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120万乡亲自发修缮刘兆玄祖居/图

2009-04-10 16:25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孔倩]
字体:【

  

  如今的香花堂已是破旧不堪急需修缮

  

  村民说刘国运先生曾住在这栋房子里

  

  村村通公路很快伸延到香花堂老宅院

  香花堂位于湖南省衡阳县金兰镇的香花村,这里就是与马英九一道宣誓就职的台湾新任“行政院长”刘兆玄的祖籍地。如今,这座古老的宅院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和沧桑巨变,已如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颤颤巍巍,几近坍塌。清明前夕,记者从衡阳获悉,香花村老支书刘明初和村民决定一起出资修缮刘兆玄先生的祖居,拯救衡阳文化遗产。此举立即得到金兰镇党委、政府以及衡阳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香花堂的前身后世

  多年生活在衡阳的百姓都知道,香花堂是台湾新任“行政院长”刘兆玄先生的祖居。但是,关于香花堂更为详尽的历史背景,却鲜为外人所知。近日,衡阳县统战部有关领导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香花堂的前身后世。

  香花堂地处衡阳县的边界,西接邵东,北临双峰,人们戏称此处为“一脚踏三县”。这里名不见经传,却历来大官、博士、名流辈出。

  香花堂始建于清朝初年,青砖碧瓦、雕梁画栋、规模宏大。在清朝康熙年间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那时的香花堂共有三正七横,上正是刘氏家族的祠堂,内设檀木浮刻龙凤神龛,龛中刻有本宗刘氏历代先祖神位,左右镌刻祖训对联“遵祖训,克勤克俭”、“教子孙,或读或耕”。每逢初一、十五或本宗有喜,香花堂的刘氏子孙皆会齐聚于此,焚香拜祭祖先。

  中正是由四根大木柱撑起的一个大厅,是本宗身份尊贵和辈分较高的人物聚首议事的地方。大厅照壁正中高悬一块“纯佑堂” 的三字大匾(“纯佑堂”是“香花堂”的别称),四周墙上均挂有巨幅匾额,最多时中正共挂大匾七块,分别书有“百操永芳”、“香花济月”、“淑德延龄”、“百世流芳”等溢美之词。

  三正则是一个较大的休息间,四壁与屋顶全为木材精装吊顶,中设八仙桌椅,供族人休憩闲聊。七横皆为刘氏家族的起居室,刘兆玄先生的祖屋就正在这七横之中。

  ■名流辈出的香花人

  清明前夕,记者从衡阳县出发,驱车一路颠簸,来到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香花村。

  据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回忆,1907年6月,刘兆玄的父亲刘国运在香花堂出生,他自幼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在本族书院读书时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勤奋,无论炎炎夏日还是三九寒冬,终日手不释卷。“刘国运先生17岁离开香花堂,中途因为料理父母亲后事,与夫人钟畹芳分别回来过一次。”

  早年间,香花堂的适龄孩童皆被送入书院,习《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和四书五经。据刘氏家谱所载:自刘兆玄的父亲刘国运先生以上六辈就有清朝太学生6人、邑庠生5人、郡庠生4人、文林郎2人,授九品衔1人、五品衔1人、登仕郎2人、贡生1人。其中,刘兆玄先生的曾祖父志和公就被清朝赐五品衔,赏带蓝花翎。后辈们自然是纷纷效法先祖,诗书传家。

  民国时期,香花堂又先后走出五位大学生、五位中专生。其中,最令刘家后辈引为楷模的就要数刘兆玄先生的父亲刘国运,这从他堂侄刘绍伯的名字中便可见一斑,“绍伯”名字的由来就是取“继承伯父”之意。

  据衡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阳精华介绍,自1911年至1994年间,国内海外共有衡阳县籍博士31人,其中刘国运先生家就有6个,占总数的19.35%,其中刘兆玄尤为出色,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毕业后,先后担任过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台“交通部长”、“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务。台政界人士对他的评价是浪漫、机智、腹有诗书,但做起事来一板一眼,作风强势。如今,这位大学校长高居台湾“行政院长”要职,在家乡被传为美谈,一提起刘兆玄,香花村的乡亲们便竖起大拇指,感到无比的自豪。

  说到刘国运先生对家乡的贡献,老支书刘明初显得特别自豪。他说,自从两岸关系改善之后,刘国运先生便陆续与住在香花堂的亲人们联系。曾给其弟刘运家打过电话、写过信,并明确表示在两岸‘三通’时一定回来看看香花堂的亲人。1992年和1995年,刘国运先生的夫人钟畹芳分别寄来了1600美金和600美金用于祖坟立碑和修刘氏家谱。这让香花村的乡亲们格外感受到宝岛台湾亲人的温暖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神秘的合葬墓

  在当地有一种神秘的说法,刘国运先生的父母合葬在一块莲花宝地,所以他家出了人才的。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刘国运先生的亲堂侄刘绍伯爽快的答应带我们到爷爷奶奶的墓地上看看。

  记者发现合葬墓位于与香花堂紧相毗邻的瑞芝村阳家台,是一个大垅中的小土岗,四周除了稻田就只有穿垅而过的蒸水河和一口清水井。

  刘绍伯说,按衡阳县的丧葬习俗,风水先生为已故之人找安葬地,一般均选在山岭高地中。刘兆玄先生的祖父祖母合葬墓地不但既不靠山也不接岭,而且地处垅田之中。对于这种神秘新奇的葬法,刘绍伯讲了一段从父辈那听来却不乏传奇色彩的往事。

  1933年7月,刘国运先生母亲邹老夫人病故,因为公务繁忙,刘未能回家奔丧,由其夫人钟畹芳女士代为守孝。根据邹老夫人“儿子未回,灵柩不葬”的遗愿,钟女士为婆婆守孝“应七”后,就将棺椁停于香花堂正厅左侧,设灵位供奉。

  直到1936年2月,父亲景亨公逝世,刘国运先生才摆脱公务,孤身一人回乡料理父亲丧事。当时丧礼办得十分热闹,就安葬采地一事,刘家请了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刘松全采了一个多月,刘国运对风水先生挑选其父母安葬的地点一直不满意。

  又过了几天,刘松全外出采地,经过与香花堂相邻的瑞芝村,正好看到一群人围着垅中一口井在议论什么,便上前细问。有村民告诉刘松全,两天前的一个晚上,他们几个村民远远看见这口水井里窜出一团白光,仔细一看,分明是一朵吐蕾怒放的白莲花在发出阵阵银光。当时,几个村民就懵了,等到回过神来飞奔过去时,哪里还寻得到白莲花的影子。

  刘松全听后一阵暗喜。晚上,他一人偷偷伏于距此井不远的一个土坎下,等了足足大半夜没有什么发现,当他心灰意冷正准备回家,突然,一束银光从井中迸射而出,闪得人睁不开眼睛,接着便是一朵大如盘钵、通体雪白的莲花从井中缓缓升起,一边升起还一边绽开花瓣。

  看到眼前的一切,刘松全惊呆了,他轻轻地“啊!”了一声,谁知此声一出,他眼前便立即漆黑如初,跑近井边一瞧,哪里还找得到白莲花。刘松全一路小跑,连夜返回香花堂叫起国运先生,详细给他讲了刚才所见,并建言:“此乃莲花宝地,大利不离水,老大人与老太君可合葬于白莲井与蒸水河之间,正对三峰交汇之处,大吉!”国运先生惊奇万分,当即表示赞同。三日后,两具棺木在4帮鼓乐和延绵里许的送葬队伍护送下同时出殡,合葬于此。

  “自从伯父一家离开香花堂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年纪也越来越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绍伯老人说,我们迫切希望刘兆玄一家能回来看看,到爷爷奶奶坟上上一柱香,捧一把土。

  说到这里,刘绍伯梗咽住了,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充满了对台湾亲人的思念、期盼,还有惆怅,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似乎要望穿那段阻隔亲人的海峡。

  ■乡亲自发修缮古宅热盼刘兆玄荣归故里

  香花堂这座古老的宅院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和沧桑巨变,如今已是破旧不堪。刘绍伯告诉记者,这是祖先留下来的文物,现在屋檐瓦片掉落,多处木板都已破旧和损坏,再不修缮就更难保持原貌了。

  对于这一切,乡亲们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年底,香花村老支书刘明初就与村民商量,决定对香花堂进行修缮,并重新铺设一条通往香花堂的公路,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民居展现在世人面前。今年春节过后,村民便开始自筹资金准备修路,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金兰镇党委书记陈凯得知情况后,对香花村民的义举表示赞扬并给予大力支持。

  陈凯告诉记者,想要把香花堂修缮成精品工程,恢复昔日旧貌,得要一大笔钱,但是仅靠村民筹资无疑是杯水车薪。前不久,镇里已经从省台办争取到40万元用于修缮香花堂。为了更好地挖掘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香花堂以及周边的古宅院,该镇制订了严格的规划方案和保护措施,明确了文物古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并且将从财政经费里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古宅院的修缮和维护。

  而在此之前,衡阳县委、县政府也就如何修缮香花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关领导说,县里为了开发香花堂以及周边的香炉峰、金兰寺等自然景点的独特优势,着力营造历史文化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相互融合的格局。这位负责人还说,衡阳县120万父老乡亲每时每刻都在热切地期盼着刘兆玄先生荣归故里。为了迎接刘先生的到来,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衡邵高速公路香花堂路段设立一个出口,从长沙市黄花机场出发途径京珠高速,再转至衡邵高速,只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就可以到达香花堂。

  衡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戴新贤告诉记者,等衡邵高速公路全部修通时,衡阳县将在高速公路上设立香花堂的相关旅游标志,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走近刘兆玄先生的祖居,了解香花堂那些沧桑的往事和神奇的传说,并见证另一段光荣的历程,那就是,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记者观察) 江雪 曾彩云/文 李根/图

  

  香花堂的对面是美丽如画的乡村风景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 )

 

责编:孔倩

来源:新华报业网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