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看见中国

2024-02-23 09:56:1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严志刚] [编辑:刘茜]
字体:【

严志刚

我是一个摄影师,偏爱街头摄影。在我们这个行当,街头摄影也叫作“扫街”,我这一“扫”,就是30年。每每翻看过去自己拍摄的这些影像,虽然大部分不值一提。但是,在敝帚自珍的“垃圾”堆中翻翻捡捡,有时候竟也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慨。那些被有意无意记录下,甚至被自己忽略和遗忘的场景细节,重新穿越时空隧道,于陌生中浮现,渐渐显露出另一种熟悉感。仿佛是多年以前,在暗房的红灯下,相纸上毫无规律地由淡到浓出现的明暗痕迹,慢慢幻化成一幅完整照片,再现你快门按下时取景框里看到的一幕。神奇的是,它们明明是你创作出来的,生命却不属于你。

在今天手机也能拍照的年代,影像已经变得唾手可得。但毫无疑问,人们对影像需求的本质没有改变——用来记录自己认为美好有意义的瞬间,保存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见证分享自己看待世界的好奇心。这足以证明,摄影这种媒介天生的“记录”本质,以及和真实世界形成微妙的对应关系,是无法阻挡人们对它形成的情感依赖的。一张影像,时间越久,越深入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成长,越无法挽回和抵达,就会变得越来越忠实我们的情感。并且,随着时间的发酵,那些能够沉淀下来的影像会像老酒一样,越来越值得回味。

翻开世界摄影史,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的乐趣,在于门槛低,器材简单,不需长枪短炮,一只标准镜头足矣(今天手机已经完全胜任);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阴天、出太阳,随时随地出门;无需准备谋划,上班出差、买菜遛弯,十分钟也能过把瘾。

街头摄影之乐,还在于充满了无穷变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在拐角处撞见什么场景。自从开始街拍,你会发现,生活远比电影更加充满变化和想象力,原本普通的日常生活,可能注意了各种光影的变化、色彩的变幻和细节的微妙,再加上不同的心境,会产生化学反应般的奇迹和情绪。也因此,很多摄影初学者,一开始把街拍当作一种视觉训练,渐渐变得注重和琐碎世界中的各种人与事物的对话、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对照,从而产生新的认知。

街头摄影之乐,还在于记录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在这些客观记录下的图像中,建筑、公共空间、人群、穿着、发型、交通工具、广告……它们的兴起、变迁和衰亡,无不保存了某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各种地域特征、文化习惯、社会关系、消费时尚和日常情感,这些日复一日在街头攫取的影像,也因此成为共同记忆的标签,不经意间让人们唏嘘不已。

街头摄影,最终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从做坏事般的“偷拍”,到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最后要游刃自如,每一个街头摄影师都必然经过一个从羞涩到自信的过程。只有当你在街头可以由衷地从内到外展示出你的亲和力,你才会真正变得良善、强大和自信,获得准确的判断力,拥有解决麻烦事物的能力。街头摄影,也因此让我们变得更加完美。所以说,到了最后,摄影就是自己,你的照片,也即是你本人物化的视觉延伸。

正因为此,摄影史上很多大师都是从街头走出,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形式、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我30余年街头摄影的经验,无不受益于前辈们经典作品的滋养。一路行来,虽然也拍出来几张不错的照片,但是我同时深知,中国太大了,自改革开放来的40多年,这片土地变化太大了,我一个人的视野太狭窄了,一张张照片,只是一朵朵浪花,一旦汇集,就能汇集成时代的浪潮。

2016年,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我创立了“街拍中国”这一街头摄影品牌。鼓励更多人拿起相机,以静态影像的方式来观照中国当下的各种人文景观。每一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5000多名的街头爱好者,通过“街拍中国”这个平台,一起记录这片神奇大地上每天发生的故事。

本书中收入的照片和作者,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而他们的共同身份是普通摄影者。如果从影像艺术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多是沿袭一些成熟的视觉语言,远远谈不上艺术上的成就。但是,与其急功近利地赶时髦形成所谓的风格,不如暂时忠实于自己内心,跟随自己的兴趣,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去找寻日常熟悉事物中的陌生感。水滴石穿、积沙成塔,总有一天,时代背景下的这些平凡事物,会因为我们的真诚而具有温暖的穿透力。

(《街拍中国》, 郭婷婷 编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本文为该书序言)

(一审:田镇圆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