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与湖南的情缘:曾受毛主席接见 想写首歌叫《花明楼》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闫肃,这个为全国电视观众“年三十”的一道“大菜”而苦心劳作的老头,原本却是一名文职将军,他的头衔是解放军空政文工团的一级编剧、著名剧作家。从戎50余载,闫肃的作品也可谓“等身”。虽到古稀之年,但他的创作激情丝毫未减。而他,与湖南的情缘也持续了数十年的时间:从1964年受毛主席接见,到2014年提议为刘少奇故里花明楼写歌。湖南,一直都在这个老头儿的心上。

歌剧《江姐》一举成名,毛主席亲切接见并加以勉励

写阎肃离不开歌剧《江姐》,这是他的成名作。此剧于1964年公演后,立即引起了轰动。那一曲“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的红梅赞,成了家喻户晓,人人传唱的经典歌曲。

提到歌剧《江姐》的创作,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1962年,阎肃创作了独幕歌剧《刘四姐》,拿到300元稿费,他和同事们到北京东来顺吃了一顿涮羊肉。酒过三巡,众人把目光转向阎肃:“咱今儿‘吃’完了‘刘四姐’,明儿呢?”

阎肃被同伴一语逗乐:“我刚看过《红岩》,里面有个‘江姐’,排出来一定很有教育意义。”

一个月后,剧本初稿送给了当时的空军司令刘亚楼,刘亚楼当即要求:“精雕细刻,一定要打响!”于是,阎肃怀揣剧本几下四川,多次采访小说《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与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位亲属和战友谈得声泪俱下。用他们的话说,一个弱女子,如此铮铮铁骨,立在舞台上岂能不感人?!

经过两年的锤炼,1964年10月13日晚,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等陪同下,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歌剧《江姐》。毛泽东看得很专注。第二天便接见了剧组的同志们。年底,剧组准备去南方演出,毛泽东再次鼓励:“我看,你们可以走遍全国,到处演,去教育人民嘛!”阎肃回忆道:“在我的记忆中,一位共和国领袖对一出歌剧如此重视,的确不多见!”

两个月后,毛泽东想见见《江姐》的剧作者阎肃。

那是个静谧的周末之夜,阎肃去红旗越剧团看排练回来,穿一件旧棉裤,蹬一双老头鞋,绕过文工团附近正在盖房的工地,踩着一地的浮土,慢悠悠地踱回院子。一进门,他被两名女演员拉进了一辆车内:“哎呀,找你找得我们好苦!”“找我干什么呀?”“去中南海!”阎肃一愣:“那得让我换件衣服!”“不用了,已经来不及了!”

阎肃就这样急匆匆地进了中南海。

毛泽东笑呵呵地走过来,握住阎肃的手。“那手掌真大啊!”阎肃回忆说:“毛主席的大手温暖有力,整个儿包住了我的手……”

毛泽东的手使劲地晃动着:“你那《江姐》写得不错啊!”阎肃听不太懂湖南话,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又一连串地谦虚:“写得不好……写不好……请主席多批评!”

毛泽东见阎肃听不大懂他的话,也不再说了,他让工作人员取来一套精装的《毛泽东选集》送给阎肃。阎肃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

曾想写一首歌,就叫《花明楼》

“我们还很少看到名人故居的景区,有这样漂亮的演出!”80余岁的阎肃老先生掷地有声地说道。2014年4月间,来自国内各地30余位著名音乐家走进宁乡花明楼,瞻仰伟人刘少奇故居,并观看文艺演出。

那天,中国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阎肃与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国家一级作曲家萧白,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一级指挥、国家一级作曲王秀峰等专家一道向刘少奇铜像敬献花篮。

“大家来自各行各业,都是业余,我觉得真的挺感人。倒退60年我也站在这里。”阎肃幽默地说道。在赞赏艺术团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有一首小歌,就叫《花明楼》,让人听过至少都能哼哼两句,不要长,4句一段,一共两段,8句足够了。

人物简介

阎肃:原名阎志扬,现为空政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区正职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歌剧《江姐》,是阎肃的成名作。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阎肃还创作过好几出颇有影响的京剧现代戏。比如京剧《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与人合作的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轻快的乐曲成为那时最为流行的歌曲。 从此,阎肃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许许多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比如《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等等。

阎肃主要文艺作品

歌曲

《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前门情思大碗茶》 、《我爱祖国的蓝天》、《北京的桥》 、《长城长》 、《雾里看花》、《苏州姑娘》 、《军营男子汉》 、《故乡是北京》 、《唱脸谱》 、《五星邀五环》、《军营男子汉》、《长城长》、《风雨同舟》、《连队里过大年》、《天职》 、《打赢歌》、《团结就是力量》 、《打靶归来》、《当兵的人》、《小白杨》 、《说句心里话》 、《边关军魂》 、《我爱祖国的蓝天》、《雪域风云》、《梦里水乡》 等。

歌剧

《江姐》、《党的女儿》、《特区回旋曲》、《忆娘》、《胶东三菊》、《刘四姐》等。

京剧

《红岩》、《红色娘子军》、《年年有余》、《夜度》、《敌后武工队》、《红灯照》等。

综合:人民网、红网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为薇

相关链接>>>

阎肃(资料图)

凤凰娱乐讯(采写/王鑫) 2月12日,空军官微发消息,著名艺术家阎肃去世,享年86岁。随后阎肃之子阎宇在朋友圈发消息,证实父亲离世,并透露相关细节。

阎宇朋友圈全文:“因为实在不方便隐瞒消息到节后,因此不得不在春节假期向各位亲友报告,如按阎老的习惯肯定是不愿在这特殊时间打扰大家的,真的很抱歉!

我的老父亲阎肃,于今晨,2016年2月12日凌晨三时,平静地离开了尘世。很平静,没有任何痛苦,就像睡着了一样。老爸因突发脑梗住院近五个月来让亲友们费心了。

做为阎老的子女其实和很多朋友的心思一样,本希望他能在晚年多点轻松享些福的,但老爸没有贪图享乐的习惯,可能他觉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就这么离开了。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命运,只能由着他了。很遗憾,却无力改变,人生的组成里本就有遗憾的,怎么办呢?真没办法。再次为打扰了大家的春节假期深深抱歉!”

早前报道:

习近平:“我赞同阎肃的风花雪月”

2014-10-16 09:07:58人民网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阎肃在座谈会上发言。

人民网北京2014年10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剧协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中国舞协主席、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叶辛,中国影协主席、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李雪健先后发言。

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在发言时称“我称得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所以,我、我们心中常念叨的就是6个字:‘正能量、接地气’,在部队来说就是有兵味战味!”

听过阎肃的发言后,习近平幽默地说:“我赞同阎肃同志的风花雪月。”全场响起会心的笑声。习近平接着说:“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附:严肃发言全文

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

我称得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所以,我、我们心中常念叨的就是6个字:“正能量、接地气”,在部队来说就是有兵味战味!

这个兵味战味体现在哪里?不外乎两条。一个是我们的作品,不管是一首诗、一首歌还是一部剧,都要说出战士的心里话,写出战士的真感情,让战士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去传唱,让他们在冲锋陷阵时有无穷的力量,在军旅生活中有前进的动力,在成长历程中有精神的港湾。近年来,军队推出了一批强军歌曲,鼓士气、抒兵情、壮军威,唱出了当下军营的最强音,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另一个是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还是要保持扎根军营、官兵“五同”的好作风。现在总政组织军队文艺工作者走基层、要求多下部队慰问服务,很多军队文工团也在搞下连当兵、多闻兵味,这样的举措好。军营是我们创作的沃土,战士是我们讴歌的主角,离开了这些,就没了兵味战味,甚至会变味。

然而,我们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近年来,我总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社会上绯闻、丑闻,花边桃色;作秀、作呕,低俗恶俗,纷纷闯入眼帘、聒噪不休,好像这才时髦夺眼球,甚至香臭不分、法纪不论,越黑越火,让我着实感到有点寒风飒飒。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偶然现象,一笑置之;渐渐地我从一些青少年的反映和津津乐道里,感到不可等闲视之;最后我感到冷风刺骨,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了。我们好像不能光看到评了多少奖、开了多少花,而要真看看移风易俗、社会风尚、流行风味儿了!更何况在人家不遗余力、重金营造、推而广之的情况下,我们有少数人还争先恐后摇旗呐喊、推波助澜,被市场、收视率牵着鼻子走,还津津有味、得意非凡,这还有点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良知么?

所以,我一直在渴盼中央发出清晰有力的声音,重现文艺的朗朗天空。72年前,我们党开过一次文艺座谈会,叫“延安文艺座谈会”,明努力方向、开风气之先、启一代文风,正本清源,振奋了全国人民;今天,我举双手赞成开这样一次文艺座谈会,我期待着这次会议能够振聋发聩,润物扬帆。

我觉得,我们每一位以文艺为终身职业的从业者,我的同行们,都应该做到“四有”,那就是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我们还应该有“四艺”,那就是大义、道义之“义”,坚毅、毅力之“毅”,友谊、情谊之“谊”,然后才可以谈到艺术、文艺之“艺”。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