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端午节赛龙舟这项古老的运动突然成了网络热点,长沙浏阳河、捞刀河等水域纷纷开展自由竞渡和龙舟赛事,参与龙舟队较往年明显增多 划了两千年,龙舟赛为何火爆出圈

2024-06-07 09:14:22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兰宇琪]
字体:【

浏阳河沿岸今年首场民间组织的龙舟“收标”邀请赛在长沙县㮾梨湾陶公庙码头举行,近20条龙舟参加“收标”,上演水上“速度与激情”。 长沙县㮾梨街道 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鑫矾 颜开云 颜家文

5月28日,长沙市浏阳河沿岸今年首场民间组织的龙舟“收标”邀请赛举行,吸引近20条龙舟参加、3万人现场观赛,热度超出想象;6月5日,在长沙市龙舟邀请赛来临之际,南京公安龙舟队放出“拿不到冠军,游回南京”的狠话,更是点燃了全网对比赛的期待值……

端午临近,一场场“速度与激情”,点燃了长沙浏阳河、捞刀河等水域。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传统习俗,在今年的社交媒体上,这项古老的运动突然成了网络热点,尤其是龙舟的“村赛”引发大量关注。划了两千多年的龙舟,为何再次火爆“出圈”?未来又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长沙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现状   “有些码头十多年二十年没下过船,今年都下了龙舟”

6月5日上午8时,记者来到长沙县㮾梨湾陶公庙码头,㮾梨民间百年“老字号”龙舟队“老红”“老白”的队员们正在进行上船前的准备。

记者看到,虽然是工作日早晨,但岸边的亲水平台上早已聚集一众市民,他们自带蒲扇、小板凳,饶有兴致地等着“蛟龙”出征。

“龙舟好久没有这么火了!”长沙县㮾梨民间龙舟队大元“老红”的负责人孔明奇是当地土生土长的70后,从小就看爷爷辈在浏阳河上楫桨挥舞,他告诉记者,“‘老红’1997年后就再没下水了,至今已有27个年头。今年实在忍不住了,自发组织起了队伍,在社区、街道的支持下,与各码头联络友谊赛,没想到一下子火了。”

孔明奇原本以为民间组织队伍,费用、人员等都是难题,但没想到大家都对龙舟赛十分热情,除了本地居民,不少在外地的㮾梨人都积极参与,出力、出钱、出主意,“冲锋艇是借的,这艘龙舟是今年新打造的,全部整备下来8万元左右,都是靠募集、捐赠得来的。你看这些水、饮料、鞭炮,有不少是粉丝送的。”

5月28日,“老红”“老白”向长沙市浏阳河沿岸所有码头的兄弟龙舟队“收标”,火炬村、鸭子铺、侯照、潭阳洲等地的近20条龙舟汇聚㮾梨湾,开展自由竞渡。在没有任何官方宣传预告的前提下,当天晚上4个小时,浏阳河沿岸便有3万人到现场观赛。

长沙河网纵横交错,鱼塘星罗棋布,赛龙舟历史悠久,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沿着浏阳河来到芙蓉段火炬村码头,火炬村龙舟队的队员们正在河面训练和试验新船。碧澄的河面上,“咚!咚!咚!”鼓手大幅度而又激烈的击鼓,桨手们动作整齐划一地将桨快速地插入河面,然后猛地向后一划,龙舟像一支大箭,稳稳地在河道中央飞驰。

“今年浏阳河是格外热闹,从浏阳柏加码头到鸭子铺码头,起码不下20条船。有些码头,十多年二十年没下过船,今年都下了龙舟。”芙蓉区火炬龙舟协会后勤保障组成员蔡状告诉记者,今年浏阳河兴起龙舟热,最主要原因是今年是龙年,耍龙舟可以图个好彩头,其次就是前几年疫情因素对群体活动有所抑制,大家对龙舟的热爱愈加浓烈。

根源   “通常是下了班或周末过来训练,都是因为热爱”

“我们在穿着开裆裤的年纪就跟着爸爸、爷爷在浏阳河边看划龙舟,直到自己接过桨,一划就是十几年。小时候在学校里读书,只要听着河边头有鼓声,课都不想上,只想往河里钻。”孔明奇说,“身边不少小一辈的,从小到大都没现场看过龙舟赛,只有把队伍拉起来,比赛搞起来,才能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把赛龙舟一直传承下去。”

龙舟之魂,发源于文化认同,磨砺于体育精神,传承于乡情乡愁。

芙蓉区九道湾社区党委书记王强介绍,火炬村是个历史概念,作为一个行政村的火炬村已经不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昔日的火炬村在拆迁后,变成了今天的3个社区:九道湾社区、滩头坪社区、火炬社区。

村子分散了,但赛龙舟这一传统习俗并没有丢。时代变了,但赛龙舟的精神却传了下来。

“火炬村龙舟队也停了好些年,去年大家实在憋不住了,一声喊,就把队伍拉了起来,把龙舟搞下了水。”今年38岁的蔡状告诉记者,耍龙舟在火炬村有悠久的历史,很小的时候,他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和村里的小伙伴到浏阳河边看赛龙舟,追着跑,后来骑单车、骑摩托车追着看。当时,觉得龙舟上的祖辈父辈们好牛、好威风,现在自己终于成为了其中一员。

如今,在龙舟会里,蔡状负责后勤保障,包括器材用品采买、每天开冲锋艇护卫、龙舟的保养等。

“划龙舟没有薪酬,大家都是自发的,队员们各自有工作,通常都是下了班或周末过来训练,都是因为热爱。”蔡状说,划龙舟所有人必须跟着鼓声韵律一起动作,是一项需要所有参与者齐心协力的活动,集体性、纪律性等缺一不可。

浏阳市官渡龙舟队的李昭武对此十分认同。官渡古镇地处浏阳河上游,商贸发达,龙舟文化十分盛行,许多人甚至从浏阳城区赶到官渡看龙舟赛。2021年,以官渡民间文艺团作为项目保护单位的“浏阳赛龙舟”还入选了长沙市第七批非遗名录。

连日来,大溪河上,不断传来雄浑的号子和激昂的鼓点,官渡龙舟队的队员们奋力划浆,努力训练。6月8日至10日,官渡龙舟队将前往望城千龙湖,代表浏阳参加2024年长沙市龙舟邀请赛。

“我们已经连续训练了十天,上午、下午各两三个小时,风雨无阻。”龙舟队22名队员与2名替补来自官渡镇7个村,其中竹联村曾夺取当地龙舟赛的三连冠,因此有8名队员入选,竹联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昭武担任龙舟队的队长兼鼓手。

鼓手是一支龙舟队的灵魂,比赛中一切行动都需听从其鼓点引导。“鼓点节奏很重要,起跑要快才有气势,中途要缓才有体力,冲刺要急才能赢。”李昭武表示,“最关键的是,大家都很热爱划龙舟这项活动。队员们为了训练和比赛,都是千方百计挤时间,我们村里的蔬菜大户吴新图,种了30多亩蔬菜,为了参赛,最近这些天都是请人帮他做事。”

变化   传播形式多样化,年轻人的参与越来越深入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两支队伍,现在每次端午比赛,7个村都有龙舟队参赛。”作为浏阳赛龙舟的非遗传承人,75岁的袁耀辉欣慰地表示,尽管现在娱乐方式多元化,但人们对龙舟赛的热情有增无减,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越来越深入。

记者发现,年轻人对传统龙舟赛的喜爱,是推动龙舟赛火爆“出圈”的重要推手,这背后又与传播方式的加持密切相关,网络直播、短视频、无人机航拍等多种形式的呈现,不仅将龙舟赛的气氛推向高潮,更让其更具备观赏性和娱乐性,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仅5月28日晚浏阳河沿岸今年首场民间组织的龙舟“收标”邀请赛,在自媒体网红直播间全网观看量就突破千万。

㮾梨民间龙舟队土岭“老白”负责人刘思源是当地的一名80后网红,网名叫“妞牛爸”,自从开始划龙舟后,他的老婆“妞牛妈”接过了直播的重任,天天在陶公庙码头亲水平台前排举着手机、拿着三脚架、带着耳机,直播龙舟训练和比赛场面,大声互动:“我们在陶公庙码头!每天都有训练!”

“鸭子铺的船在来的路上了,黄兴的也快到了,等下有友谊赛。”她转头指着河里的“老白”又有些骄傲地说:“我老公也在龙舟上啊,大家看看他这个新手划得怎么样啊!”

记者发现,仅在抖音平台上,端午节前直播长沙本地龙舟赛的就有十余个视频号,短视频更是数不胜数。同时,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除了无人机航拍,还有在龙船上安装带3D效果的摄影机,让观众仿佛坐在龙船上,亲身体验赛龙舟的激烈程度,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正如一名长沙网友留言说:“我从来不看龙舟的,今年看了让我终身难忘。”

传统文化的魅力,加上适合碎片化传播时代的形式,吸引了不少粉丝特别是年轻粉丝的关注,他们常驻直播间,不少“铁粉”还从长沙市区开着车来龙舟队训练现场送水、送饮料。

另一方面,龙舟及龙舟赛的创新,也进一步加大了龙舟活动的魅力。

“现在的龙舟变得越来越稳,越来越轻,安全性大大提高了,速度也更快了。”蔡状说,龙舟的材质从原来的单一木材,到逐渐加入多种木材和玻璃钢,材质的改良让船体更轻,更漂亮,船底也从原来的U型,变成了W型,这样,龙舟就很难被浪打过来进水倾覆了。

另外,龙舟竞渡也开始变化。记者了解到,以前通常是浏阳河两岸龙舟队对立较劲,对抗氛围比较浓烈,偶尔还会起小冲突。如今文明和谐多了,通常是端午前一个月下船训练,节前的五月初一上游,五月初二中游,五月初三下游,各地龙舟队分别请客吃龙船饭,轮流到各村码头互相拜会交流。每到一个码头,当地都会放烟花鞭炮迎接,用宴席隆重接待。在河面上,每支龙舟队伍会先了解对手的实力,船的仓数,觉得双方实力相当,才会来一场较量。

“随着青壮年返乡人群的增多,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兴盛,有兴趣也有能力去组织、参与这些活动。”浏阳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端午龙舟赛的火热,既有自上而下复兴传统文化的大环境推动,也有民间自发的冲动和需求,而且这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

展望   做优“龙舟经济”,让龙舟活动叫好又叫座

6月9日至10日,长沙市龙舟邀请赛将在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展开激烈角逐,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支龙舟队伍正摩拳擦掌,朝着长沙全速挺进。

这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今年各地龙舟大赛将在端午佳节接连开桨,这项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运动再次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据平台显示,花式龙舟比赛带动“赛龙舟”热度环比上涨133%。

正因如此,如何将龙舟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相结合,进一步推动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龙舟赛、龙舟节等活动叫好又叫座,已引起了不少地方的思考和行动。

自1991年以来,官渡已举办20多届龙舟赛事,后来还扩展为“龙舟唆螺文化节”,将“官渡龙舟”与“官渡唆螺”两张名片深度融合。

“去年端午,镇上有几十家特色餐饮、文旅单位、企业参与了进来,有商家主动提出为前来观赛的游客发放代金券、提供奖品,唆螺餐饮门店还开辟门店展区,让游客免费品尝唆螺。”官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节会对当地人气、客流带动作用明显,未来将进一步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擦亮龙舟和唆螺这两张非遗名片,放大文旅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打造“悠悠古州府 熠熠新官渡”。

“龙舟邀请赛,年年要举办,这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精气神,我们聚的是人气,闹的是名气,发扬的是优秀传统的好风气!”㮾梨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赛龙舟远不止短短几月河面上的精彩,后续㮾梨街道将以千年陶公庙会非遗展演为舞台,通过线上视频直播、线下赛事活动,让传统文化“C位出道”。

(一审:杨露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