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师范:幼学的“摇篮” 家学的“传承” 女学的“渊源”

2024-03-18 08:43:4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茜]
字体:【

罗 婷 曹晓鲜

1912年,毛主席最尊敬的老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创办长沙师范学校。值此学校112周年诞辰之际,我们进一步聚焦学校“幼学-家学-女学”的亮色,幼学的“摇篮”、家学的“传承”、女学的“渊源”,便如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徐徐在眼前展开……

幼学的“摇篮”

1950年,长沙师范学校在全国最早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当时叫幼儿师范班),之后成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学前师范高等院校——长沙师范学院。建校112年以来,学校已培养培训学前教育人才11万人,湖南82%的省市县示范性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是该校的学生,这里被誉为湖南省幼儿教师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师范学校响应“把当母亲的从娃娃手中解放出来”“为将来机关、工厂、学校兴办托儿所及幼稚园培育师资”的号召,举办学前教育,开创者是徐特立的学生、女教育家姜国仁。1949年,姜国仁不做“京官”“厅官”,主动请缨到老校长徐特立创办的长沙师范工作,出任校长。1950年8月,在她提议下,学校试招幼师实验班,填补了湖南师范教育中无幼儿教育的空白。1959年春,学校改名为幼儿师范。1974年,姜国仁主持复校,并恢复长沙师范学院校名。姜国仁担任校长长达23年,为湖南学前教育发展作出卓越的历史性贡献。

学校举办有3所高品质的幼儿园,分别是创建于1951年的附属第一幼儿园、创办于2010年的附属第二幼儿园、创办于2021年的附属经开区幼儿园,它们都是园所标杆、行业翘楚,均为湖南省示范性幼儿园,其中附一幼被誉为“三湘第一园”。

为加强科学研究,学校于1979年挂靠成立了湖南省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现为湖南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学前教育研究团体之一。1981年,学校创办了全国第一本学前教育刊物《湖南幼教》(1987年更名为《学前教育研究》),现在已发展为全国学前教育领域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AMI核心期刊,是国内学前教育学科最权威的学术期刊。

学校牢记徐特立“认真搞好幼儿教育,是共产主义事业中最光荣的任务”的殷殷嘱托,致力于办好社会主义学前师范教育。2009年起,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农村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2015年,学校又在全国率先实施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农村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为湖南农村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骨干师资。作为教育部首批“幼师国培”示范性综合改革培训基地,还承担了西藏、甘肃等10余省份的幼师“国培计划”项目,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幼有善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作出了应有贡献。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教育部曾评价学校“全面、系统服务学前教育事业,全方位培养优质学前教育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湖南省委评价学校“高举学前师范教育大旗,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91年,学校荣获国家教委嘉奖。2007年,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3年,成为全国第一所独立升格的学前师范本科院校;2017年,成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单位;2018年,成立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学前教育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成为“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实施单位、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参与帮扶高校、湖南省托育机构负责人和保育人员培训基地。2022年,学校与中国儿童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力在共建科学研究基地、科研成果开发及转化活动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

家学的“传承”

作为长师的创办人和首任校长,徐特立不仅是一代代长师人的“精神之父”,更是大家引以为傲的家学大家、家风楷模。

徐特立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妻子的感情深似海。早在1905年,28岁的徐特立便提出了“‘一件半’思想”的革命事业观和家庭观,即:为人应该做一件半事,其中整个一件是为了社会,另半件事,是为妻子儿女。他的革命理想在家中传承,大儿子徐笃本、小儿子徐厚本先后参加革命、为国捐躯,夫人熊立诚支持和成全他的革命事业,儿媳徐乾终身追随和服务徐老的革命事业。毛泽东同志在《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中高度评价说,“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

徐特立还曾提出“生、养、卫、管、教、用”的家庭教育理论:生即生育,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养即抚养,把襁褓中的婴孩养活为成年人;卫即看护,尽量免受疾病和伤害;管即看管,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即教育,伴随孩子的成长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事、做人;用即使用,对孩子的使用要得法,尽量根据孩子的爱好、性格、特长选择他们的工作,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于国家民族才会有利。这些观点,现在看来依然非常受用,切合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实际,极富远见。

徐特立言传身教,孕育了长师人良好的家学“传统”。长师第14班学生、开国大将、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千里寻党”昭示了共产党人对理想的忠诚。同样,其妻子邹靖华“千里寻夫”的故事,彰显对感情的忠诚。因为革命,许光达与妻子在结婚后的第十天就不得不分离了,而且一别便是十年之久。1938年秋,邹靖华经历血泪和坎坷,从国统区找到延安,夫妇团聚了。自此,二人相伴终身。

长沙女师第1班学生、长征女杰刘英和张闻天结识于长征途中,两人始终艰苦朴素、甘苦与共,对于子女要求格外严格。1979年,中组部决定将其儿子张虹生调回北京工作,时任中央纪委委员的刘英却直接把调函退回了中组部:“干部子弟为什么都要回北京?”张虹生尊重母亲的意见,留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直到退休。

田汉(长师第1班学生)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廖沫沙(长师第11班学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为人为事为官的清风与正气、熊瑾玎(曾任长师教师)与朱端绶45个春秋患难与共的革命爱情故事……成了长师人津津乐道和争相学习的模范。

正是基于徐特立等老一辈长师人优良的家学“传统”和家风沃土,省教育厅关工委家庭教育中心落户学校,必将激励长师人更好地传承、弘扬长师的家学底蕴,守正创新,融“家学”于“幼学”,致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女学的“渊源”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湘女学亦熠熠闪光。

走进长沙师范学院校史馆,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省女子师范学校两个校名格外醒目,这两所女校,既是长师两个重要的办学基础,也是湖南女学的两个重要源头。

1924年夏,徐特立创办了长沙女子师范学校,直至1926年10月该校并入长沙县立师范的两年间,共招收学生4个班180余人,其中涌现了“长征女杰”刘英、“铁大姐”周铁忠、革命的“老板娘”朱端绶等巾帼英才。

湖南省立女子师范,则由女教育家吴剑创办于民国35年(1946年)春。该校在湘潭办学四年间,共招生750人。1949年11月,省教育厅决定将长沙师范由县立改为省办。1950年3月又决定将省立(湘潭)女子师范并入省立长沙师范。

此后,不管长师怎么更名,总有女校的印记,比如湖南省女子师范(1950-1952年)、湖南省长沙女子师范(1952-1959年)、湖南省幼儿师范(1959-1969年,定位为女校)、湖南省长沙师范(1974-2003年,定位为女校),前后足有52年。

“历峥嵘岁月,铸盛世荣光。”2022年1月,湖南省妇女儿童教育研究中心落户学校,进一步促进了该校“女学”和“幼学”的创新融合。“中心”将突出“红色底色、师范本色、儿童特色”,聚焦当前妇女儿童面临的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推动中心研究与全省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同向同行,促进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

长师“幼学-家学-女学”协同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源于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推动教育强国战略的时代之需,更源于红色长师在百余年波澜壮阔办学过程中积聚的幼学、家学、女学等方面的深厚底蕴,还源于办学者多年来在这一领域的孜孜追求。将“红色底色、师范本色、儿童特色”的“三色”擦得更亮,将“幼学-家学-女学”的“三学”融为一脉,这是长师人的光荣使命,更是长师人的时代担当。

(一审:田镇圆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