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部”:战略坐标重构下的湖南崛起

[来源:《瞭望》] [作者:邹云 丁文杰 谢立言]

  “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让湖南充分发挥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邹云 丁文杰 谢立言

  京广、沪昆两条中国最长的高速铁路在长沙交汇,中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磁悬浮列车在长沙的高铁站与机场之间往返,轨道交通将长株潭城市群连为一体,3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的市场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不知不觉中,作为中部省份的湖南,孕育出了新的区位优势。

  在现代经济中,区位往往决定着资源要素的配置,因而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出路与命运。但多年来,湖南始终无法摆脱“不东不西”,甚至被戏谑为“不是东西”的区位尴尬。曾几何时,湖南东突西进、南下北上、四处突围,悲壮惨烈!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时提出“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要求湖南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这一新定位,重构湖南战略坐标,在新的支点上,推动湖南继续崛起!

  “一带一部”重新定位湖南区位

  “以前湖南只是立足中部崛起进行谋划,与中部其他5省比来比去,‘一带一部’的提出,改变了湖南的战略坐标,将湖南的发展视角一下子扩展到全国,在国家纵深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大战略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谢建辉对本刊记者说。

  曾几何时,湖南在不懈地突围。2002年,湖南提出向东发展,启动了“湖南—上海经贸活动周”活动。2003年,湖南提出向南对接粤港澳,“加大引进台港澳资金力度”等表述连续两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湖南,向南”成为风潮。2005年,湖南提出抢抓中部崛起机遇。2008年,湖南不再“东张西望”,开始将重心放到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上来……

  据粗略统计,2002--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泛珠三角”一词出现了13次,“长三角”一词出现了10次,自2005年起“中部崛起”出现了6次。

  2009年底,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开通运营,长沙到广州从之前的9小时缩短为2小时,长沙到武汉只需1小时。当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飞驰在这条贯穿湖南南北的高铁上时,许多人都没有想到,湖南在我国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南东是长三角,南是珠三角,北有长江,湖南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距离并不远,高铁建成后就更快了,经济区位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整个湖南的优势。”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认为。

  在高铁带动下,湖南综合交通网络快速发展。至2013年底,交通运输网络总规模达到25.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84公里,居全国第4;高铁788公里;千吨级以上航道700公里;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中部第1位。

  去年以来,国家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发展战略。今年两会期间,“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也首次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湖南闻风而动,再次积极抢抓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中央研究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不仅为湖南的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通道,也使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在湖南这一块最大的支撑,为湖南的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谢建辉说。

  洞庭湖,湖南地理标志。素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美誉,担负着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的重大责任。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洞庭湖是湖南直达长江的门户,通过洞庭湖带动湘、资、沅、澧四水,实现江湖联通,辐射74个县市。

  专家指出,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它将成为湖南加速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释放“一带一部”开放优势的新引擎。

  7月底,湖南省在洞庭湖畔岳阳市召开专门会议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省委书记、省长亲临“督战”。湖南省提出通过建设10大工程,实施约100个重大项目,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根据规划,该区域将新建三条环湖大道、两座核电站、三座航空机场等。

  “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积极主动对接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更大范围推动湖区加快发展,打造湖南‘一带一部’经济新高地。”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说。

  “从两边挨不着”到“两江”优势叠加

  去年5月,上海大众选择在长沙投资建设国内第八家工厂。根据规划,该项目第一期投资约120.8亿元,年产能为30万台整车,2015年5月具备批量生产条件;项目二期规划产能为年产30万台整车,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00亿元。

  正如湖南省省长杜家毫所说,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崛起已经纳入国家重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是国家下一步的战略发展重点,上海大众选择长沙是明智之举。

  “对于上海大众而言,在长沙建厂,就像下棋一样,在这里布点落子,辐射的将是周围1000公里以内好几亿人的消费量,而不仅仅是湖南一个省。”说到长沙工厂对上海大众的意义,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说。

  实际上,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企业“嗅”到了湖南的区位前景,像候鸟一样迁徙而至。

  蓝思科技,总资产过百亿元,6万余员工、世界各大数码品牌企业主要供应商。而在6年前,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完全是名不见经传。2006年12月,蓝思科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长沙浏阳建生产基地,2009年3月,该生产基地试生产,4月正式投产。此后,蓝思科技在湖南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到了2010年,我们每两个月就要建一栋几万平方米的厂房,以满足市场需求。”公司负责人说。目前,蓝思科技还在长沙星沙镇、榔梨镇,湘潭市等地开建生产基地,有的已经投产。

  在“一带一部”新战略格局带动下,湖南“两江夹击”地理优势也日渐显现。谢建辉说,湖南处于长江经济带和珠江经济带“两江夹击”之下,随着区位经济变迁,湖南逐步从以前的“两边都挨不着”向“两江优势叠加”过渡。

  2007年底,在战略上“游弋”不定的湖南省,终于等来了国家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批复,这是湖南多少年来争取到的一块金字招牌!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两型工业准入、排污权交易、农村环境整治、绿色公交、两型政府采购、绿色GDP评价……6年来,“两型社会”成为湖南最亮丽的名片,更成为湖南立足自身优势,埋头苦干、扎实谋事、不东张西望的自信之基。

  在长株潭城市群板块的引领下,各路资本迅速聚集。2012年《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11年中国中部6省商业城市排行榜中,长沙超过武汉位列中部之首。2013年,长株潭地区实现GDP105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湖南全省“半壁江山”。

  郴州,地处湘南,与粤北接壤,近年逐步融入珠江经济带。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战略的带动下,郴州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今年1至5月,加工贸易总额达到42.8亿元,同比增长20.4%,一举超过长沙,名列全省第一。

  在“一带一部”战略格局下,湖南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增大。“长株潭地区转型升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大湘西扶贫攻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省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徐守盛说。

  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湖南已有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区等三大板块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一个省来说,划分为四个板块,且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绝无仅有的。”谢建辉谈到,这种分类规划发展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行政区界限,使生产要素、重大产业等能够按照比较优势来进行科学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抑制了区域发展无序的状态。

  承东启西促经济转型加速

  远大住工,位于长沙麓谷的一家企业,走进宽敞明亮的车间,只见一面面“墙壁”在流水线上被生产出来,这些“墙壁”随后被运到工地,像搭积木一样修建成房子。“这是建筑工业的一场革命,节能环保,市场需求旺盛。”总经理龙启满说。

  像远大住工这样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出新市场的企业,在湖南越来越多。即使在今年上半年增长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湖南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不断提高。超级计算机、3D打印机、8英寸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纵观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随着各类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开放市场”为红利的增长模式已然走到了尽头。拐点的出现,对一些地区来说是优势的丧失,而对另一些地区来说恰恰是机遇的开始。

  在我国的区域经济中,沿海有着广阔的市场和雄厚的资本,而中西部地区国家布局了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以来,由于远离市场,西部地区不少研究成果束之高阁,而东部一些中小企业却缺乏技术,转型升级困难。中部地区,“左右逢源”,正好可以成为中西部科研与东部市场衔接的“纽带”。

  毋庸置疑的是,面对新一轮的区位“洗牌”,湖南再次历史性地站到了新机遇面前。湖南具备将沿海产业优势与内地科研优势结合起来的区位优势,具备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竞争能力的“区位红利”。湖南未来的发展,必将是以此为突破口融入“一带一部”战略,并引领这一战略纵深推进。

  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的一次国情咨文中提及的两项中国高科技产品都是在长株潭城市群研发成功的,一是高铁机车牵引系统,另一项是“天河一号”巨型计算机。近年来,发端于长株潭地区的炭/炭复合材料、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起重能力最强的履带起重机、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国内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国内首台激光烧结3D打印机等,多是世界领先的原创性高技术产品。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两家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同城竞争”,短短十余年时间成长为世界品牌企业,不仅扭转了“洋品牌”占据国内90%市场份额的局面,还到世界各地去“攻城略地”。2012年,三一收购了自己的“偶像”——德国“大象”公司。在技术领域,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世界起重量最大的轮式起重机、全球最大平头塔机……中联重科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目前,湖南省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10位、中部第1位。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已成为湖南科技创新的增长极,全省超过70%的科研机构、创业创新平台和超过60%的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于此,创造了超过70%的科研成果和超过60%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形成了科技创新的“长株潭现象”。

  位于长沙的中南大学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出台规定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近年来,中南大学以科技成果入股组建的公司已有两家成功上市。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就以技术和品牌入股组建了隆平高科公司并成功上市,在湖南掀起“院士公司”风潮。袁隆平介绍,在上市公司带动下,一批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科研。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新兴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湖南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2013年,湖南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622亿余元,增长13.2%,比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快3.1个百分点。

  湖南经济总量2008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去年达到2.45万亿元。今年以来,湖南从连续6年的两位数增长降低到个位数,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但用徐守盛的话说,湖南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扎实、机遇很多、优势明显、潜力很大。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