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湘村“强富美”——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见闻】住在“度假村” 过冬不掉膘——滨湖水牛的幸福生活

2024-03-25 06:46: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亮 张尚武] [编辑:潘华]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王亮 张尚武

稻草氨化养牛,秸秆过腹还田;水牛耐粗饲,肉奶品质好;依托水牛,开发文创产品,推进农旅融合……洞庭湖区,水牛在人们眼里又变成了宝。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东洞庭腹地的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看当地如何做好“水稻—水牛”绿色种养循环的大文章。

冬季散步夏季游泳

水牛住进“度假村”

3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岳阳金浪智慧农牧有限公司(简称“金浪农牧”)的滨湖水牛保种场,记者总算见到了久违的水牛。

恰逢水牛用餐时间。牛舍中,百来头水牛聚在一起,个个膘肥体壮,正在食槽中“大快朵颐”。过去,湖区靠长角水牛耕地。自打机械代替了牛耕,水牛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是纯种的滨湖水牛。”金浪农牧董事长谢辉告诉记者:纯种的滨湖水牛,在湖区已很少了,看到一头,就购买一头。他感叹:“聚拢这些水牛,花了不少精力。”

春耕已经大忙。放眼望去,田里“铁牛”奔驰,滨湖水牛由“役用”转向“肉用”,数量剧减,几乎沦为濒危物种。

“保住滨湖水牛这个物种,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基因宝库。”2022年,谢辉回乡创业,了解到滨湖水牛保种困境,多方考察后决定,从保种起步,打造滨湖水牛全产业链。

为了壮大种群,金浪农牧新建滨湖水牛保种场,包括两个牛舍、实验室及1800亩耕田,收集分散在湖区各地的纯种滨湖水牛,规划首期养殖纯种滨湖水牛500头。至今已收集200余头,保种场初具规模。这是当前全省唯一的滨湖水牛保种场。

作为保种场,这里的水牛“生活品质”如何?记者在牛舍看到:“吃得不错,四季有青草,加上氨化的秸秆,过冬不掉膘。”

从牛舍走出,右侧一个大池塘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怎么?这里还养鱼?”

“这是水牛玩水的地方!不过现在还是春季,气温偏低,不能放水牛下来。”谢辉领着记者走过池塘,来到一处草场,“冬天把水牛分批牵到这里遛弯吃草,夏季放在水塘游泳,来保证水牛的健康。”

“有吃有住,还能散步、游泳,滨湖水牛好像住在度假村啊。”现场,大家有说有笑。

秸秆变饲料

解决焚烧稻草的污染难题

屈原管理区是洞庭湖区重要商品粮基地。过去粗放式生产,焚烧稻草造成空气污染,环保压力大。

“长期以来,如何解决稻草焚烧带来的污染,一直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亚军介绍。

近两年,随着滨湖水牛保种场的建设,这个问题有了破解“妙方”。

在牛场一侧,数十捆方形稻草秸秆码得整整齐齐,有一人多高。谢辉告诉记者,刚才水牛在食槽里吃的,主要是这些经过处理的秸秆。

2023年,为解决秸秆过剩的问题,金浪农牧联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与生物酶的酶解作用,将秸秆软化、熟化、氨化,成功制成适合牛羊等反刍动物食用的饲料。

记者随手抓起一把秸秆,只见其中混杂了一些黑色碎屑,原先扎手的秸秆则十分绵软。

“500头水牛的规模,大概可以覆盖、消化掉1500亩的水稻秸秆。水牛吃掉秸秆,粪污又用来肥田,应该是目前最经济、最绿色的解决方案。”吴亚军介绍。

当然,保护、养殖滨湖水牛,主食只吃秸秆可不行。谢辉指着不远处的草场说,“这里种植了耐低温的冬黑麦草,新鲜多汁,让水牛在冬季也能开开荤,同时保证营养。”

据介绍,自保种场开建以来,不少周边农户自发在农闲时种植冬黑麦草并卖给牛场,一吨可卖200元左右。

“种稻、养牛”良性循环

计划试点建500个养殖场

滨湖水牛保护起来了,还消化了秸秆,可否大面积推广?

在牛舍的一角,一个介绍保种场项目的大展板,解答了记者的疑问。上面不但详细介绍了保种场的基本信息,还展示了长远的发展思路:以肉(奶)用水牛养殖为切入点,实现水稻秸秆全量离田,就地就近饲喂水牛,水牛粪污全量管道还田,打造“水稻-水牛”绿色种养循环的产业链。

“保种只是第一步。想要长远发展下去,一定要壮大种群,养殖上规模,在保种中开发,在开发中保种,形成种养良性循环。”谢辉随后问记者,你吃过水牛肉没?

记者摇了摇头。

据介绍,滨湖水牛的肉质口感细腻,蛋白质含量和黄牛肉相差不大,但是不含胆固醇,而且脂肪含量特别低。

谢辉透露,金浪农牧已组队去湖北、江西等地考察,有肉类企业回复“水牛肉有多少就要多少”,而且收购价格每斤比黄牛肉贵5至10元。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屈原管理区惠众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阳岳球就构建“水稻-水牛”绿色种养循环产业模式提出建议:以村集体、合作社、种粮大户为水牛养殖主体,推广建设规模在200头左右的小型养殖场,可先行在南方稻区试点建设500个。

吴亚军表示,“从目前来看,‘水稻-水牛’的产业发展体系,非常契合屈原管理区的实际。保护了滨湖水牛,消化了秸秆,再加上冬季种草增收,实现产业化,可谓‘一石三鸟’。”

记者了解到,未来随着“水稻-水牛”绿色种养循环产业模式的落地和拓展,屈原管理区还计划以滨湖水牛为核心,推出农耕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岳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链接:

种养结合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改良土壤、培育地力、提高品质,是一条农业转型升级之路。湖南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尤其是种草养牛,建立起“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循环体系,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2019年以来,湖南肉牛产业整体呈现产量持续增长、规模养殖比重持续加大的趋势。全省肉牛存栏近500万头,年出栏逾180万头,牛肉产量20多万吨,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

(数据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一审:谢振华 二审:卢小伟 三审:谢峰)

相关专题:走读湘村“强富美”——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见闻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