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的岁月里,她留下“坚忍韧性的笑”——纪念林徽因诞辰120周年

2024-06-10 07:45:1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湘江

当地时间5月18日(北京时间5月1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向林徽因(1904年-1955年)颁发迟到近百年的建筑学学士学位证书。林徽因曾以优异成绩修完建筑课,与当时的梁思成不分伯仲。“当年没有授予她学位的主要原因,是她的女性身份,而这个错误如今需要被纠正。”该校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 (Fritz Steiner)说。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诗人、作家,林徽因不仅留下了天然去雕饰的散文、诗篇,更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考察、研究和保护工作,为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贡献了诸多力量,参与建立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研究系统。她以诗人的敏感与才情,率先提出了极富人文美学意味的概念——“建筑意”。

她不长的一生,光华熠熠。但她的人生并非时时岁月静好,而是在国难、疾病、贫困和时代变迁中挣扎着、不懈地追求“美”之理想。湖南大地记录过她的行迹。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烽火连天,林徽因与梁思成携全家寓居长沙,随之经湘西的沅陵、晃县(今属新晃侗族自治县),南迁至西南联合大学所在的云南昆明。在1939年,她记述战时岁月,写下散文《彼此》:“经过炮火或流浪的洗礼,变换又变换的日月,难道彼此脸上没有一点记载这经验的痕迹?”“口边那酸甜的纹路是实际哀乐所刻划而成,是一种坚忍韧性的笑,因为生活既不是简单的火焰时,它本身是很沉重,需要韧性地支持,需要产生这韧性支持的力量。”

2024年6月10日,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回望她在湖南的时光,那“坚忍韧性的笑”,每每浮现眼前。

长沙:

在空袭中侥幸逃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那时,梁思成、林徽因一行还在山西五台山考察古建筑。他们发现了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大殿,为保存完好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唐人墨书题记激动万分。等出了山,到了有报纸的地方,他们才知道卢沟桥事变已过去五日了,急忙启程回北平。路上,林徽因写信给女儿:“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不怕打仗,更不怕日本人,要什么都顶有决心方好。”

1937年7月底,北平沦陷,营造学社被迫暂时解散。不久,梁思成接到日本“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梁林夫妇决意携全家,和清华、北大的教授们一起离开北平,去往“自己的后方”。含泪离开北平前,林徽因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医生警告已有肺病的她不可疲劳奔波。“但警告白警告,我的寿命是由天的了!”

9月4日晚,林徽因夫妇连夜收拾行装赶往天津与家人会合。月底,他们携年仅八岁的再冰和五岁的从诫,带上林母,一路西行南下。由于战火,交通受阻,他们由天津到长沙共计上下舟车十六次,进出旅店十二次。到达长沙时,已是1937年10月初。

初到长沙,一家五口先是借住在韭菜园教厂坪的一处民宅,后又迁至圣经学院的三间简陋小屋。不过,当时南迁的还有闻一多、朱自清、杨振声、金岳霖等朋友们。林徽因性格爽朗,依旧如在北平一般,热爱组织聚会“苦中作乐”:“对于过去有许多笑话和叹息,但总的来说我们的情绪还很高。”

但战争催赶着他们的脚步。1937年11月24日,长沙遭遇敌机空袭。林徽因记录下惊心动魄的一幕:“没人知道我们怎么没有被炸成碎片。听到地狱般的断裂声和头两响稍远一点的爆炸,我们便往楼下奔,我们的房子随即四分五裂。全然出于本能,我们各抓起一个孩子就往楼梯跑,可还没来得及下楼,离得最近的炸弹就炸了。它把我抛到空中,手里还抱着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却没有受伤。同时房子开始斩斩乱响,那些到处都是玻璃的门窗、隔扇、屋顶、天花板,全都坍了下来,劈头盖脑地砸向我们。我们冲出旁门,来到黑烟滚滚的街上……”

12月8日清晨,林徽因一家告别长沙,开始向陌生的西南迁徙。他们预计,“要搭汽车走十天艰难的旅程到云南去。”

▲林徽因毕业照。(资料图片)

沅陵:

古城可爱极了

次日,他们乘汽车经常德、桃源、官山抵达沅陵。

这一路,山错落,水清澈,秀美的风景让爱美者快乐。林徽因不禁想起了好友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有时颇疑心有‘翠翠’这种人物在!”

她给沈从文写信:“今天中午到了沅陵,晚上住在官庄的,沿途景物又秀丽又雄壮时就使我们想到你二哥对这些苍翠的,天排布的深浅山头,碧绿的水和期间稍稍带点天真的人为的点缀,如何的亲切爱好,感到一种愉快。天气是好到不能更好,我说如果不是在这战期中时时负着一种悲伤哀愁的话,这旅行真是不知几世修来的。”

沅陵古称辰州,是一座州府级的城池,拥有8处门楼,绿水绕洲,街巷密集,水陆交通繁忙。

踏上沈从文“一提及它时充满了感情的辰州地方。”林徽因夫妇即拜访了沈从文与大哥沈云麓共同建造的、位于天宁山顶的“芸庐”。在这栋别致有雅趣的小楼里,他们还意外见到了沈从文的弟弟沈荃。他们与沈家兄弟在楼上廊子上坐着,望着碧绿的山和水聊天。这难得的休闲时光,抚慰了颠沛流离中的哀愁。

林徽因致信沈从文:“沅陵的风景,沅陵的城市,同沅陵的人物,在我们心里是一片很完整的记忆,我愿意再回到沅陵一次,无论什么时候,最好当然是打完仗!说到打仗你别过于悲观,我们还许要吃苦,可是我们不能不争到一种翻身的地步。”

在沅陵,他们只小住了三日。

▲林徽因水彩画《故乡》。

晃县:

一次相遇,与八次别离

晃县在舞水的“几”字形弯中间。当12月上旬,林徽因一家抵达这座偏僻的湘西小城时,这里的旅店已经住满了西迁难民。当时,由于中央航校西迁昆明,从沅陵开往贵州贵阳的客车都被派去转运学院了。在湖南寒冷潮湿的冬天,林徽因在路上患上了急性气管炎,又迅速转为急性肺炎,一直发着高烧。

多年后,梁从诫还对初抵晃县的那个雨雪霏霏的夜晚记忆犹新:“为了投宿,父母抱着我们姐弟,搀着外婆,沿街探问旅店。走完了几条街巷,也没能找到一个床位。就在那走投无路的时刻,竟发生了一个‘奇迹’:从雨夜中传来一阵阵优美的小提琴声,全都是西方古典名曲。令人颇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谁会在这边城僻地奏出这么动人的音乐?父亲想:这位拉琴的一定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或许能找他帮一点忙?他闯进了漆黑的雨地,‘循声暗问弹者谁’,贸然地敲开了传出琴声的客栈房门。乐曲戛然而止。父亲惊讶地发现,自己面对的,竟然是一群身着空军学员制服的年轻人,十来双疑问的眼睛正望着他。父亲难为情地作了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青年们却出乎意料地热心,立即腾出一个房间,并帮忙把母亲搀上那轧轧作响的小楼。”

在这家旅社拉琴的,正是中央航校的学员,一行共8人。在晃县停留的日子里,梁林夫妇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将他们视为弟弟。

在晃县,一位同样在等车的女医生为林徽因开了药方,林徽因的病渐渐有所起色。在旅社用薄板隔出的小屋内躺了两周后,林徽因一家登上一辆破旧硬挤的公共汽车,再次踏上艰辛的西行之路,并于1938年1月,经贵州抵达昆明。

这次重病,给林徽因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但令她欣喜的是,在昆明,她又见到了那8个飞行员弟弟。在四季如春的昆明,他们有时还一起去郊游、游泳、唱歌、拉琴。一年之后,当他们从学校毕业时,由于没有亲属在昆明,便邀请梁林夫妇作为他们的“名誉家长”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辞。

抗战时,中国空军处于严重劣势,那时流传一种说法:空军飞行员从航校毕业到战死,平均只有六个月。从中央航空学校的校训中可见一斑——“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按照惯例,每个飞行员出征前都要留下亲人的联系地址,战时通信不便,他们8人就留下了林徽因家的地址。

1939年开始,林徽因陆续收到部队寄来的阵亡通知书,以及他们的日记本、钢笔、照片等私人遗物。每次接到遗物,林徽因都泣不成声,心被一次次“炸成了窟窿”。1941年3月,林徽因23岁的三弟林恒在对日成都空战中,也血洒长空。1944年3月,她在晃县结识的最后一位飞行员弟弟林耀,牺牲在衡阳会战中。

怀揣着“中国的悲怆”,这位描绘过柔软的“人间四月天”的知识分子发出了沉郁的声响:“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抗战会胜利,中国建筑研究事业会继续。她始终没有过一丝彷徨。

(一审:龙晓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