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2014年,6年多时间,家住市城区启明街道红庙社区的钟吉玲用亿万针线完成了长21米、宽1米的巨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9艘……她用一针一线将北宋张择端风俗名画《清明上河图》里的宏大景象呈现得栩栩如生,让大家惊叹不已。
“如果刺绣能卖出,我要给儿子办一个热闹的婚礼,要资助残疾的贫困孩子。”3月19日,钟吉玲在邻居的帮助下,对记者展开这幅精美的十字绣作品,并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6年足不出户刺绣
丈夫包揽家务
“6年了,我没有休息过一天,早上8点起床开始绣到第二天凌晨,每天坚持15个小时以上。”3月19日,扎着马尾辫的钟吉玲对记者说。
一个10厘米长的正方形需要绣400多针,画中每个人物的的服饰、树木每层颜色深浅都不一样……“我已记不清用了好多种颜色的线、用坏多少根针。”聊起那段刺绣的经历,她用“酸甜苦辣”来形容。读书不多的她,在刺绣时领悟到了美术的魅力。
每天与刺绣为伴,钟吉玲对作品爱护有加。刺绣时,她总会将绣好的部分卷起来用白布包好,只把正在绣的部分展现出来,到了夏天,怕手臂的汗水沾到刺绣上,她在手臂下垫了一层毛巾。2014年10月底《清明上河图》全部完工后,听说南方冬天湿冷的天气容易让刺绣霉变,她又小心翼翼地用白布把它包了几层,放在房间里,每天用家里最值钱的电器——空调为它除湿。
这些年,她每天忙于刺绣,做饭等家务都是丈夫一手包办的,由于常年保持坐姿,让她颈椎、腰椎疼痛难耐,丈夫会给她按摩舒缓。“每天看着她劳累的样子又帮不上忙,只能帮她做些后勤工作。”丈夫谢日进说。
希望能卖出改善家境 资助贫困残疾儿童
“小时候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脚残疾,我特别害怕回家看到家人嫌弃我的眼神。”今年52岁的钟吉玲对儿时的遭遇仍记忆犹新。1985年,她和江苏籍退伍军人谢日进结婚,但结婚后生活很艰难,钟吉玲到织袜厂打过零工,丈夫做过保安、当过送水工,后面又做过小生意,但生活一直没起色。
家里一直吃着低保,儿子今年29岁了,尚未成家,这些成为了钟吉玲的心病。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钟吉玲听说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很难完成,但绣好后可以卖出高价。考虑到家里的情况,她和丈夫商量借钱从浙江那边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十字绣底样。从来没有刺绣经验的她,在正式绣之前,还绣了一幅图练手,似乎上手很快。不过,绣21米的《清明上河图》显然要艰难数百倍,“绣到第二年我就想过放弃,但想到家里的情况,还是坚持下来了。”钟吉玲坦诚。
2014年10月底刺绣完成后,曾有不少人前来洽谈。常德市收藏协会会长李哲伟称,像这种巨幅的刺绣除去作品本身的价值还包含了6年的人工劳动,肯定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但现在这种十字绣作品越来越多,不好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