技术指导。

记者在现场

“精准”一定不是千篇一律

省教育厅驻坪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颜慧林是位“80后”,驻村1年多以来,他成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颜队”。96户贫困户的详细情况,颜慧林都很熟悉,他表示,自己思考得更多的还是关于“精准”的问题,因为贫困村民有个很现实的问题:爱跟风。“谁家养鸡发财就跟着养鸡,谁家种黄桃赚钱就跟着种黄桃,但我觉得如果都盲目跟风就与‘精准’的初衷相违背了。”他打算对96户贫困户再进行多次走访,了解各家各户背后的故事,帮他们找出各自可以脱贫致富的“发力点”。

是的,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故事,脱贫的道路也各有各的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精准”一定不是千篇一律。

 

相关专题:湖南实施精准扶贫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