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许光达:视名利淡如水

[来源:三湘风纪网]

开国大将许光达

开国大将许光达是今长沙县黄兴镇人,他戎马一生,出生入死。面对名利,他三次要求“降衔降级”,被毛主席誉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他对儿子十分严厉,要求“不许打着我的牌子到外面去唬人”;他拒绝侄儿侄女要在北京安排工作的请求,同意支持其念书。

自请“降衔” 动员妻子转业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任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的许光达,得知自己级别被定为四级,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后,一连3天,都沉默不语。

为此,他特意给中央军委、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这些天,此事小槌似的不停地敲击心鼓。我感谢主席和军委领导对我的高度器重。高兴之余,惶愧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现在我诚恳、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请,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接到这封特殊的申请后,毛泽东感慨万千地说道:“500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他三次打报告自请“降衔”,中央军委最终接受他的意见,将许光达的级别由四级改为五级。而许光达的降衔请求并没有被批准。在我军10位大将中,其他9位大将都是行政4级,惟独许光达是行政5级。

一时间,装甲兵机关传颂着许光达让衔的佳话。不少干部不禁扪心自问:司令员在评定军衔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严格要求自己。相比之下,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掉,还有什么理由不服从组织决定呢?

1952年,中央决定军队的大批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装甲兵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也要转业一批干部。根据妻子邹靖华的情况,本可以继续留在军队。可是,许光达却动员她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

“军队是你我成长的摇篮。我们的青春是从军队开始的,我们的革命道路是从军队起步的,我们的事业是在军队里建设的,怎么舍得离开呢?”许光达说着激动地站了起来。

“可是,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人啊。我想,你应该带个头。”许光达的目光中带着一种十分真切的期望。

“……谁让我是司令员的妻子呢……”邹靖华回答得很干脆,“好吧,我脱军装!”

“谢谢你对我的支持。”许光达激动地拉住邹靖华的手,“我知道,你这是为了我在干部面前说话更有号召力。”

“可你知道,人家心里是多么难受……”邹靖华的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这位1938年参军的老战士,尽管心里难受,还是带头脱去了军装,转业到重工业部有色金属设计院政治部工作。

许光达故居里的“让衔碑”

拒绝为侄儿侄女安排工作

许光达兄弟多,侄儿侄女也多。亲属们为许家出了一个大官而感到自豪,有的也想沾沾光。

一天,许光达接到侄女来信,信中说让五叔在北京给她找个工作。

许光达不同意,当即就写了回信。信中,他批评了侄女不安心农村的思想,鼓励她好好念书,为建设家乡出力。“……当然,根据我的权力,给你在北京找个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我在想,你是咱们许家女孩子中第一个念中学的。你是幸运的。你的几个姑姑不但没有念过书,还从小给人当童养媳,受尽了欺凌,那是社会制度不好。现在,咱们国家还很穷,尤其是农村,比较落后,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去改变农村的面貌。你是新中国的青年,应该有这样的志气。你还是安心念书吧。如果生活上有困难,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

邹靖华十分支持丈夫,同时也理解亲属们的困难。她对侄儿侄女们说:“你们指望叔叔给你们安排好工作,这不可能。但是,叔叔和婶婶支持你们念书。你们当中凡是通过自己努力考入中等以上学校的,叔叔婶婶就供你们。”果然,有好几个侄儿侄女念大学,都是他们供给的。

“不许打着我的牌子到外面唬人”

许光达夫妇对自己的儿子许延滨要求同样也很严格。许延滨是许光达大将唯一的儿子,从小学到大学,许延滨在学生家长登记栏中填写的都是邹靖华。许光达告诫儿子:“你不许打着我的牌子到外面去唬人。你在学校的表格中也不要填我的名字。一旦人家知道你是我的儿子,就会给你许多照顾。这对于你的成长并不好。”

儿子也争气,严守父训,从不向外人泄露自己是大将的儿子。在“八一”学校念书时,每逢周末,学校门前经常有一些小车来接学生回家。而许延滨这个大将的儿子,总是背着书包,向公共汽车站走去。

2005年,许延滨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父子俩都先后在装甲兵学院担任要职,都喜欢科研,其军事著述都让人瞩目。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许延滨,身兼少将和博士生导师双职。2006年,他还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顾问。

背负着父亲的希望,1975年,许延滨参加了核试验,作为装甲兵部队指挥员,他率先乘战车进入爆破中心;1978年,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光荣负伤;1983年至1988年,任陆军坦克二师师长期间,他建立了全军第一个等级战备转换程序,研发了我军第一个数字化试验部队基本系统……

许延滨延续了父亲的军事生命,也延续了父亲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家风。

他后来才悟出,父亲之所以对待家人“冷漠”是因为 :“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军队,一个将军才会真正无私,父亲用‘冷漠’给我指引了方向,温暖着我……”(长沙县纪委宣教室 整理)

(参考资料:《世纪风云中的共和国大将———许光达》,《环球人物》总第42期)

相关专题:湖湘好家风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