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共生

2024-02-02 08:31:2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洪晓懿]
字体:【

冯放雕塑作品《候鸟》 400×400×500cm 2019年

刘铭川

由国家艺术基金、中央美术学院、湖南省平江县人民政府等主办的“山前白夜大地艺术展”,在平江县安定镇的山野林间展出。展览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展览深度挖掘湖南的文化资源。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艺术家冯放的雕塑作品《候鸟》受邀参展。

十几年来,冯放都致力于表现候鸟迁徙这个主题,雕塑《候鸟》是他“鸟道”创作全系列的标志性符号。候鸟头大身躯轻瘦,利于飞行。这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它们优美飘逸却又茁壮有力的形态特征。冯放对不锈钢进行处理,和谐地表现看似矛盾的特点。雕塑骨骼的亮部以流畅的线条突出灵动优美;骨骼的粗糙部分,用哑光的质感突出强壮有力。鸟的关节和足部进行了夸张,作品整体以洒脱的轮廓表现坚韧与力量。

作品展出地址选择在千年鸟道中的山野林间,回到了创作的源头,和整个环境融为了一体,甚至天空、空间、风声、鸟声等等,都是这个作品组成的一部分,以在地性为观众营造现场感。为了呈现这个作品最好的状态,冯放寻找到了两处山谷的中间置放作品。候鸟从飞行途中降落低头啄食,多是在山谷中。观众观展行走至此,能看到它是从两边的山谷中飞下来的。这是它们在飞行途中的觅食时刻,是人类和鸟最接近的时候。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周围危机潜伏,场景刻画了候鸟刚劲、坚韧的形象,彰显顽强的生命力。大自然中的鸟鸣,又为作品做了天然的说明。

在此之前,雕塑作品《候鸟》已经有多次展出,如在李自健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展。

2022年底,冯放在李自健美术馆举办了“鸟道·生生不息”个展。鸟类作为祥瑞,凝聚了民族精神的心理力量,给人以振奋鼓动或者以欢乐自由等积极情绪。中国传统的鹤是善良吉祥的鸟类,它被诗人描写寄情,象征士精神。士精神要求士人修己成己、人格独立,蕴含积极入世的价值取向。向死而生的生存论也以在世为本旨。尽管人终有一死,但是自由属于人的生存。通过士精神和向死而生的结合,该展创造了自由和追寻的个人象征,歌颂了鹤意象所承载的、也是人所具有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

在冯放的手中,鹤被赋予了人的精气神与品格。鹤在艰难险阻中不懈地坚持,飞向温暖的南方栖息地。鹤的生存状态又何尝不能警醒人类?人属于自然,但自然变幻莫测,随时可能反作用于人类。因而作品中人类的用具半掩于泥土里。作者主动追求人类与鹤互喻,赞美了积极面对生命困苦、追寻美好的不懈精神,展现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十年如一日,冯放的创作以人文和生态为核心,表达一贯的形上思考和时代关怀,与“山前白夜”展览的要旨相契合。2021年,冯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过一次名为“殇”的个展,进行丰富的影像实验,用多媒介场域表达主题。纵深十几米的浮雕装置《殇》对照人的处境,用红外线、烟雾、鸟鸣与枪响等一同传递物种消逝的忧愤。《候鸟》雕塑被置于场馆入口处,被场馆的现代金属框架结构包围。

经过今日美术馆、李自健美术馆的展出,这次“候鸟”终于穿行降落在罗霄山脉北端的山谷之间。冯放与四十余位国内外艺术家、建筑师一道,将艺术表达与平江原生态自然风貌融合后,对“与自然共生”的主题进行在地诠释。

(一审:杨露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