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滨书院,湘军摇篮

2024-06-24 10:11:5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赵叶惠 彭伟平] [编辑:刘茜]
字体:【

涟滨书院。 龙畑畑 摄(湖南图片库)

赵叶惠 彭伟平

【简介】

涟滨书院位于湘乡市。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名“湘乡学宫”,也叫“文庙”。南宋理学大师张栻在此开坛讲学,湘乡首个状元王容在此成就盛名,曾国藩曾在此求学悟道。这里培育了一批湘军名将,被称为“湘军摇篮”。2010年9月,湘乡市重修涟滨书院。

1831年3月。阳光如金,春风若酥。20岁的青年学子曾子城(曾国藩曾用名)从高嵋山下跋山涉水百余公里,来到位于县城涟水之滨的涟滨书院。伫立在典雅大方的书院门前,眺望南面塔子山巅直插苍穹的巍巍文塔,他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曾子城七岁在父亲曾麟书的家塾发蒙读书,也曾在外祖父江良济的学馆学习,1830年求学衡阳唐氏家塾,师从汪觉庵先生。回顾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他想,自己学习可谓勤苦,志向亦称坚定,可学业却不如人意,三次参加院试考秀才都名落孙山,他不禁对自己的才具有所怀疑。

年前,岳父欧阳凝祉先生来家中和父亲商议,认为子城学业要有长进,非去涟滨书院求学不可。

涟滨书院的前身乃湘乡学宫。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湘乡县令奉皇帝旨意,在县城西北黄甲岭建设学宫,即官办学校。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迁建于涟水东南之东仙林岗。宋室南渡后,大儒胡安国提举湖南学事,迁学宫于涟水之滨。

学宫地址乃胡文定公亲定。地在涟水北岸,面对湘乡八景之一的“涟水卷帘”,涟水逶迤东来,到此处河面宽阔,水色清亮,风起处,吹皱层层翠玉,有如珠帘倒卷。其上数百米处河中有孤立出水可摇动的巨石,名为动石垴。其下数百米,有一座碧洲,将涟水中分,碧洲既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舰,又如一粒饱满的种子。学宫新建,高屋岸然,壮观气象,外有绝佳风景,内有奇石“千赢石”,此石象征生徒发达,文运亨通,真是作育人才之宝地。

自学宫设立以来,官民重视教育,讲学之风兴起,大儒朱熹、张栻、胡安国、胡宏等皆来传授理学精髓,湘乡人周奭、彪虎臣与彪居正父子在儒林皆享盛名,张栻还为弟子周奭所设的涟溪书室亲题匾额。自此始,湘乡县人才辈出,蔚然可观。南宋状元王容即出自学宫,贺德英于淳祐十年赴京应试,获神童科第一。隋唐间湘乡举业荒疏,到宋时面貌一新,共考取进士31人,举人115人。

清乾隆四年(1739年),因学宫年久失修,且距岸过近,易遭水患,知县徐锡仁与士绅商议,决定从原址后退数百步,将学宫迁建于原址黄甲岭(今湘乡一中北校区),命名为涟滨书院。

子城对涟滨书院早有耳闻,此番听了岳父和父亲对书院的深入介绍,不禁心驰神往。

曾子城在涟滨书院刻苦求学,如鱼得水。山长刘元堂先生看了他的诗文后赞赏不已,认为他必成大器。李本敏、刘庠焕、董惟等名师的指点让他茅塞顿开,尊经阁里13000多卷珍贵的藏书让他大开眼界,和同学刘蓉的相互砥砺让他倍感亲切。他改名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誓欲别开生面。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涟滨书院求学两年以后,1833年,曾涤生顺利考取秀才。此后,他举业顺遂,为一生功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曾国藩、刘蓉外,罗泽南、王鑫、李续宾李续宜兄弟等先后在涟滨书院求学,他们日后形成了以曾国藩为中心的湘军核心。咸丰二年(1862年)八月,为抵御太平军的进攻,王鑫、罗泽南、李续宾在涟滨书院建起了练兵场、点将台,莘莘学子习文练武,情志高昂。这年十二月,湘乡团勇从湘乡县出发前往省城助防,从此开启了湘军“以一县之人征伐遍及十八行省”的历程。湘勇离县出征后,涟滨书院源源不断地为湘军输送了大批学子。湘军成军最大的特点是“以书生领山农”,这些“书生”作为湘军的骨干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人成为著名将领。涟滨书院被称为“湘军摇篮”。

涟滨学子不仅造就了令世人惊叹的文治武功,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其学术成就同样瞩目于世。曾国藩、罗泽南、刘蓉等继承和发扬桐城派古文的优良传统,开创了湘乡文派,他们著述丰厚,影响很大。尤其是作为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盟主、宋诗运动的领袖,曾国藩秉持“文以载道”的理念,精研经济实用之学,开创了务实、求变的学风,有力地推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

千百年来,任凭风云变幻,涟滨书院之处书声不绝。从1906年起,此地办过各类学校,到本世纪初,在涟滨书院旧址处设有省重点中学——湘乡市第一中学,在胡安国所定之学宫处设有湘乡市第三中学。两校相距不过数百米。2009年7月,湘乡市第三中学并入第一中学。两校合并,意味着乾隆四年迁建前后的学宫(书院)在地域上珠联璧合。

今年3月下旬,春风吹拂,笔者陪同几位嘉宾参观了涟滨书院(曾国藩生平事迹陈列馆)。现书院位于胡安国所定学宫原址处,濒临涟水,楼高两层,青瓦砖墙,古朴雅致。陈列馆大门上方高悬曾国藩手书“涟滨书院”匾额。

我们驻足曾国藩手书的对联“涟水湘山俱有灵,其秀气必钟英哲;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前。1860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捐资重修了县城褚公祠畔的东皋书院,曾国藩亲书此联相赠。这副联语写得真是传神,表达了对学子的莫大期许,指明了优美环境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其实,这也是作者的自况联。此联是为东皋书院所写,也可以说是为涟滨书院,为天下所有的书院、学校所写。

(一审:夏博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文化中国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