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预计今年9月开园迎客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范亚湘]

申遗成功的付出与喜悦

——永顺老司城百姓的故事

湖南日报记者 彭业忠 通讯员 田晓兰 赵欢

永顺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离不开当地百姓支持,他们参与和见证了申遗全过程。7月5日,记者在永顺老司城倾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默默付出,感受他们在申遗成功后的喜悦。

老司城的“活词典”

“申遗成功了,心中一块岩头落了地。”满头白发、73岁的土家族老人向盛福,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露出了微笑。

向盛福是老司城人,原在永顺县肉食厂工作,与文化工作不搭界,只能抽业余时间收集整理老司城的资料。2002年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老司城的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了《土司王朝》、《溪州土司制度盛衰轶事》、《老司城民间故事集》等著作,还创作了一首歌《老司城我的家》,请永顺籍土家族才女、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向恬作曲。

“宫殿区、衙署区组成的区域,被称为‘内罗城’,是历代土司和文武大臣办公、生活的地方。铺满石子的正街,约500米长,通往‘内罗城’。原来的正街,比现在还要宽一些,有一丈八尺,路面上有图案,更加精美。” 一路走,向盛福一路介绍老司城,如数家珍。

向盛福有一个外号——老司城的“活词典”。

搬迁户的骄傲

周家湾,是老司城村人搬迁而建的一个新寨。

周家湾魏明湖家院坝上,魏明湖很自豪地说:“老司城申遗成功,有我们22户普通百姓的一份功劳。”

2010年4月,省文物局专家考察以后,与永顺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老司城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当时有22栋房屋在遗址区,覆盖着文物。为保护遗址的完整性,不再造成人为的破坏,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遗址区22户村民全部迁移到一个小山岭外的周家湾。

当年7月,识大体、顾大局的老司城22户人家,全部按照县里规定,完成了搬迁。

为了申遗成功,县里在老司城新开辟了公益性岗位,魏明湖成了老司城遗址管理处的安保人员。村里其他房屋搬迁、田地被征收的村民,都和魏明湖一样,在新辟的公益性岗位上有了新的工作,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

魏明湖得闲时,还会和妻子及两个儿女一起,参加村里组织的文艺表演,增加家里的收入。

外来媳妇的兴奋

今年32岁的杨昌艳,原本是贵州人,10多年前在外打工时,认识了老司城的小伙子朱长华,两人一见钟情,后来杨昌艳就成了老司城的媳妇。去年得知老司城要申遗了,杨昌艳和老公回到了老司城,在家门口开了个小卖部,卖水、饮料、米豆腐、凉面等给游客。

“申遗成功后,老司城肯定会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准备和家人开个会,商量家庭未来的发展。” 杨昌艳背着一岁半的孩子,十分激动和兴奋。

老司城有个摆手堂,摆手堂边小卖部的老板娘是26岁的朱小萍,是从县城嫁到老司城的媳妇。

“申遗成功了,我相信游客会越来越多,我们打算把土鸡、土鸭、鸭蛋、蜂蜜等家里的土特产都拿到店子里来卖。”描绘着自己店子的发展蓝图,朱小萍脸上露出了甜甜的酒窝。

 

上一页  |  下一页2 / 2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