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门湘绣技艺,被发现时只有邵阳的两位老人会

[来源:邵阳新闻网]

老人的试验 65岁时,用输液的针管自制成绣针

“不如自己做针吧”。她想到了输液用的针管,也是中空的。

“在火上烧红,固定住,用刻蜡版纸的笔在针尖附近钻眼。”当时已经65岁的退休老太太,躲在房里,不声不响地搞试验,居然成功了。

她把漆包铜线的表皮扒下来一小截,套在钻好孔的输液针上,一枚插绣针就这样成了。

“比之前用过的针都好用。”阳利春很满意。时隔多年后,她又拾起了这门手艺。

2007年,县城街头搞十字绣展。阳利春看了,觉得不过如此。她带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富贵相伴》,闯进了主管文化的副县长丰新妹的办公室。

“丰副县长看了,很感兴趣,说明年的‘四八姑娘节’,你去参加吧。”阳利春记得。“四八姑娘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成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

就是在这届“四八姑娘节”上,阳利春被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她和插绣这门艺术,从此一步步被外界所认识。

2009年,这门技艺以“苗族插绣”的名义,成功申报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阳利春被邵阳市一级认定为这项遗产的传承人。

2012年,“苗族插绣”成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她出席了湘鄂皖赣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当时,湖南仅抽调了1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这一活动。

 

  (阳利春和徒弟王雅可。王是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她尝试着把插绣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袁树勋摄)

传承 不少人慕名而来向她拜师学艺

出名之前,阳利春让儿子学制针,儿子嫌麻烦,让孙女学绣图,孙女也不感冒。她一度担心,这门手艺会后继无人。

出名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少人慕名而来拜师。

“你愿意学,我就肯教。”阳利春没什么讲究,先后收了20多个徒弟,包括她的两个孙女。

王雅可是她最新收的徒弟。这个大眼睛的漂亮姑娘,是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生。看过阳利春的作品后,她觉得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和自己的专业——服装设计相结合。于是,三个月前她登门拜师。

年前的期末设计作业,王雅可绣了一朵玫瑰。老师看到了,很感兴趣,问“这是个什么绣法”。

“我说这是插绣,它没有回针。”王雅可说,老师觉得很特别,把她的作业要走了。

她觉得,插绣的立体感非常好,放到旗袍、礼服上,应该别有一番韵味。

游庆平很赞赏王雅可的想法,“与市场相结合,这门传统手艺,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就像湘绣所经历过的那样。”

游庆平说,县里有人成立了一家插绣艺术品公司,尝试着批量销售这类产品。骨干技师,大多是阳利春的学生。

游庆平很期待他们能再折腾出一些更大的动静。

上一页  |  下一页3 / 3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