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2月22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翊玮 视频 朱帅铭 易莉 通讯员 张晶 李蓉钰)12月22日凌晨,重达3.15万吨的新韶山南路上跨沪昆铁路转体桥,缓缓逆时针旋转约70度,成功“翻越”沪昆高铁……上午,记者来到新韶山南路与沪昆高铁交汇处的围挡后面,看到这个“庞然大物”。这也是全国首次上跨沪昆高铁营运线转体施工的桥梁。
沪昆高铁上第一座转体桥
12月22日凌晨,新韶山南路项目上却灯火通明,随着最后一辆列车驰过,沪昆高铁进入4个小时封闭施工“天窗点”。在4台1000吨千斤顶的“加持”下,历时近2个小时的奋战,新韶山南路上跨沪昆高铁转体桥实现“乾坤大挪移”。
“本次转体桥具有悬臂长、桥面宽、吨位重的特点,并且位于曲线上,不平衡转体,我们创新性地采用双幅桥面同步转体设计。”中铁上海院长沙院总工程师田坤介绍,“本桥是目前国内最重宽体曲线双幅单支点转体桥梁,也是省内第一座上跨时速350公里每小时的市政桥梁。”
(12月22日,新韶山南路(西湖路—昭山大道)项目控制性工程跨沪昆高铁转体桥成功转体。朱帅铭 摄)
记者了解到,在转体桥“翻越”过程中,需监控该桥的支座应力、转体梁关键截面应力、桥端位移、空间位置、风速风力、转体速度、牵引力等一系列相关参数,牵一发而动全身。施工中项目采用智能化实时可视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帮助施工人员实时掌握转体桥工作姿态,提高了桥梁转体过程中的安全及质量管控水平。
新韶山南路桥梁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为确保沪昆高铁全线第一座转体桥顺利转体,在广铁集团的支持下,生成了三个‘天窗点’,即12月21日至12月23日的凌晨0点至4点,项目仅用一个‘天窗点’,完成转体跨越,最大程度减少了施工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广铁深土公司项目经理彭礼告诉记者,“经过平行于铁路挂篮悬浇施工10个月后,转体桥终于‘一朝翻身’。”
“该桥的顺利转体,标志着新韶山南路(西湖路—昭山大道)项目控制性工程跨沪昆高铁转体桥主体施工完成。截至目前,整个新韶山南路桥梁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沥青路面摊铺已完成40%。”长沙城发项目公司工程部副经理、新韶山南路项目经理陈宁说,“目前正在进行人行道绿化施工,预计于2024年6月建成通车。”
新韶山南路项目(西湖路—昭山大道)北起西湖路与韶山南路交叉口,南接湘潭市昭山大道,采取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每小时,线路全长约6.68公里。
作为长株潭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干两轨四连线”之一,该项目是联系长株潭三市的一条重要南北向通道。项目建成后,对缓解京港澳高速及芙蓉路交通压力、完善城市路网,加快南部融城片区经济建设发展,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张岚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