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38师113团阵亡将士总灵位被接回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益虎]

  远征军老兵向战友灵位敬酒。  胡益虎 摄

  特派记者 胡益虎

  【仁安羌大捷】1942年4月19日,以湘籍官兵为主力的中国远征军38师113团以不足一团的兵力,击溃日军3000精锐,解救在缅甸仁安羌被围困的英军、美传教士及记者7500余人,震惊世界,史称“仁安羌大捷”。

  昨日腊八节,重庆,雾罩山城。202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灵位设于渝中区罗汉寺大殿。罗汉寺位于重庆最繁华的闹市,与著名的解放碑遥遥相望。

  就在1月15日晚11时许,经过众多志愿者的艰苦努力,二战缅甸仁安羌大捷的202名中国远征军38师113团的阵亡将士总灵位被接回重庆。而这些战死异国的勇士们,大部分是湖湘子弟。

  昨日下午3时,安魂仪式在满江红乐曲声中开始。

  老兵敬上相隔70年的军礼

  重庆和成都两地仍在世的10名中国印缅远征军老战士在志愿者和亲人的搀扶下赶到了罗汉寺拜祭战友。现场来了三位远征军老兵,他们是86岁的原38师113团战士李建功,84岁的原38师114团二排长钟华,88岁的原38师特务连战士皮道生。

  李建功老人16岁入伍,1944年加入113师到过缅甸密支那,他入伍时就听过仁安羌大捷的故事,很为他们的赫赫战功自豪,但一直没有机会拜祭这些阵亡的战友,没想到时隔70年,还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战友的灵位。

  许多远征军的后人也赶来参拜,家住重庆的朱海荣女士祖籍邵阳,她89岁的父亲朱道林当年从老家新邵县从戎,成了远征军的一员。“父亲因为身体不好不能来,我代他来拜祭。”

  老兵们在灵位前一字排开,向昔日的战友们敬上了一杯薄酒和相隔了70载的军礼。

  群众列队而入,向抗战英雄鞠躬致敬。

  再现“我的团长我的团”

  1月13日,缅甸仁安羌丘陵荒野,当年战事最激烈的501高地上,两岸同胞从筹划到修建历时三载,建起了这片土地上第一座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纪念碑。113团湖南籍团长刘放吾的儿子刘伟民全程参与了筹建。

  这座纪念碑由重庆设计师王凯根据缅甸当地的宗教风格设计,纪念碑整体高约15米,纪念碑底部是白色方形碑座,平台距离底座共4级阶梯,寓意1942年4月17日到20日共4天的救援战斗,上部金色的穹顶佛塔,碑体共七级,正北题写着“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八个大字,其余东、南、西三面,分别记载仁安羌大捷战史、刘放吾将军后人祭奠仁安羌战役父辈铭文等。

  亲临现场见证揭碑仪式的有该战役指挥官刘放吾次子刘伟民,周恩来侄女周秉德、郭沫若之女郭平英、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元、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壮烈牺牲的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之子戴澄东。

  113团94岁的老警卫班长李玉昆是唯一赶到现场的113团仁安羌大捷参战老兵,70年后再见战友墓碑和团长的后人,他激动万分。在现场的志愿者舒宏舰感慨,这是真实版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爱心接力护灵位归国

  相关负责人舒宏舰、罗亮全程参与组织了这座纪念碑的修建工作,他们特意从重庆南山带了一抔土埋在了碑底,给这些回不了家的异国游子带来难离的故土。

  但是志愿者们并不甘心,他们希望借此契机将这些忠魂带回故土。由于当年阵亡将士早已尸骨无存,志愿者们于是按照缅甸的风俗找当地木雕厂制作灵位牌。40岁的木雕厂老板黄联邦是缅甸华侨,当即表示免费制作,亲自挑选上等花梨木精心制作了高1.5米重达40公斤的“中国远征军二〇二位阵亡将士灵位”并标上缅文“中国英魂永存”字样,送至任安羌,18位当地僧人为灵位招魂。

  在任安羌工作的第三代华人黄小姐听说此事后,自动担起了护灵工作,她和志愿者一起开车10余小时,跋涉700多公里,将灵位送到了仰光。在仰光机场通关时,一位华人主管听说是远征军灵位,立即简化手续为其开辟绿色通道。灵位一路经过昆明、重庆得到多方人士关照,于15日达到目的地。

  坟冢留异国,英魂何时还故土

  34岁的重庆小伙舒宏舰是一位抗战史爱好者。2011年起,他作为志愿者三次进入当年中国远征军境外抗战主战场之一的缅甸寻访历史的足迹,但是残酷的现实却刺痛了他的眼睛。

  在仰光,他们看到了气势恢宏的英国国家公墓。而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也在缅甸境内从南到北的许多当年战场附近建有大大小小的战碑。常有日本官方人士前去拜祭,当地华侨多次愤然抗议。

  因历史原因,中国远征军墓地和墓碑曾在六十年代被当地政府铲平。已过世的缅甸华人杨伯方老先生在自家宅院后树立的中国远征军200师缅甸同古大战墓碑曾一度是仅存遗迹。

  位于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叠水河畔的国殇墓园,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腾冲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孙有福告诉记者,他们从2007年发起收集远征军将士的名录活动,将所有名字刻在修建中国远征军纪念碑上。经过南京、长沙、重庆等档案馆的查证,目前确定了10万人名册。2011年9月13日,这里曾迎来国家首批在缅甸阵亡的19具远征军遗骸。

  《中国抗战纪念建筑》主编殷立欣也是湖南人,他多年研究中国抗战纪念建筑。1月18日,他专程从北京赶到重庆罗汉寺拜祭湘籍阵亡将士灵位。他认为,这些魂断异国的湘籍将士灵位如能回到湖南应该是最好的结果,而位于南岳衡山的忠烈祠应该是理想的地方。

  忠烈祠建于1942年,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最早是安葬第九战区的阵亡官兵,后逐渐成为全国性的纪念场所。殷立欣就远征军113团202阵亡将士灵位入祠想法与衡山忠烈祠管理部门进行过沟通,对方有积极的回应。但是由于忠烈祠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立欣的想法还需找到政策上和程序上的依据,有关部门表示正在研究解决。

  志愿者收集的仁安羌大捷远征军38师113团参战将士名录

  长官: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师长)

  作战指挥官:刘放吾(第一一三团团长、湖南人)

  参战:曾琪(副团长)、杨振汉(第一营营长、湖南人)、鲁廷甲(第二营营长)、胡德华、刘仲皇(湖南人)、刘烈鹏(湖南人)、郭立、唐宇戡、孙蔚民、蒋元、蒋永晖、符濡俊(湖南人)、邱光第、李敦进(湖南人)、李玉昆、李尚信、谭荣胜、郑子煊(湖南人)、张永乐及无名英雄们共八百余人

  阵亡者:张琦(第三营营长、湖南人)、顾纪常、李耀林、欧阳章、欧阳美福等

广告

评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