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见如见,见在何处?——观湘剧《夫人如见》有感

2024-03-08 11:53:23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湘剧《夫人如见》剧照。(资料照片)

湘剧《夫人如见》中周帆饰演的谭嗣同夫人李闰。(资料照片)

李闰父亲李寿蓉在家乡捐建的惜字塔,今存于长沙市望城区白沙洲街道杉木桥。一音 摄

易鹰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这是位于浏阳城西谭嗣同墓的一副对联。

亘古不磨,是的,历史已经证明,谭嗣同这个名字,已经光昭日月。谭嗣同归葬家乡浏阳并成为世人景仰的变法先驱,其实是不以清廷定罪谋逆行刑杀害且不得葬回原籍的禁令为转移的。中国数千年封建帝制在谭嗣同殉难12年后,随另一位湖南人蒋翊武指挥的武昌首义而土崩瓦解,也应验了谭嗣同父亲谭继洵隐忍在心不敢示人的那副挽联,“谣风遍万国九州、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浏阳城北正南街有座“大夫第”,是谭嗣同故居。故居中堂上高悬的一块“巾帼完人”匾额吸引着游人。谭嗣同故居缘何会有这样一块匾?这块匾是李闰六十寿庆前夕,康有为、梁启超特地赠送的。李闰是谭嗣同夫人。

1912年初,李闰捐出部分家产作为办学经费,和刘善涵一道着手筹办浏阳女子学校。这是浏阳第一所女子学校。之后,李闰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办学上,她宁愿布衣布履、粗茶淡饭,将节省下来的钱用到学校上。

2021年,著名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应邀到湖南采风。此行,他本打算与长沙合作一部歌剧,在参观谭嗣同故居时,被李闰的生平打动。盘桓良久,他决定改换题材,创作一部以李闰为主角的湘剧——《夫人如见》。

“夫人如见”四字,是谭嗣同写给妻子李闰书信的抬头。见字如面,在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两地分居的思念、嘱托、倾诉都在书信的字里行间。湘剧《夫人如见》,讲述了“巾帼完人”李闰从闺阁女子走向精神解放和人格独立的心路历程,讴歌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儿女的精神品性。本剧由湖南省、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三位国家一级演员周帆、邵展寰、罗志勇担任主演,自2023年首演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剧系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并获评“优秀剧目”。

今年2月28日至29日,该剧再次在长沙上演。本次演出作为迎接第114个国际劳动妇女节、致敬巾帼英雄的专场演出,邀请了一批长沙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和优秀的妇女代表免费观演,这部经过数次打磨后上演的新版本,以更强的艺术感染力震撼全场。

很多人都感觉到,李闰,是艺术创作上的新发现,《夫人如见》更是近年来舞台艺术上的一个亮眼的新收获,就如这个剧名,含义深广,耐人寻味,咀嚼不尽。

如见,如见,究竟见在何处?

见在历史挖掘的“见微知著”。谭嗣同殉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谭嗣同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敬仰和崇敬,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先驱,如何在艺术上进行新的再现?这是一个难题。《夫人如见》的巧妙之处,不写谭而写李,却处处是在写谭。谭嗣同在该剧中,自始至终没有在现实情境中出现过,一切剧情的推进都在李闰身上,但全剧处处是在写谭嗣同,谭嗣同成为该剧的情感底色和精神背景。看完该剧的观众都会知道,李闰之所以能成为“巾帼完人”,恰恰是因为她是谭嗣同的夫人。谭嗣同的殉难,带给了她沉重的精神苦难,同时也带给了她巨大的精神淬炼,这也恰恰可以说明,谭嗣同殉难所具有的启蒙式的历史意义。

见在艺术创意的“层见叠出”。如在祠堂内,在谭嗣同“夫人哭吧”的柔声中,剧作通过李闰的“十哭”来达到情感的最高潮。“十哭”是编剧技法,更表现了李闰最为柔软的一面。又如剧末,舞台上的李闰通过一袭红色套装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转变,这与开场时的传统服饰形成对比,李闰终于成长为“走到台前”的现代新女性,服饰与心灵之间形成了互文关系,极具创意。

见在舞台效果的“喜闻乐见”。为表现剧目中“虚与实、生与死、真与幻”的关系,《夫人如见》舞台美学简洁空灵。在舞台上,刀斧手与剪影共同作用,勾勒出谭嗣同被砍头与王朝的消亡。周帆的表演很有张力,谭嗣同死后李闰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展现丧夫后的癫狂,以此来渲染一个女子的心灵悲痛。这种表达是很有难度的,周帆的表演,既体现出现代性的美学追求,同时也保留着浓郁的湘剧韵味,可以说是在现代手法的基础上兼容戏曲的身段之美,内容与形式均达到了很好的呼应。

历史像尚未燃尽的灰烬,冷静的深处总有余温等待我们去触摸。看完《夫人如见》,也勾起了我对这段历史的进一步探索,于是一口气速读完了《李寿蓉集》。李寿蓉是谭嗣同的岳父。李寿蓉对谭嗣同做女婿是满意的,一是亲家谭继洵是长沙同乡、同为进士、且曾户部同事,尤为难得的是彼此之间虽命运悬殊反转,谭官运亨通后贵为督抚,李陷冤狱后昭雪复职止步道台,但君子之交无势利结亲家;二是谭嗣同虽无意科举但经世济国文才俱佳,故在闺女李闰与谭嗣同婚配时赠联:两卷道书三尺剑,半潭秋水一房山。

同时也感觉到,李闰之所以能成为李闰,跟她自小的成长背景是有关系的。

李寿蓉一生坎坷,原配蒋氏因其冤狱流产后血崩而亡,续娶王氏生下李闰后十年内亦亡,故其泣血之联曰:如此青山片石三生无了恨,是何黄土十年双葬两亡人。李寿蓉是有风骨的文人,耿介刚直不畏权臣肃顺本色行事,陷冤狱后自视无罪效司马迁读书写诗苦中作乐,自称“居狱中读书自适,犹是天堂”。狱中所作《榆囹读史草》治史甚深,见识不凡。

李寿蓉诗文核心主旨是忠孝仁义,是读书人抱定的千古情怀并身体力行,今存望城杉木桥的惜字塔是他捐建。李寿蓉于戊戌变法前三年去世,没看到女婿变法失败的喋血悲剧,也许是他不幸一生中的万幸。但谭嗣同父谭继洵的一句话验证了:今后世人不会记得当过督抚的谭继洵,但会记得维新变法的谭嗣同。

湘剧《夫人如见》不止是以谭嗣同夫妇往来书信刻画了被康梁称为“巾帼完人”的湘女李闰夫人,更展现了从封建帝制到民主共和的大时代变局下的先觉先驱、维新变法、女性独立、社会进步……一个女人的成长,基本遵循着女儿、妻子、母亲的家庭角色再社会角色,李闰出阁成为妻子前知书达礼与谭嗣同琴瑟和谐,离不开好的家教,特别是父亲李寿蓉的影响。

由此也想到,剧本如果能适当补充李寿蓉的片段,是不是更具有深广的历史意蕴?这也许是我等作为父亲养育教育女儿的思考。当然,我们也许可以由《夫人如见》出发,开拓出更为宽广的艺术创作天地。

——写在湘剧《夫人如见》甲辰龙年新春巡演迎接第114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前

(一审:夏博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