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 刘辉
推进产权交易规范化,明晰产权、规范程序,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网。引入资产评估机构,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标准,充分吸纳村民意见,确定交易产品市场评估值,建立信息发布、产权交易、交易鉴证全程可追溯的交易体系。
积极开展股份合作,推动村集体以资源、资产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创新“村企合作”“村社联合”形式。鼓励村集体广泛吸纳农民股、社会股等,联合组建强村公司,以企业经营理念开展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引导村集体利用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农贸市场、厂房等,增加租赁收益。
在资源资产富裕村,采取“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等形式,打造特色种养、民宿经济、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在资源资产匮乏村,可发展“跨村联营”“飞地投资”模式,实施“强村带弱村”行动,以支部联合、资源联用、人才联引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
支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 阳岳球
因地制宜发展“稻虾、稻蛙、稻鸭”等高效绿色循环种养,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粮食品质、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
用好洞庭湖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秸秆、稻草养牛,推进秸秆资源综合化利用,降低饲料用粮量和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推广冬闲田种植油菜、牧草等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多季收获,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恢复“长沙米市”老街建设湘米文化博物馆
湖南助农米业有限公司 黄庆明
湖南作为水稻大省,拥有14款“地理标志”大米,在品种培育、稻谷生产、大米加工等方面均具有全国影响力。打造一个全方位展现湘米历史文化的平台,有利于扩大湘米品牌影响力、加快实现“湘米出湘”。建议:
恢复“长沙米市”老街。深挖长沙米市原址(潮宗街)文化内涵,集中展示全省大米品牌文化,建好各个历史时期“米市”场景体验馆,用好长沙网红城市影响力,推动湘米与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长沙文旅体验新地标。
加快建设“湘米文化博物馆”。选择合适场馆,科学设计、统一改造,建设集湘米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故事、产品体验为一体的湘米文化博物馆,形成湘米品牌IP聚集地,构筑湘米文化推广核心阵地。
推动监督力量向村(社区)基层延伸
网友 杨振华
建立“接地气”的监督体系。根据村(社区)实际,系统性梳理村级权责、财务、村务、党务等重点内容,由上级组织部门指导完善监督清单,确保监督有据可依。
扩大监督人员选派范围。选派对象包括不局限于乡贤、退休公职人员、退休教师等,加强监督人员培训和指导,建立上下联动机制,给予一定工作补助,调动监督人员积极性。
用好“互联网+监督”平台。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进行网上公示,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严肃查办案件线索,通报曝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作用。
加快推进市级智慧医疗体系建设
长沙市卫生信息中心 张天佑
按照“信息化支撑、数智化赋能”建设思路,推动数字化、一体化、智能化理念贯穿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全流程。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在市级打造统一的医疗健康数据中枢、业务能力中枢、数据能力中枢、AI能力中枢,构建市级健康医疗生态服务体系、医疗质控体系、数据智能应用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聚焦卫生健康核心业务数字化和协同应用,打造标准统一、管理协同的“健康AI大脑”数据资源管理应用体系,搭建全市“健康数据高铁”,实现核心数据分秒级同步,确保全行业“一数一源、同数同源”。
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电子票据平台
长沙市中医医院 文锦林
电子票据全面推广后,群众在办理各项业务中仍需出具纸质票据,且各企事业单位和经营主体票据来源、管理等方面路径不统一,给群众保存使用票据带来不便。建议:
借鉴统一信用平台的模式,建设统一的电子票据平台,上线APP作为官方认可平台,实现一个入口查询、使用。同时,引导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接入该平台,实现实时便捷获取电子票据信息,不再要求提供纸质票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办事效率。
着力解决清洁能源并网电力消纳问题
通道县委 覃歇民
当前,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及发电量不断增长,但电网承载能力不足导致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弃风弃电”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湖南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达2224万千瓦,为提高并网消纳能力和减少“弃风弃电”,建议:
一是加强源网荷储智能一体化基地网架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解决风电空间错配的问题。
二是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动湖南省电化学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储能配套,解决新能源装机出力时间错配问题。
三是借鉴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制氢经验,通过无污染、零排放的绿电制氢新模式,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并网存在的电力消纳问题,出台我省可再生能源制氢政策。
四是鼓励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团队等产业高端智库,围绕“三类500强”等大型企业绿色用能、低碳用能、低价用能需求,选取工业用电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地区,研究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路径,推动出台支持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政策,放大区域绿色低价洼地效应,实现产业降本新突破,服务全省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完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邵阳市科协 姚鹏飞
一是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为青年科技人才减负。建立以创新价值、转化能力、现实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市场价值。开展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压减申报、采购、报销、填表等事务。更加关爱青年人才,切实解决好家人就业、就学和就医等问题。
二是完善科研平台建设,打造全省联动的科创平台。依托湘江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推动省市共建科创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市州“实验室分中心”,构建领域布局合理、定位层次明晰、特色优势明显的全省实验室体系。优化完善实验室体制机制,以优质服务强化育才引才,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在全省平台体系合理流动,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三是破除青年科技工作者晋升交流、重点攻关瓶颈。聚焦35岁左右青年科技工作者,组织定向培育、学术交流和科技沙龙等活动,聚力消除科研梗阻。优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对青年人才在各级科研项目申报中单列指标,加大倾斜力度、明确资助比例,解决青年人才科技创新经费问题。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毅 通讯员 水月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