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湖南”金点子摘登(二十七)

2024-03-26 06:50:1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以更大力度加快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

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章国亮

一是健全建设统筹协调机制。成立省市相关领导牵头、部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整合各类科技资金,实行集中决策、统一管理,重点支持基础研究、技术攻关、重大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四大方面。

二是支持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进超高梯度粒子加速器多束流综合设施、医用同位素生产专用反应堆、材料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与预研。将科技奖补资金统筹用于重大平台建设。

三是引进高水平科研机构。大力支持全国重点高校在湘江科学城与地方共同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定向增加研究生招生指标,将湖南打造成为全国校地合作示范样板。

四是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体系。出台关于推动湘江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打造具有研发创新特色的综合保税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市管县用”模式

临湘市委组织部 刘立红

由市级统筹机构编制、人事资源,由县级申报需求计划,统一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引进名单确定后,由市级统一分配定岗到县一级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人才享受地级市相关岗位同等或更优福利待遇,由市级管理、评定、考核,以3至5年为期限,服务期满后结合考核情况和本人意愿,可通过遴选等方式回市州工作,实现招聘人员统筹管理、市县互通、双向流动,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推动专业人才队伍下沉一线。

打造“绿心慢村”品牌 丰富乡村旅游新内涵

长沙市天心区政协委员、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员工 韦朦

建议突出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特色村庄的新颖性、独特性和标签性,依托24个特色村庄,统筹打造“绿心慢村”品牌。

一是合理布局规划,出台配套政策。科学设置24个特色村庄的功能、亮点,集中体现绿心主题和差异化优势。在补贴、技术和教育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对标国际慢城,建设“绿心慢村”。严格保护和开发,实行预约制,控制游客人数,张贴“蜗牛”和“绿心”标识,限速并禁止鸣笛,设置噪声检测仪。鼓励乡村小院提质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加强文物、建筑修复和保护等。

三是加强宣传,开展“绿心慢村”年度评选。建立中小学建设乡村实践基地,培育游学团建等活动基地。通过创先争优推动良性竞争,推介“绿心慢村”文化。

四是申请国际慢城认证,提升知名度。以单独或联合等方式,申请“国际慢城”认证,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流量,着力提升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的知名度。

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省直单位乡村振兴工作队 曾新星

一是强抓党建夯实人才基础。建好建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立集中学习、轮流参训等制度,推进农村党员纳入各级党校轮训计划。挖掘和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加大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供给,定期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二是不断提升基础服务设施。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适度超前推进乡村主干道“白改黑”工程。完善农村水利工程,重点围绕河道清淤加固,探索铺设机耕道方便农机使用。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点,持续升级信息通信设备。着力农网升级项目,增加变压器和进行绝缘化改造等,全面提升电力保障,持续推进乡村亮化、美化工程。打造美丽庭院和美丽屋场,增加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及场地。

三是同步振兴乡村文化。注重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挖掘本土优秀民俗文化,成立民俗传承小分队,并在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展演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适时建立“乡贤馆”,展示乡贤事迹,激励乡贤返乡,为乡村凝神聚力。

着力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

长沙市岳麓区人大常委会 彭利芝

一是推动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进站。推动“职务代表”“一府一委两院”负责人深入人大代表联络站,与代表群众面对面交流,帮助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二是为代表履职数字赋能。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探索代表线上履职方式,打造“掌上代表联络站”,在线生成代表履职档案,推动代表联系群众线上线下相互补充、高效运行。

三是倡导人大会议会前进站征求意见。人大常委会和主任会议涉及“一府一委两院”议题,会前由主任会议成员带头进站听取意见,确保履职依法正确有效。

四是以工作创新推动联络站常态化运行。实行代表固定接待日制度,推动代表进站联系选民群众常态化。实行执行站长轮值制度,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激发代表积极性主动性。实行站内活动月提醒制度,提前对每月活动开展、选民接待等发出工作提示,提高代表进站履职覆盖面和参与度。

关注青年群体生育焦虑

省卫生健康委 李济生

育龄青年是生育人群的主力,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青年群体产生了强烈的生育焦虑。为进一步提高青年群体生育积极性,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振“生”的信心。加强婚姻和家庭美德宣传,引导育龄青年积极构建美好家庭,传播积极健康的生育观,倡导形成适龄婚育的共识,巩固生育友好的社会文化基础。通过开展生育教育、提供孕期和产后护理等服务,帮助年轻夫妻提高生育知识和技能,增强生育信心和积极性。

二是发展普惠托育,解决“带”的难题。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就近就便”的普惠托育教育资源体系。加大公立托育服务机构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使广大婴幼儿家庭享受到“托得起、托得到、托得好”的照护服务。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减轻“养”的负担。加大对公民生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和调整家庭福利政策,探索建立生育成本共担机制。加强生育妇女就业、工资待遇等权利保障,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释放人口政策红利及民生福祉。探索将产假转为带薪育儿假,鼓励育儿假在夫妻间分配,引导夫妻双方共休育儿假。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宸 通讯员 水月月 整理)

(一审:夏博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

相关专题:“献策湖南”金点子摘登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