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生育潮”或致“早产儿”增多
提醒:适龄夫妻应养成良好饮食作息习惯
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11月17日讯 今天是“世界早产儿日”,湖南省儿童医院发布该院住院早产儿数据。专家分析,近年来早产儿,包括晚期早产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晚期早产儿的护养不受重视,呼吁社会多关注“晚期早产儿”的救治,避免出现悲剧。
案例
晚期早产儿
“被”出院导致夭折
36周的时候,小小(化名)提前出生了,属于晚期早产儿,出生后出现黄疸,医生建议住院治疗。
因为老家有孩子出生第三天办酒的习俗,虽然医生不断劝阻,小小的父母还是强行将他带回了家。不料,回家后小小黄疸加重,家人直到第九天才带着他到医院救治,最后孩子因抢救无效不幸夭折。
“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其中胎龄在34周-37周的称为晚期早产儿,又称为‘近足月儿’,其出生率约在所有早产儿总数的2/3。”湖南省儿童医院早产儿ICU主任高喜容教授介绍,晚期早产儿往往也要拼闯黄疸、感染、呼吸、喂养以及脑损伤五大难关,才能摆脱死亡威胁,如不住院规范治疗,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但在通常的情况下,家长和社会的关注焦点都在28周-32周出生的早产儿,所以导致这“2/3”数量的早产儿未能受到重视,引发了不少小小这样的悲剧。
数据
“全面二孩”
或催生更多早产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分析,近10年来,全球早产儿发生率快速增加,概率约为10%,每年约有100万例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中国每年出生早产儿在100万以上。
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数据统计,2014年该院收治早产儿2339例,较2011年医院收治的早产儿1384例,增多了955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高喜容教授介绍,如果护理不当或救治不及时,许多早产儿即使有幸生存下来,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视力、听力或者智力方面的缺陷,给整个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出台。“接下来的这几年,估计早产儿会阶段性地增加。”高喜容教授表示,由于新生儿基数的变大,加上赶生“二孩”的高龄孕妇更是早产的高危人群,早产儿的数量必然呈现增加趋势。
■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姚家琦 李奇
提醒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高喜容教授介绍,适龄生育期的夫妻,双方都应积极锻炼身体,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为生育健康的宝宝打下良好的基础。
“早产多半是妈妈的疾病引起的,比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孕妈妈应重视保健,远离易造成胎儿损伤的环境和因素,定期做好产前检查,积极预防早产。
“对于早产的宝宝,必须要在医院多待些日子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积极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高喜容补充道,“特别是对于晚期早产儿,家长也切不可放松警惕,避免出现像小小那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