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市小水果撑起大产业

2024-06-25 08:21:39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洪晓懿]
字体:【

小规模种植水果30多种,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

冷水江市小水果撑起大产业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肖洋桂 通讯员 杨荣 范婵

杨梅、蓝莓、黄桃……连日来,冷水江水果市场,各色新鲜水果上市,让消费者大饱口福。慕名而来的游客,赴果园采摘、品尝,开启甜蜜之旅。

冷水江是一座工业城市,近年来因地制宜小规模种植水果30多种,面积达6.8万亩,年产量8.5万吨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

小水果未熟先火

“黄桃开始成熟,正在抢抓时间采摘上市。”6月24日上午,水云峰黄桃基地负责人蒋红云,忙于组织人手冒雨采摘黄桃。当天,闻讯赶来的外省客商抢订早熟黄桃品种。

该黄桃基地位于冷水江市三尖镇光明村狮子山,种植面积约3000亩。因地理气候独特,水云峰黄桃香脆甜韧,口感极佳。2020年,水云峰黄桃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023年获评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

“我们种植的黄桃,一直不愁销路。”蒋红云介绍,水云峰黄桃分优品、精品、极品三种,每公斤价格37.6元至176元不等,其中极品黄桃百里挑一,供不应求。

水云峰黄桃10年前从上海引进,经连年扩种,目前成为冷水江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全市各乡镇都有分布,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约2000万公斤,年产值约4亿元。

当天,位于城郊的金竹山镇新田村蓝莓基地,70多位村民正在采摘蓝莓。“蓝莓营养价值高,对人体有益。优质果可挑选出来当鲜果卖,其余的可用来榨汁做饮料。”蓝莓基地负责人张喜红说。

该基地面积约600亩,是娄底市种植面积最大的蓝莓基地,于2017年通过农业部农产品绿色认证,并被评为湖南省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张喜红告诉记者,周边市民订单较多,基地采摘根本忙不过来,外地市场都还没来得及配送。

近年来,冷水江不断冒出水晶杨梅、水蜜桃等水果新品种。渣渡镇银溪村从外省引进蟠桃树,经过3年精细栽培,今年第一次挂果,目前1000余株蟠桃树硕果累累,预计8月迎来大丰收。

精细栽培有一套

蓝莓富含花青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作“美瞳之果”。但蓝莓对土壤、肥料、水都有很高要求,种植难度大。然而,在张喜红看来,只要掌握了技术要领,种植蓝莓并不难。

“蓝莓是一种忌氯作物,只能使用菜枯等有机肥及自然井水浇灌,不然蓝莓要么不生长,要么不结果。不能使用除草剂,否则也会不结果。”经过农业专家悉心指导,加上自己10余年摸索,张喜红对蓝莓种植技术了然于胸。

冷水江发展小水果产业,注重技术培训。市里每年组织农技人员、基地负责人到科研院所学习栽培知识,推广水果避雨栽培、高位嫁接等技术。

“葡萄进入成熟期,但近期雨水多,大家要注意病害防治,同时做好梢头修剪、钾肥补给等工作。”6月24日,冷水江市铎山镇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朱建国来到该镇眉山村葡萄园,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眉山村土壤富硒,经过40余年培育发展,漫山遍野长满葡萄藤。一株株葡萄树在梯田上错落有致,沉甸甸的葡萄挂满枝头。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葡萄架上都盖了一层塑料薄膜,灌溉滴管铺到山顶。

“搭帮农业部门推广的避雨栽培技术,今年每亩葡萄产量可确保在2000斤左右。不然,像今年这样频繁的雨水天气,葡萄最容易滋生病虫害,亩产能否达1000斤还是未知数。”眉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谢寄生介绍,该村属丘陵地区,难以发展设施农业。通过使用避雨栽培技术,确保稳产增收。今年,全村葡萄产值可突破6000万元。

农旅融合壮大产业

初夏时节,瓜果飘香。冷水江市渣渡镇铁山村杨梅迎来大丰收。山上的生态杨梅园,游客提着篮子,采摘新鲜杨梅。游客迫不及待采摘一颗放进嘴里品尝,唇齿间满是诱人果香。

冷水江小水果品种多,单品种植面积小,销路一直不是问题。“不少种类的水果,刚上市不久,外面的客户刚准备购买,生产基地就没有货了。”冷水江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诚俊介绍,小水果多是游客进入果园采摘,在现场销售了一大半。

“每到采摘旺季,进村车辆排队两三公里长。来尝鲜的,采购的,全村大部分葡萄都是游客自己采摘带走。”眉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谢寄生说。

新田蓝莓基地则通过农旅活动现场销售近半蓝莓。“今年六一儿童节当天,光门票就进账20多万元。”新田村蓝莓基地负责人张喜红介绍,入园门票68元每人,采摘每公斤160元,大人小孩有吃有玩,十分开心。该蓝莓基地建设彩虹滑道等游玩项目,今年新建的蓝莓饮料生产线已投入生产。综合计算,基地一年收入稳超400万元。

据统计,冷水江依托30多个品种小水果,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拓展垂钓、农家风味餐饮等多种体验项目,通过加工及文旅融合,每年创产值超10亿元,吸引游客20万人次,带动农户就业1万余人。

(一审:蒋宇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