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街巷很短,只有500多米;
这条街巷很长,跨越历史千年。
它就是长沙市开福区的西园北里,因唐代宰相裴休在此修建西楼而得名。
这里有老明德中学乐诚堂、老周南中学李觉公馆、黄埔军校长沙同学会旧址、革命先烈帅孟奇故居、当代金石书法家李立故居、西园历史陈列馆等10余处人文景点,可谓一步一景。我们所熟知的著名的“破天荒”典故,也是从这巷中得来。
四月微雨,踏着麻石板路,记者与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楹联家吕可夫一起走进西园北里,在西园历史陈列馆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由当代楹联家胡静怡所撰的楹联:
园辟千年,曾记泉声悬夜雨;
视通万里,且循足迹仰前徽。
此中真意,正如联语所言,千年万里,可仰前徽。
一条街巷 千年“网红”
追溯西园北里“园辟千年”的起点,可以从唐朝开始。
刘蜕,唐朝荆南人,在他之前,荆南地区(唐朝时期的荆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湖北省荆州石首、江陵区以西,秭归以东的长江流域和湖南省洞庭湖以西的澧水、沅江下游一带)尚无人中过进士,人们戏称此地为“天荒”,当地的读书人被称“天荒解”。一直到刘蜕金榜题名,打破了“天荒”一说,才有了“破天荒”。到现在,“破天荒”就常指以前从未出现过的事,或是首次出现的事。
刘蜕中进士之前的寒窗苦读之地,就是今天的西园北里。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尔·卡尔维诺曾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道:“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被写在街巷的每一处角落。”
来“网红”长沙游玩,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总是热辣的湘菜、喧嚣的夜生活。但隐匿于长沙城北的西园北里,却是城中街巷里最适合年轻人city walk的一个特别所在。
作为长沙历史步道的首发段,西园北里全长不过560米,相传唐朝的宰相裴休贬官潭州时,在长沙北门外筑“西楼”,留下了今天的“西园”“西园北里”等街名。
如果说潮宗街最出名的是咖啡铺,都正街最热闹的是小酒馆,那么隐藏在开福区湘春路上,与明德、周南中学一墙之隔的西园北里,就成了老长沙的“名人一条街”,传奇人物、多彩历史……从唐朝一直“网红”到现在,可谓“园辟千年”,长久不衰。
走进这条街巷,但见两侧白墙黛瓦,古意盎然,脚下,一条麻石路蜿蜒曲折,雨中的长沙,流露出其气质静雅的一面。
“正如上联所提到的两种意象,‘泉声’、‘夜雨’,此情此景足以想象西园当年是怎样一个诗情画意。人们在这里游览、读书、作画、品茶……观眼前之风物,发思古之幽情,流连忘返。”吕可夫介绍,此联中的“泉声悬夜雨”引用自明代著名学者邹统鲁《长沙郡中西楼》中“泉声悬夜雨,石气散朝烟”的诗句,可谓正合其意。
群贤荟萃 故事繁多
裴休的西楼早已不存,但“西楼”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清刑部侍郎龙湛霖家族取“西楼”雅意,着手建设“西园”,西园北里由此得名。
当年,随着蜕园、左祠龙府的建设和明德、周南中学的创立,西园北里声名鹊起,名人聚集效应越来越大。做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将西园一带誉为“冠盖之地”,意为高官名人聚集之所。从清廷重臣到民国政要,从维新志士到革命党人,从簪缨世家到学者名师,陈宝箴、谭嗣同、唐才常、蒋廷黻、徐特立、黎倜康……与此地有关的近现代名人,不下60位。
吕可夫告诉记者一件趣事,1904年,黄兴准备在慈禧太后的生日这天密谋起义,可是起义的消息泄露了出去,清兵开始在长沙大规模地搜捕黄兴。黄兴急中生智,从明德学堂溜进西园北里躲藏起来,后来才得以成功抵达上海。
纪念湘军将领左宗棠的公祠——文襄园也坐落在这里,是清廷为纪念其“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而建。潘祖荫上疏咸丰帝时曾表示:“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公祠门两旁镌刻的“虎帐南开,旌旗十万吞胡虏;春风西度,杨柳三千荫玉关”,则是他生平的写照。
留住历史的文脉,提升老街的品位。2016年,开福区启动西园北里历史步道建设,2018年,作为长沙首条历史步道首发段西园北里全新开街。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宁乡籍楹联家胡静怡应开福区政府之邀,为西园历史陈列馆写下了此联,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西园北里,探寻古老城市的记忆。
吕可夫为记者解联。
破天之荒 视通万里
这不过一里路的街巷,如何做到“视通万里”?
吕可夫说:“前有刘蜕‘破天荒’,后有‘院士摇篮’明德。这就不得不提下联‘且循足迹仰前徽’。”他告诉记者,正因为西园北里出了如此之多的先贤和名人,大家在这里能强烈地感受其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学习其积极乐观的精神,汲取其弥足珍贵的人格力量。
吕可夫认为,“破天荒”的影响不止于此,近代湖南人创造了“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湖南人材半国中”、“无湘不成军”的无双盛况,而西园北里的历史过往,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想当年,湘军名将周达武安家于此,维新名人陈宝箴携家眷租住于周寨,并在这里迎来陈寅恪的降生,出入于此的还有谭嗣同、黄兴、帅孟奇等有名的历史人物……不仅如此,湖南第一所私立中学明德中学创建于此,黄兴、陈天华、任弼时、周小舟等皆为明德校友,金岳霖、陈翰笙等17位院士也就读于此。近代长沙著名女子学堂——周南女校也在此诞生,培养了向警予、蔡畅、杨开慧等一批女杰。
从西园北里的街巷中步行而出,看到校园里满是年轻学子的青春身影,不能不让人感叹,贤达、院士曾齐聚的地方,未来更会是朝霞满天!
记者手记
读懂老街的文化之魂
读懂老街,就读懂了一座城市最鲜活、也最厚重的一面。
如今,能在市中心找到一块“老长沙”地面,实属不易,西园北里按照“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最大限度还原历史,老长沙的历史和记忆在此鲜活再现。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城市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
一座城市,“新”令人满目生辉,“旧”让人流连不舍,这是何等的美好。气质、精神和品位从何而来,一条街巷,一处花园,往往就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标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正是“西园北里”这样的古老街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塑造了长沙的文化形象,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文化原动力。
西园北里,巷子不深,故事却长。
点评嘉宾:吕可夫
吕可夫,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联坛十秀”,荣获首届“瓯海杯”中国当代楹联创作唯一金奖、首届“曾国藩楹联奖”,在全国诗联大赛中获奖一千余次,其中一等奖一百多次。出版有《歪打正着集——吕可夫获奖楹联三百副》《自闲斋联稿》《诗词联格律概要》《诗词联简明教程》等专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李茁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肖秀芬
摄影/傅聪
剪辑/戴钺
设计/周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