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部“辛苦指数” 换取贫困户“幸福指数”
——省扶贫办践行“三严三实”纪实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通讯员 王碧红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51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00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6万……
翻看湖南的扶贫“账簿”,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王志群常常感到“压力山大、责任重大”。
“有压力就有工作的动力。”王志群说,全省扶贫干部始终发扬“严”、“实”作风,围绕贫困群众最关心的“安居、乐业、提高素质”三件事,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幸福指数” 。
安居:让每一户贫困老百姓有一间避风遮雨的房子
11月中旬,连绵的阴雨一下子就把湖南拉进了冬天。“以前一刮风就要四处堵风眼,一下雨就担心房子会塌。现在住进新房后,再也不害怕了!”武冈市湾头桥镇吉龙村的村民肖白林站在新居的屋檐下,美滋滋地对记者说。
肖白林家共5口人,一个孩子患有脑瘫,全靠他当清洁工挣钱。全家人挤在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摇摇欲坠却没钱修缮。今年,武冈市扶贫部门组织爱心企业对“经济最困难、房屋最危险”无力自建的贫困农户,进行新房统一代建、统一规划、统一施工。今年8月初,新房竣工,肖白林没掏一分钱,就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新居。
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省扶贫办瞄准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住房最危险的农户精准发力,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危房改造步伐,让每一户贫困老百姓有一间避风遮雨的房子。
省扶贫办通过调研发现:全省约有建档立卡的25万户贫困户没有住所和住在D级(最差级)危房之中。以往的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大致一户补贴1万元钱。而对贫困户来说却是“杯水车薪”,因为他们筹集不到剩余部分,光靠1万块钱无法修缮危房。
针对贫困农户建房难的问题,省扶贫办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议,把全省无房和危及人身安全的住房贫困农户,确定为危房改造重点帮扶对象,把他们的危房改造同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结合起来,调整政策、整合资源、提高标准,启动实施了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工程。特困农户每户最高可获专项补助4万元,扶贫部门再跟进补助每户1万元,加上自身努力,贫困户就可以建起一个避风遮雨的新居。
目前,全省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去年已经帮助2万户贫困农户搬进新居,今年预计再帮5万户贫困农户圆上“新房梦”。
乐业:推动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
贫困对象要脱贫,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增加收入,增加收入必然要靠产业扶贫。
省扶贫办以“三严三实”为工作遵循,确定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思路,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模式,引导和支持扶贫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扶贫对象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在产业开发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
贫困地区农民要发展生产,最需要的是资金。对我省很多贫困户来说,这个难题正在迎刃而解:只要有合适的产业项目,无需抵押、担保,就能向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申请最高5万元的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并获贴息支持。截至目前,我省53个试点县的34047户贫困户,已成功申请5.4亿元小额信用贷款。
此外,如何让“能人”乐意带着扶贫对象走?省扶贫办鼓励各试点县把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可推广、能复制的经验。
芷江县就尝到了“扶贫对象+龙头企业+银行”模式的甜头。当地的龙头企业和翔鸭业想扩大规模但苦于得不到银行贷款,后来由县扶贫办牵线,和翔鸭业作为担保,岩桥乡石板溪村每个贫困户从县农行贷款5万元作为股本,投资到和翔辉鸿养鸭合作社发展芷江鸭养殖,贷款利息由县扶贫办从每个参股贫困人口400元/年的直接帮扶资金中支付。今年上半年,94户贫困户每户分得红利4000余元。
据统计,去年以来,全省51个重点县共实施62个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2亿元,引导200家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参与,整合各类资金38.3亿元,精准帮扶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8.4万人,人均增收约2500元以上。今年,全省将继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6个,直接带动30多万贫困农民增收。
提高素质: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
当记者在郴州华悦(起亚4S店)贸易有限公司见到来自安仁县排山乡的青年小周时,他正趴在车底忙得不可开交。小周擦了擦脸上的油污说:“全靠‘雨露计划’的支持,让我在郴州市工业交通学校汽修专业学习了两年,还帮我联系了工作单位。如今我学到了技术,就能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家里贫困的命运。”
郴州市工业交通学校是“雨露计划”的培训学校。为了让贫困学子“毕业即就业”,学校与一批大中型企业签订了用工意向协议,对贫困学子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致富一人,脱贫一家”。目前,该校贫困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达98%,就业满意率可达95%以上。
不怕今天贫,就怕永远贫;不怕一代穷,就怕代代穷。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群众通过教育培训彻底甩掉“穷帽子”,在省扶贫办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雨露计划”,为贫困户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提供生活补贴和助学贷款,支持其接受2至3年的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教育培训怎样更符合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在建档立卡环节,省扶贫办就要求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将贫困户家庭现状、致贫原因、劳动力结构、脱贫愿望等信息建档列表,特别是将贫困家庭青年劳动力现状、培训需求信息详细标注;再因户因人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
截至目前,湖南安排“雨露计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亿元,帮助2.54万名贫困家庭“两后生”完成职业学历教育并稳定实现就业;组织实用技术培训6.7万人,资助2.1万名贫困学生,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