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记者 邓正可
我们熟悉的演员王仁君,是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如父如兄的盛长柏,是《香蜜沉沉烬如霜》里温润慈爱的“水神”洛霖,也是电影《古田军号》《1921》,电视剧《中流击水》《浴血荣光》(待播),以及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问苍茫》里的毛泽东。
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策划创制、主投主控,潇湘电影集团立项制作的《问苍茫》把镜头对准1921年至1927年,讲述青年毛泽东在矢志不移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逐渐从一名追随者成长为先行者、开拓者,并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热血故事。项目创作历时三年,对许多历史名场面进行了一一还原。此前的影视作品对这一时期鲜有刻画,因此《问苍茫》具有填补历史叙事空白的重要意义。
因为这次参演,王仁君终于将伟人1919年到1935年间的人生片段拼接得更加流畅。他说,每一次饰演毛泽东,都是一次自我历练、自我洗礼、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历程。
王仁君饰演《问苍茫》中的青年毛泽东。
五次饰演毛泽东 这次更加生活化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问苍茫》这部剧是你第五次饰演毛泽东,有哪些不一样?
王仁君:1921年到1927年是毛泽东的青年时期,他经历了从追随者到探路者,最后到开拓者的一个过程。因为当时的时局动荡不安,非常复杂,而且我党刚刚成立,也经历了很多波折的事件,包括国共两党合作,毛泽东在国民党也任过职,这些大事件里边,他见证了些什么?他经历了些什么?他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部剧里面讲得很详细,整体感觉非常燃。
你能看到一个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调查、去研究、去总结、去沉淀,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道路。这一阶段的毛泽东是青春的、热血的、顽强的、坚韧的、不屈的、勇敢的。这也是我们想带给年轻观众的一段历史。
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左3)和嘉泽饰演的杨开慧(左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这部剧跟当下的年轻人可能产生哪些共鸣?
王仁君:这部剧中,我们能看到伟人更加生活化的一面。比如说,主席他对爱人、对子女、对兄弟姐妹是什么样的情感;他工作的时候,孩子谁来带;他在两党同时任职,怎么分身的;他跟上级关系是不是融洽,他提出的一些想法,是不是很快得到肯定;其实这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想去了解的非常实在的问题。
比如,他在上海工作期间,杨开慧也带着两个孩子来了,她晚上要去妇女夜校上课,那谁来带孩子?我们能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奶爸”形象。他和蔡和森两个人在开会的时候,怀里的孩子哭了,一个说是不是饿了,一个在研究怎么兑米糊,最后发现其实是尿了。这些非常生活化的东西,能够展现我们的伟人他在家庭里边是怎么样的状态。
《问苍茫》中清水塘22号的家庭戏。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他对“霞妹”的称呼贯穿始终,你怎么看待他们俩的相处方式,能否带给当下的年轻夫妻一些启示?
王仁君:他们既是相濡以沫的真伴侣,也是志同道合的真同志,工作上面她是他的贤内助。他们之间,有思想上的共通和信念上的统一,生活当中两个人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并不会因为一点简单的琐事,或者是因为两地分隔,感情就淡了。
有一场戏安排得很巧妙,他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样去建立农民武装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贤内助已经把笔墨纸砚、信封、信纸全部准备好了,递过来的时候,主席看着杨开慧说“霞妹,要是没了你我该怎么办”,这时候,“霞妹”也看着她的丈夫嗔怪道“你呀,心里只有革命”。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情侣、夫妻,两个人不一定非要腻在一起,多去关心一下对方的志向和工作,进行一些辅助或者给予一些体贴,可能两个人的情感会更加的稳定。
王仁君在片场与两名小孩演亲子戏。
跟小孩演对手戏很难 被叫“爸爸”瞬间泪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剧中有很多和小孩互动的戏份,这种亲情的真实感从何而来?
王仁君:其实我们拍摄和小孩子的对手戏是非常困难的,我要每天哄着孩子,让他配合你进行表演的创作。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桥段,我觉得是编剧老师写得非常好的一个桥段。大家可以看到杨开慧留下来的一张照片,上面是她抱着一个孩子,旁边站着一个孩子。为什么毛泽东没有在合影里呢?这部剧就展现了其中的原因。
但是拍摄这场戏的时候,那两个孩子不是很听话的,当时我就买了一个毛绒玩具放在照相机的背后,他特别专注的去看这个东西,拍完一条就给他玩一会儿,我告诉他这个玩具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特异的本领,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才会产生对这个玩具的专注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哄孩子的过程,也帮助你进入“奶爸”角色?
王仁君:对,当时我们请了一个非常小的演员,他不会说话的,只会咿咿呀呀地发出“妈”那个音。那天我就一直逗他,和他说叫“爸爸”,结果这个孩子真的叫了我一声“爸爸”,他旁边的亲妈就说“坏了,这第一声‘爸爸’叫的您,我回去怎么跟我老公交代”。不过,他叫“爸爸”的那一瞬间,我是非常感动的。结果还原到我们的剧中,小岸英叫了一声“爸爸”,我当时眼泪就出来了,难以言表的那种父爱就渗透出来,突然一股暖意就涌到心头了,仿佛那个孩子真的是你的宝宝一样。
《问苍茫》剧照。
编剧台词太震撼 群演现场泪流满面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剧中有许多你面对工人、农民的演讲戏,有哪些难点和难忘的事?
王仁君:每当我看到这个演讲的台词非常绕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是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删改或者失误的,我对台词准确性的把握就要加强。他写的这些演讲词,是饱含力量的,作为演员,我就需要把这种力量传递给现场的演员们。
其实在拍摄现场,很多群演都被这种文字的力量所震撼,被思想的光芒所感动。我记得有一次演讲,当时横店的群演,是背对镜头的,但他很认真的在听我讲农民应该怎么样去争取自己的权益,然后那个群演泪流满面,这是非常真实的反应。所以说,好的对手戏真的是演员之间相互成就。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跟总编剧陈晋老师的沟通,有哪些收获?
王仁君:陈晋老师是非常权威的党史专家,我和他在电影《1921》的时候就见过面。我看到《问苍茫》剧本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编剧他们对于事件、对于人物谈吐的精益求精。
比如说,我们有一场戏是毛泽东在跟各地的农讲所学员讲话,说到一句“星星之火”,后面一句是什么?(问记者)。所有人都想的是“可以燎原”,但是编剧写的台词是“也可燎原”。其实,编剧是有他的深意的,因为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后期,但是他早期在心里面有这个意识的雏形。
包括我们这个剧里面,有说普通话,但又说一些湖南方言,这些其实也是帮助我们演员进入人物,更让人相信这是个湖南伢子。
《问苍茫》剧照。
王伟导演很爱分享带着温度的作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王伟导演在片场是什么样的?跟他合作的感受如何?
王仁君:王伟导演在片场非常随和,非常亲切,非常尊重演员的表演状态,合作的氛围特别好,他身上那种“真”特别能够打动人。而且导演是完全用年轻人的理解和视角去讲述这段故事,非常新颖。比如他觉得没有必要按人物照片去还原造型,他说我们现在拿个手机随时可以自拍,但那个时候你要去照相馆才能留影,所以大家肯定会好好捯饬自己,修饰感很强,生活当中肯定不是这个样子,所以他要求妆容要自然,要生活。
王伟导演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拍完了之后,他觉得这个画面很好,他会把你叫过来,跟你一起看刚才的回放,他说,你看看这个是我想要的,后期我要配什么音乐。他是一个特别喜欢把带着温度的作品分享给你的导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作为一个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你希望通过自己的角色带给观众哪些能量?
王仁君:我们首先要秉持的就是守正创新,守正是什么?我们要坚守住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红色基因,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一些表演上的创新,包括对人物理解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让文艺作品,更贴近现在年轻观众的口味,让他们更加爱看,更加想看,我觉得可能就是现在文艺工作者的一个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