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度”与精神高地——读长篇报告文学《“海牛”号》

2024-03-15 10:23:17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张陵

中国制造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前行,也不断激发着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灵感。作家张雪云的长篇报告文学《“海牛”号》就是这样一部感应时代的纪实文学力作。作家以独特的眼光聚焦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的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海牛”号,深入采访了“海牛”号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万步炎及其团队成员,用生动的细节描述了中国深海勘探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的飞速发展历程。

《“海牛”号》里讲到,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地球最大的“天然矿藏”。因此,深海一直就是大国竞争最剧烈的领域。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海牛”号研制成功,在深海打下第一个“中国孔”,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被动的局面。第一个“中国孔”只有0.7米,它看似不起眼,却意味着,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深海海底钻探设备。紧接着,万步炎和他领导的攻关团队向海图强,以奔跑的速度,研制出“海牛Ⅱ号”,创造了刷新世界纪录的231米。231米,这是让中国人骄傲的“中国深度”,意味着我们国家完全掌握了“保压取芯钻机系统”的核心技术,也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取出潜藏在深海矿床里的、提取技术难度极高的“可燃冰”。书中作家通过诸多细腻的描写展现“海牛”号不断探索“深蓝”的过程,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要制造出这样的海底机器人,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需要强大的国家制造业和科研实力的支撑。

《“海牛”号》写了“海牛”的精彩,更写了牧“牛”人的精彩。作品把叙事的重点放在科学家万步炎以及“海牛”团队的新一代科学家身上,表现出科学家精神的时代高度。当然,写得最生动、塑造得最成功的,数“海牛”之父万步炎。

作品描写了万步炎的爱国情怀。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身上闪耀着传统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文化品格,凭着他的工作能力,完全可以在国外谋个好职业,然而,他毫不犹豫回到国内,承担起艰苦的科研工作,用爱国的思想凝聚起整个团队的意志,破解一个个难题。

作品描写了万步炎的拼搏意志。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性格里有一股湖南男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狠劲,不信邪,敢挑战,深知国家在深海钻探科技、装备方面还落后于人,就偏偏扎根在这里,冲击世界高科技高峰。

作品描写了万步炎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海牛”号在深海作业,困难多得难以想象。靠电池供电无法完成任务,但靠电缆供电技术难度太大。万步炎选择难度大的,突破了难关,用电缆供电,最后创造了“中国深度”。

制造业题材一直就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瓶颈,作家张雪云迎难而上,积极探索,力求突破。其实,很多时候,突破也没那么难。读懂了主人公,作品也就冲破了瓶颈。作家张雪云读懂了主人公。

(作者系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文学评论家)

(一审:杨露 二审:邓望军 三审:文杰)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