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文。 通讯员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陈暑艳 通讯员 刘志宇 刘馨
名片
李景文,男,汉族,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立新学校校长。他40年如一日坚守农村教育第一线,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帮助百余名学生重返校园。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南好人”等荣誉。2024年,获评“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故事
九月的乡村,田野里翻着稻浪,一片丰收景象。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立新学校的教室焕然一新,李景文校长脸上满是笑容。资助多年的学生中考考了高分,曾经厌学的孩子顺利毕业去了心仪的初中,接二连三的喜讯让他满心欢喜。
多年来,李景文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凝聚各方力量为学校发展搭建平台,为当地乡村教育带来了希望的光。
改造校园的秘密武器
2006年,李景文被安排到响塘乡稠泉学校当校长。当时的稠泉学校地处边远,校舍条件极差,老师待不住,教学质量全乡垫底。李景文在全体教师会议上郑重承诺:“舍得一身剐,誓叫稠泉大变样!”
不到一年时间,在他的协调努力下,学校泥巴坪变成了水泥坪,屋顶翻修了,教室地面改造了,学校教学质量在他身体力行的带动下,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一跃成为全乡的先进。
校园变美了,上学路也不能马虎。修路期间,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干净整洁的读书环境,李景文想出了一个主意:在校门口准备两把刷子、两个大水盆,让师生们将鞋子刷洗干净再进校园。
学校里的累活、重活、脏活他都亲自动手,2022年暑假,为了救活村民捐赠给学校的大樟树,他给两层楼高的大树搭起遮阳网,准备了两把水枪,早中晚3次浇水降温。如今,樟树已绿荫如盖,一到课间,树下就聚满了嬉戏的孩子。
两把刷子、两支水枪……李景文的秘密武器看上去很普通,却凝聚着他对校园、对学生的深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所有老师都有归属感,让所有学生、家长都感到幸福。
汇集各方力量爱心帮扶
李景文的办公桌上,有一沓厚厚的资料,里面记录了十余年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学校贫困学生的资助详情。最早的一笔要追溯到1984年。
那一年,李景文刚参加工作,在对学生进行家访时,发现有些学生随时面临辍学的危险,他当即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进行资助。担任校长后,李景文意识到仅靠一己之力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于是萌发了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念头。
张同学是李景文来到立新学校后,首先关注到的孩子。妈妈离家出走,爸爸没有稳定工作,张同学特别自卑,像得了自闭症。为了让张同学乐观开朗起来,李景文和班主任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并联系浙江籍商人吴国柱等爱心人士,开启了一场持续6年的帮扶接力。张同学在一封感谢信中写道:“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评上‘三好学生’,不辜负校长、老师和爱心叔叔阿姨的期望。”
李景文说:“贫困不是爬不过去的山,不是蹚不过去的河,‘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每个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近年来,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李景文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同时,他敏锐地发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长督管不严,很多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学习好比吃饭,有的人主动吃,有的人要喂着吃,还有的人要哄着吃。”李景文决心通过养成教育的培养,让需要哄着“吃”喂着“吃”的孩子变成主动“吃”,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从此,他家访更加频繁,多次走访留守学生家庭,重点解决他们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难题。
2023年,父母双亡、和爷爷生活的孙同学来到立新学校上学。孙同学行为习惯不好,厌学情绪严重,李景文为此单独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每天记录他作业完成、劳动、锻炼,甚至人际交往等各种点滴,及时对他进行纠错和鼓励。在李景文和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一年后,孙同学有了明显的变化。
40年来,李景文帮助了无数这样的孩子。今年中考取得高分的刘澳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李校长对每个学生都特别好,他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方向。我想,对他最好的回报,就是长大后像他一样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