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宋阳玲:一路诗歌 一路芬芳

2024-01-16 07:10:32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茜]
字体:【

1月11日,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二民族中学,宋阳玲(右二)与学生一同学习诗歌。湖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人物】

宋阳玲,1971年生,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本科,中学正高级教师。扎根乡村教育27年,现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二民族中学语文教师。

她践行校园文学已25年,其诗文及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200多篇次,辅导学生诗文在《中华辞赋》《中华诗词》发表及获奖300多篇次。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

【日志】

1月11日,星期四,雨。

今天是枫岭文学社本学期最后一堂课。

课后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两个本学期才加入社团的初一新生,拿着我编印的诗歌教材,跑过来让我签名。

这还真是第一次,我感到意外又惊喜:“我又不是名人,怎么还让我签名啊?”她们说:“宋老师,您的诗词课我们好喜欢听!”我心里暖洋洋的。

来到城步二中3年多了,自我创办枫岭文学社后,社团成员从一开始的20多人,已发展壮大到80多人,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的孩子都有。眼看这阶梯教室,学生越坐越满,我别提有多高兴。

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可以唤醒这些乡村孩子沉睡的诗心,触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当《论语》《诗经》《声律启蒙》和唐诗宋词声声入耳时,一个个被润泽的灵魂会打开心门,插上诗歌的翅膀,飞往心之所向。

今天在课堂上,我照例先带他们吟诵《论语》,研读了经典诗词,讲解了曲牌、格律等基础知识。然后给他们分享了一个故事:

去年冬天,我正在上语文课,发现不少同学“开小差”望向窗外一株傲雪绽放的梅花,我索性把课停了下来,让大家一起赏梅作诗。其中一位叫刘湘的同学写了首《雪梅》——“长街玉絮飘扬,山河披上银装,何处门帘透香,推窗观望,寒梅傲雪凌霜。”我看了很欣喜,就帮她投稿,不久就被《中华辞赋》杂志收录刊登。

我告诉今天来上课的学生:“你们知道吗?你们的刘湘学姐比老师还早半年登上《中华辞赋》哦,老师之前投了两年稿都没回音呢。”学生们笑开了,露出羡慕和不可思议的表情。我告诉他们,在诗意的王国里,他们比我更有灵气,我愿意和他们一起努力学习和成长。

不知是不是受了这个故事的鼓励,到了现场改诗环节,孩子们格外踊跃,好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冲上讲台,把自己作的诗塞到我手里,让我拍照同步到大屏幕上供大家一起品鉴。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孩子们的创作总让你意想不到。读他们的诗词,也是读他们的心∶有的大气豪放,有的婉约含蓄,有些孩子看上去内向忧郁,诗词中却透露着阳光积极,还有些孩子字里行间带着哲理和思辨性……

虽然那些稚嫩的语句经常会有点不通顺、搭配不当,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押韵不讲规矩,缺少起承转合等。但,那又何妨?每每打开一首诗,都是打开一个鲜活的世界。我总会先对他们说:“哇,读起来很美,你很有诗人的潜质。”然后,再带着他们细细琢磨和打磨。

最后一个“压轴”出场的,是高二的林浩然同学。他在课堂上临场创作了3首诗,质量都很高,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这个孩子酷爱文学,喜欢写诗,但以前不懂格律、音韵这些基本知识。于是我送给他一本我主编的《传统诗词基础教程简编》,他说他一下就学完了,“如获至宝”。其实,我也想对他说,老师看到了你的热爱、坚持和成长,也如获至宝。

教育是一朵花推动另一朵花盛开的事业。苗乡农村留守孩子多,在他们最需要亲情、爱和温暖的年龄,伴随他们的却是孤寂、思念。我想,传统文化会是个很好的突破口。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大多哀而不伤、温柔敦厚,仁义礼信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都包含其中,“声”“情”“韵”相伴相随,这一切都会润物细无声,一定能影响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我想告诉他们,生活除了柴米油盐,还有诗与远方。我相信,在苗乡这块诗歌悠扬的土地上,一路耕耘,便会一路芬芳。

下课时,我给他们布置了社团寒假作业:写一首诗或一首散曲,作为新学期给彼此的“见面礼”。说真的,我现在就已经开始期待了!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整理)

(一审:罗江龙 二审:余画 三审:文杰)

相关专题: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日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