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澧激情:常德2017年将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来源:华声在线-湖南日报] [作者:周勇军 陈默 牟杰智 龚杰]

沅澧激情

——来自常德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报告(上篇)

如今的石门县所街乡麻纳峪村周勇军 摄

这是最后的决战!8月24日常德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8月27日常德市委召开常委会,正式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决定,“立下移山志,打好攻坚战”,用三年时间,让全市现有的35.9万贫困人口走向富裕。在全国7000万人口2020年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常德市提前3年实现目标。

这是又一次激情的绽放。

这种激情来自责任。

激情注入沅澧大地,注定贫困农村会换人间。

2020:重要的时间节点

常德人这种激情,早就在释放。

早在2012年,常德人倾听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声音。他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兴奋: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常德的决策者听懂了话中的真谛:这是一种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体现的是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勇于担当的崇高境界、全面细致的理论谋划、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常德的一班人明白了话中的分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时间节点是2020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身处农业经济为主体地域的常德人,更明白了自己肩上的担子。

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就在这一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市扶贫办、市统计局等单位,全面开展农村贫困人口调查摸底,摸清了57.23万农村贫困人口底子及具体分布。随后,又抽调力量成立专门课题组,对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形成了《瞄准全面小康 奋力扶贫攻坚》的专题调研报告。一个现实是:全市贫困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重点区域,即石门西北山区(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桃源武陵山雪峰山板块、澧县甘码片区、环洞庭湖低湖低洼区,有贫困人口35.22万人,占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的61.54%。二是重点村,即300个国定、省定、市定贫困村,其中石门县88个。三是重点人口。即年平均纯收入不足2300元的57.23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2.32%,覆盖全市2238个村,占全市村总数的56.17%。

以此为基础,常德市编制了《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

必须让这部分人同全市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在一次全市扶贫工作的会议上,市委书记王群表达了大家的心声:扶贫开发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责任重于泰山,一定要不辱使命;一定要对这些重点区域、重点村、重点人口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扶贫、扶真贫。

市长周德睿在这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以每年减贫12万人的速度,在2017年实现全市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

顶层设计:“123456”

精准扶贫,前提是设计的精准。设计的精准,来自领导者的高屋建瓴。

下乡调研,夜宿农家;访贫问苦,促膝交谈,常德市的各级领导获得了真情实景。

“123456”,这一顶层设计覆盖着这一轮扶贫全过程。

“1”即紧盯一个目标。即到2017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7.23万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

“2”即拨出2000万元专款。即从2013年开始,常德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

“3”即制订三年计划。即从2014年算起,用三年时间,常德市全面完成300个贫困村“六件实事”攻坚任务。

“4”即关注四大片区。解决“扶谁”的问题,明晰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的目标、对象,找准了扶贫工作的靶子。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等共同特点的石门西北山区等四大贫困片区,予以重点解决,抓住全市扶贫开发的大头。

“5”即形成五大机制。即建立统筹推进机制、结对帮扶机制、社会扶贫机制,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扶贫资金监管机制。特别是发挥常德市扶贫领导小组的统筹推进职能,加强其对市直牵头部门、市直项目部门的调度,定期碰头情况,定期研究部署,对工作缓慢或不力的部门启动领导约谈机制。

“6”即启动“六件实事”行动。常德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明确提出从2014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300个重点贫困村启动义务教育、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卫生设施、交通基础、社会保障“六件实事”扶贫攻坚行动。

六个率先:印证沅澧激情

激情激发了自觉,也激发了创造。因此,常德在精准扶贫上,无论认识、理念还是措施上总会先一步,体现出一种前瞻性。

最能体现这种前瞻性是他们创造的六个方面的率先。

率先在全省启动精准扶贫。新的国家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出台后,常德市不仅事先派出调查组将情况摸上来了,还确定了“三个重点”。当全省新一轮扶贫工作启动不久后,常德市第一个出台了《常德市农村扶贫开发实施纲要(2011-2020)》。今年7月20日,省委精准扶贫工作决议出台,常德市委的决议也于7月24日出台,夺全省先声。

率先在全省推出“六件实事”行动。2014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六件实事’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走在全国的前列,更是湖南第一家。

率先在全省为贫困户建卡立档。这一工作,常德市在精准扶贫的最初就创造出来了,当国家扶贫办2014年提出这项要求时,常德市已在大面上推广。

率先在全省形成精准扶贫体系。早在2013年,常德市就形成了市级、县(区)级、乡镇、工作队四级扶贫工作层面。这又是全省率先。

率先在全省探索精准扶贫的路径。在常德市,我们发现,他们在每一项“全省率先”中又会创造出许多“子率先”。常德市扶贫办负责人告诉我们,仅精准扶贫路径方面,基层的探索已成为一种需要。譬如说,在汉寿县不仅有直接帮扶,而且有许多间接帮扶的形式——委托帮扶、股份合作、金融扶贫等。特别是安乡县创新的精准扶志、精准扶业、精准扶安作法,达到了事半功倍效应。

在精准扶贫工作的率先,沅澧可以作证,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有着更精当的评价:“全省面上扶贫工作要学常德。”

一路精准:脱贫并不遥远

与常德市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朱晓平谈精准扶贫工作时,他颇有信心地说,按目前的势态,登记在册的46.9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能够实现。尤其是经过2013、2014两年的精准扶贫,已有22万人脱贫,现在台账上的贫困人口是35.9万。而经过在300个重点贫困村推行“六件实事”三年行动,维修改造村小(教学点)28个,解决安全饮水12.7万人,新建维修村卫生室300个,硬化村主干道494公里,新修改造农村危房1834户,升级改造农村电网51个村,12188名贫困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许多人已经脱离了贫困的环境。

到常德市担任市委副书记只有两个多月时间的徐正宪,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他认为,精准扶贫最关键是“治穷根”。而治“根”的根本途径就是发展产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使之不再返贫。在这个方面,常德市制定了硬指标:第一年,必须达到人均4000元以上;第二年,必须达到5000元以上;第三年,必须达到全市农村人均水平,否则就是不合格,不能验收通过。在验收中,不搞统计加估计,得一项项算。但是,你随便到哪一个工作组,他们对“三年脱贫”满怀信心,因为桃树栽下了,就等挂果时。发展产业有一个过程,譬如说,栽下茶叶苗,得三年才采摘;栽下果树,得三年才能挂果;养羊、养猪、养鸡、养鸭,规模都得从小到大。贫困户种了、养了,还没有产生效益,就不能算收入,可潜力摆在那里。

只有“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市的平均水平”,才能算脱贫。

这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相关专题:湖南实施精准扶贫 加快推进扶贫开发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