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前行——湖南经济观察与展望·一线看热度】非遗活起来 日子火起来

2024-01-03 07:26:3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普庄] [编辑:洪晓懿]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陈普庄

一把锤子,一块玻璃,手腕舞动,铿锵作响……2022年世界杯决赛,手艺人刘金铎凭借一幅梅西肖像的“玻璃锤画”走红互联网,“非遗火起来,活起来”在他进驻的湖南雨花非遗馆有了鲜活的注解。

玻璃锤画,脱胎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庆瓷刻”,刘金铎是宝庆瓷刻传承人。

时隔一年有余,2024年元旦前夕,记者再次走进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湖南雨花非遗馆,目不暇接,欣喜地看到,凭借着“非遗+”的发展模式,这里形成了“赏非遗、学非遗、玩非遗、购非遗、吃非遗”的产业链。

非遗活了,手艺人的日子火了,乡村振兴也跟着带动起来。

外国留学生在湖南雨花非遗馆学习扎染。(资料照片)通讯员 摄

非遗馆二楼,晋丰厚茶行第七代传承人谌超美一边品茶,一边拿起一个包装袋仔细端详。包装袋内,是茶行正在着力打造的一款茶饮原液,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老字号”也玩起了“高科技”,准备进军“潮文化”。

据谌超美介绍,进驻雨花非遗馆以来,晋丰厚一直致力于黑茶非遗项目的传承和推广,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责任。“我们茶行主要从事黑茶制作和销售,年产值大约有2000万元,每年4月至11月的生产周期内,可以给行业带来100多个就业岗位,税收也排在行业前20名。”谌超美说道。

“郎草集”负责人龙飘红则告诉记者,她传承的非遗技艺是“九种中药材九蒸九晒”,“我们在农村有一个500亩的基地,一年产值在800万元以上,种植和加工供应链可带动50到100人的社会就业。”

同为非遗手艺人,“古法榨油”传承人邓大想也是雨花非遗馆新发展模式的受益者。

进驻雨花非遗馆之前,他在老家新田县靠榨油为生。现在,他的店面名叫“雨花油寨”,平日里,他接待一群群前来研学的孩子,给他们演示、讲解古法榨油的要领秘诀。“雨花油寨”产出的茶油,也深受游客欢迎。“一年能产10吨油,一斤可以卖80元。现在的生活,很踏实,很充实。”邓大想脸上洋溢着笑容。

近年来,雨花非遗馆积极搭建非遗聚集平台,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创新融合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玩、观、购”为一体的立体运营模式。目前,馆内已聚集非遗项目359个,非遗传承人200余名,开发非遗手工体验项目30余个,打造精品非遗节目20多个,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万余种。

湖南雨花非遗馆党支部书记、女书传人李爱莲表示,近年来,雨花非遗通过链接旅游、教育、展览演艺、文创产品、科技、市场等六大板块,打造非遗全产业链,有效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增长。

(一审:龙晓龙 二审:卢小伟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逐光前行——湖南经济观察与展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