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培生”项目真假难辨,专家建议不能为“抢人才”过度包装

2024-06-17 07:27:58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别去,快跑!”一条“应届生当管培生是好的选择吗?”话题帖下众人留言,甚至有人提醒“管培生”可能涉及虚假招聘。

“管培生”存在哪些问题?连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走访,发现招聘市场确实存在“管培生”需求旺盛的情况,行业涵盖科技、互联网、餐饮等。有求职者因“管培生”被骗,也有人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

高级经济师、湖南省省级职业指导专家团成员邱智军提醒,企业应该对“管培生”招聘、培养、使用、考核、晋升等有较清晰的标准和体系。而求职者面对泛滥的“管培生”项目时,也要保持理性,仔细甄别。

▲招聘会现场,随处可见企业招聘“管培生”“储备干部”岗位。 记者 王智芳 摄

“管培生”项目泛滥,不少人直呼“上当”

职场竞争中,管理培训生项目(简称“管培生”)一度被视为企业培养未来领导者的摇篮,是众多应届毕业生眼中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近年来“管培生”项目的泛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一岗位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环。

小曦(化名)是众多“管培生”中的一员,毕业于国内一所知名高校,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实习经验,成功获得了一家信息科技公司的“管培生”职位。

“招聘时说只招聘2名‘管培生’,到岗后发现有20人,全部要求从基层做起。”6月14日,小曦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基层做起本身很正常,结果她在销售岗位一待就是3个多月,“没有轮岗的意思,人事表示,只有把销售做好才能当好管理者。”小曦表示,薪酬待遇落差太大,招聘宣传资料显示“管培生”薪资6000元到10000元,后期根据表现提升待遇,到岗后才发现工资只有2000余元。

6月16日,曾在一家网络企业做岗位运营“管培生”的小彤(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经历。小彤到岗后负责人教了她一些简单数据填写,以及产品链接修改后就直接安排她做“达人带货”。“做了一段时间也没再教新的内容,找负责人沟通,他只说了一句‘等着被安排,不主动反馈’就走了。”小彤不理解,企业招聘她入职的时候就知道她没经验,给出了明确的成长规划。进入单位后确实也拿到了一张新人90天成长规划表,注明面授如何打造爆款等,结果两个月除了教她了解公司生产的产品,什么也没学。最后以“达不到结果导向,不符合公司标准”将其辞退。

一场招聘会,20家企业招聘预备“干部”

记者注意到,招聘平台上标注为“管培生”的职位数量在近几年激增。不只是招聘网站,线下的招聘会上“管培生”“储备干部”等字眼随处可见。

在一场招聘会现场,记者留意到招聘“管培生”一职的公司有近20家,企业类型涵盖科技、环保、商场、律所、餐饮等,企业的体量也大小不同。

其中,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管培生”“储备干部”岗位职责上注明,电话沟通的方式了解逾期账户信息、原因、类型,形成清收报告。当天,最多的一家企业招聘各类“储备干部”51名。

针对“管培生”岗位,甚至有毕业生总结了经验,“专业不限、面试简单、工资待遇高、但年年招聘人。”2023年高校毕业生李乐在一家快消零售企业当了120多天“管培生”后,自己主动放弃,“工作内容就是机械性劳动,重复性体力活,招聘的时候说多部门轮岗,实际上就是柜员。”

他们从“管培生”升级为企业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人才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尝试引入‘管培生’制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抢人’。然而,由于这些企业在规模、资源和经验上的不足,往往难以提供与大型企业相媲美的培训和发展机会。”6月14日,在长沙市举办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广东一家科技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曾先生在谈到“管培生”招聘岗位时表示,所在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也招聘“管培生”,数量还不少。

“招聘回来的‘管培生’会安排统一培训和轮岗,主要是为企业后期管理积累人才。入职后需要到一线进行实习,但是收入不会打折扣。”曾先生说,公司会把约定写进合同。

“‘管培生’制度本身并非问题所在,原本是为大型企业精心设计的培养未来领导者的计划。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源和实力,能够为‘管培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质的培训资源。”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了两年的李静雯告诉记者,她毕业后就是通过“管培生”身份进入到目前工作的企业,如今早已能够独当一面。

“我们企业非常重视‘管培生’的培训和发展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导师制度和反馈机制,帮助大家快速成长。”李静雯表示,企业推出“管培生”项目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却忽视了“管培生”真正需求和成长路径,导致项目效果不佳。

6月16日,程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通过校招成为一名“管培生”,最终成为真正管理者。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以“管培生”身份入职后的培训和轮岗都是成体系的,经过了6个岗位的轮岗,最终通过两次考核答辩和定岗。

“如果以‘管培生’身份入职,除了留意项目的成熟度,定岗问题也需要重点关注。”程浩表示,他进入企业之前特意向人力资源部门确认了管培期结束后的定岗情况。建议求职者明确询问管培期结束后的定岗安排,并要求人力资源部门给出确切的答复。

“在单位一、二线岗位的轮岗确实很有必要,有助于了解公司的全貌。”程浩表示,“但如果公司给出的答复含糊不清,以‘根据表现’‘看你擅长和适合什么’等话术回复,求职者就需谨慎考虑。”

专家:

只搬名头不搬体系,坑人才也坑企业

“企业希望通过招聘‘管培生’来培养自己的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关键人才。”高级经济师、湖南省省级职业指导专家团成员邱智军认为,对于企业来说,“管培生”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吸引优秀的毕业生加入。于毕业生而言,“管培生”项目通常意味着有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更快的晋升通道。

“企业如果在招聘过程中只搬名头不搬体系,不仅‘坑’了人才,也‘坑’企业雇主品牌,对人力资源市场良性健康发展不利。”邱智军表示,企业应该对“管培生”招聘、培养、使用、考核、晋升等有较清晰的标准和体系。“管培生”或者储备干部,一般是经过层层选拔,通过多岗位锻炼和系统培养,结合人才特点和企业岗位需要,经考核后最终走向合适的管理岗位。在一个规范的行业环境中,“管培生”的成长对企业和劳动者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不能仅为了吸引人而过度包装甚至造岗位。

同时,邱智军也提醒求职者,面对泛滥的“管培生”项目时,需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的头脑,仔细甄别。在选择项目时,应该充分了解企业的招聘和培养机制以及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入职后,也应该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一审:谢振华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