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向“新” 机遇无限 ——数字中国·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城市发展对接会观察

2024-06-02 22:50:4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卓芳] [编辑:张岚]
字体:【

(活动现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6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数字中国·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城市发展对接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学者和专家汇聚一堂,立足中部六省禀赋优势,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探讨新质生产力与中部城市发展的融合之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正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中部六省传统产业偏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应从哪些方向切入?

与会代表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具革命性、渗透性甚至颠覆性的技术,是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中部地区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菜鸟集团自主研发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以应对市场需求,借助阿里巴巴的供应链生态能力,近几年企业实现业绩的跨越式增长。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大模型,它所涉及的产业链条非常长,中部地区可以很好融入这些产业链。”天马科创投董事总经理姚晓菲认为,人工智能涉及到算力中心、芯片、电子元器件等,中部地区有相应的产业基础,未来发展前景很好。

中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地处国家区域战略叠加区。如何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是中部六省面临的普遍课题。

在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无人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信息协会通航分会副会长程泊霖看来,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将是中部崛起的又一机遇。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在加快发展大型无人机产业,湖南中小航空发动机优势突出,政府、企业要汇聚合力,完善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尚在萌芽期,不确定性大、风险性高,这考验着中部六省的定力和耐心。与会者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力度,托举产业健康发展。

(一审:谢振华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开放创新中部崛起——聚焦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