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奋勇争先】用高“含唐量”促文旅融合

2024-04-08 06:52:03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2024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 涛

【他山之石】

华灯初上,大量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西安大雁塔玄奘广场,工作人员不得不在玄奘雕像两边临时隔出进出通道,维持现场秩序。

玄奘雕像正对面的慈恩路边,密密麻麻的人群等着红灯。对面就是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火遍全国的网红打卡地。

大唐不夜城于2005年启动建设。据当地人介绍,在这之前,项目所在地曲江新区还是西安市商业、人口、房价的洼地。短短20年,这里华丽逆袭,已是西安最热门地段,尤其是在文旅产业带动下,成了城市新地标。

陕西省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本版照片均为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大唐不夜城为何如此火爆?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近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千年古都,探寻出圈密码,寻找他山之石。

1.文化挖掘主题鲜明,产品设计做到极致

喜欢旅游的人,鲜有不知大唐不夜城的。

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的大雁塔脚下,是全国唯一以盛唐文化为背景的大型仿唐建筑群步行街。街区以唐风元素为主线,建有玄奘广场、贞观广场、大唐群英谱等建筑和雕塑,吸引了全国游客蜂拥而至“梦回唐朝”。在它周边,还建有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均是网红打卡地。

游客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与演员互动留影。

大唐不夜城有多火?今年春节期间,因客流、车流饱和,街区不得不取消或调整街区演出时间,将演出场地“省下来”给游客。工作人员金翰告诉记者,春节假期街区日均游客量达65万人次。

大唐不夜城及其所辐射范围内的文旅项目为什么能火?“含唐量”高是主要原因之一。除了建筑、雕塑等静态元素,大唐不夜城还推出了多组沉浸式演出,动态展示长安风情;大唐芙蓉园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再现长安风姿;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重回长安市井……盛唐元素无处不在。

长安大学教授、博导,长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丁华认为,整个西安唐文化都很浓郁,背后是这座城市对唐文化的深度挖掘。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为西安文旅发展留下了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底子。

为什么主打唐文化?“十三朝古都里面主要是周秦汉唐4个朝代,比起唐朝来,其他朝代的建筑等文化载体要少一些。”丁华解释说。金翰也表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中国古代一个顶峰,容易让游客产生共鸣,激发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西安市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文化挖掘最终要通过文旅产品呈现,如何融合?“首先主题要突出。大唐不夜城突出的是唐代街区文化,长安十二时辰突出市井文化,大唐芙蓉园突出园林文化,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突出皇家建筑文化……”丁华如数家珍。

金翰介绍:“大唐不夜城一期就落位了一条全亚洲最大的唐文化景观雕塑大道,后期我们不断加入唐朝元素,反响非常好。”

大唐不夜城周边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2022年一开放就成了网红打卡地,同样是对唐文化不断挖掘的结果。“我们要做与周边有差异的唐文化。”西安唐时良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颖介绍,“最终确定了‘长安万象,独取市井’的思路。”

丁华还透露了陕西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条秘诀,“完成文化挖掘后,在产品设计上,我们会做到极致,围绕一个主题推出景区景点、主题街区、博物馆、节会、演艺节目等一套产品。”虽然根据不同资源有不同“招式”,但陕西各区域的文旅融合都形成了“组合拳”。

2.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层次丰富注重体验

大唐不夜城及周边文旅项目为何能引爆市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陕西在做文旅规划时注重前期论证和科学规划,在打造产品时则强调沉浸式和互动性。

大唐不夜城充分体现了陕西在景区规划上的功夫。上世纪90年代末,西安拟建曲江旅游景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规划设计了曲江核心区“七园一城一塔”布局,其中“一塔”是大雁塔,“一城”是大唐不夜城。

丁华为我们解读了大唐不夜城在规划上的成功之处,“首先主题鲜明,有地标建筑。大唐不夜城竖立着西安地标大雁塔,为了突出这个地标,周围的建筑都比它低。”丁华说,“这个地标立住了,也就明确了后期开发的风格。以大雁塔为中心,西安建设了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长安十二时辰等特色街区,这样层次就丰富了。”

丁华认为,大唐不夜城另一规划成功之处还在于预留了足够的项目载体空间,这使得文旅业态不断更新时,有足够的空间承载和调整。最后是交通、厕所、标识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建设合理、健全。

规划框架搭好后,产品设计就是各显神通的“表演时间”了,“沉浸式”“互动性”是各商业主体提到最多的关键词。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其中的经典案例。“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喜欢沉浸式的。”赵颖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一个人和人之间的、能够参与进去的交互式空间。比如湖南的文和友,就是这一类。”公司花了两年多时间做策划,还机缘巧合地等来了2019年大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赵颖回忆说:“我们项目策划时采用了所在地唐朝的名字‘通善坊’,这部剧出来后,我们找制作方合作,用了他们的名字,剧里涉及的美食、建筑、妆容装束也在项目进行转化。这极大节约了项目的宣传、市场培育和时间成本。”

项目还开创性地将场景设计和建设交给了《长安十二时辰》的美术团队。“这样的项目需要有审美,美术团队用镜头语言去做,游客打卡拍照很漂亮,一般装修公司做不了。”赵颖认为这是神来之笔。项目于2022年4月28日对外开放,出道即成网红。“当时免费预约,每天20000张票,3分钟抢光。”此后,街区进行了2次升级,虽然开始收费,但依旧火爆。去年虽因提质停了两个月,游客仍达到了220万人次。

除了沉浸式,互动性也是大唐不夜城的流量密码。“不倒翁小姐姐”是大唐不夜城第一个火爆全网的IP。金翰透露:“展现盛唐的舞乐、妆容、服饰不难,但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增加互动性,最后采用了不倒翁的形式。”在表演过程中,“不倒翁小姐姐”通过不停摇摆和牵手与游客互动,网友直呼其为“从唐朝穿越过来的仙女”,扮演者冯佳晨也成了网红。

最近“丢刀侍卫”刘江涛又成为网友追捧的对象。在一些景区还停留在不断请网红宣传时,大唐不夜城已进化出造星能力。

3.规划蓝图一绘到底,政府企业良性互动

“2003年-2005年的时候,在那里6万块钱可以买一套三分地的两层小院;2010年我去的时候,还比较冷清;到2018年就非常火爆了。”陕西日报科教文新闻部副主任张军朝回忆说,“大唐不夜城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丁华认为项目不是一夜爆红,“在火之前已有十几年的运营史,今天的火爆出圈是建立在前期积累的流量和规模之上。”

从过去西安建设、人口、房价洼地,20年后变成西安最热门的地段,曲江新区是怎么做到的?张军朝和丁华不约而同说到一句话——一张蓝图绘到底。

金翰告诉我们,曲江新区这些年的文旅发展一直用的张锦秋院士上世纪90年代末规划的蓝图,“我们做的只是不断去实现规划中的内容,大框架是没动的。”

行百里者半九十。丁华分析到,曲江新区文旅发展能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而能够顺畅运行,离不开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政府和企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政府做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基础建设、目的地整体营销,具体的景区景点打造、文旅产品设计、市场运营等由企业做。”

她特别强调了企业主体的作用,“西安文旅能有今天,有很多企业主体在支撑,大唐不夜城是曲江文旅,长安十二时辰是陕文投,华清宫的《长恨歌》是陕旅集团……它们都做成了上市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它们都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在全省文旅发展上,陕西也有一张大的蓝图。陕西省文旅厅副厅长郑晓燕介绍,去年年底,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陕西省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共计26条,从厚植文化根基、打造产业集群、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保障措施5个方面对陕西文旅发展进行了规划。

同在去年,陕西提出打造旅游景区及线路、文娱演出、文化创意、商旅名街、会展经济、出版发行、赛事经济、乡村旅游8条文旅产业链。“我们省级层面成立了万亿级文旅产业领导小组,统筹10余个省级相关部门,以大文旅引领整个文旅及其相关行业部门链群式推进产业发展。”郑晓燕说,“据我了解,目前陕西应该是全国最早系统梳理,全力打造文旅产业链的省份。”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取得成效,郑晓燕介绍:“比如大唐不夜城,我们在专项资金、业态布局、宣传推广上都给了很大的支持。今年省市联合拿下央视春晚分会场,就放在了大唐不夜城,非常成功。”

今年1月17日召开的2024年陕西省文旅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陕西文旅产业8条重点产业链营收7729.86亿元,来势喜人。在此基础上,陕西提出到2026年,力争全省文旅综合收入超过1万亿元。

【同题共答】

把文旅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爱武

大唐不夜城是西安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借鉴西安经验,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把文旅业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是把文旅业打造成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释放消费潜力的新增长点。全面落实全省推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和“促倍增27条”措施,以文旅消费拉动社会整体消费,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二是把文旅业打造成拉动有效投资、拓展产业空间的新增长点。以办好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为有力抓手,重点推进10亿元以上重大文旅创意产业项目110个、总投资3000亿元,把文旅业打造成我省第四个万亿产业。

三是把文旅业打造成对外交流合作、讲好湖南故事的新增长点。举办“去湘当有味的地方”第二季旅游美食推广活动,做好省内、大湾区、江浙沪等地的“三站一场一户外”立体宣推,赴“一带一路”友好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

四是把文旅业打造成突出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新增长点。打造一批森林康养、生态露营等绿色旅游产品,强化绿色技术应用,建设国家绿色旅游发展先行区,推动“绿水青山”的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丰厚价值。

五是把文旅业打造成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点。出台《加快湖南文旅数字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方案》,建设世界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加快打造马栏山数字文化产业聚集区。

六是把文旅业打造成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增长点。积极培育“三湘四水相约湘村”品牌,加强省级特色文旅小镇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文旅业增值收益。

七是把文旅业打造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增长点。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打造一批富有活力的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推动湖湘文化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呈现新气象。

八是把文旅业打造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增长点。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大力弘扬“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革命精神,构建红色研学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九是把文旅业打造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增长点。持续创建“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办好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开展惠民演出、高雅艺术普及、戏曲进校园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一线传真】

常德河街再现湘西大码头文化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刘 涛 通讯员 陈元龙 孟含骏

站在如今的河街,常德经投集团总经理高见满是欣慰,“我们重现了湘西大码头文化,延续了常德历史文脉。”

常德河街始于战国,成于明朝,盛于民国。它的原址在沅江边,一边是水,一边是城墙,从东门到大西门,绵延数里长的繁华河街是典型的湘西大码头文化的代表。1943年爆发的常德会战,日寇的炮火将盛极一时的河街严重损毁。

为唤醒常德人最深刻的城市记忆,复原曾经繁华鼎盛的河街风貌,2015年,常德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等指示精神,顺应各界呼声,在穿紫河河畔按照与原河街1:1的比例复原常德河街。

2016年,涅槃重生的河街揭开面纱。位于穿紫河畔的河街分为麻阳街、小河街和大河街三大核心板块。其中大河街以茶室、餐饮、住宿业态为主,以茶文化为代表;小河街以零售食品、特色小吃业态为主,以市井文化为代表;麻阳街以非遗展示、夜间经济业态为主,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代表。“它唤起的是常德人的记忆,留住的是常德人的乡愁,让所有常德人在感受浓浓老常德风味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文脉和城市空间的融合,体会常德城市发展建设的进步和活力。”高见说。常德河街于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国家及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2023年,常德河街总访客量达512万人次。

(一审:杨露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相关专题:求真务实 奋勇争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