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书记去调研】新型村集体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娄星区委书记李彦文调研“屋场经济”发展模式

2023-12-15 06:45: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熊小平 李梅花] [编辑:潘华]
字体:【

图为调研现场。李思思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熊小平 李梅花

【调研主题】

娄星区理顺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大力发展“屋场经济”,实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屋场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适度规模经营,聚合发展。“屋场经济”通过引导农户组建屋场合作社,把“小丘”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整合助农资金把“小丘”提质改造成“大丘”,流转给经营主体办产业;实行股份责任制,构建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三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体。

2022年,娄星区列入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屋场经济”为加快新型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娄星区现已组建屋场合作社113家,流转土地7.6万亩。2022年底,全区144个村经营性收入2716.75万元,同比增长51%,村均18.87万元。

但村集体经济依然存在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10月24日、11月22日,记者跟随娄星区委书记李彦文前往双江乡坪底村、杉山镇万乐村等地调研。

【把脉问诊】

村里办研学基地,村干部精力和能力有限,怎么办?

——引入专业研学机构,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调研组来到万乐村水库屋场,一栋两层的教学楼映入眼帘——这原是村上废弃的万乐学校。校舍闲置,成了村里没有利用起来的集体资产。去年,村里将学校进行维修,前坪硬化,房屋翻新,一部分教室改造成宿舍,一部分教室配齐黑板、课桌、讲台,打造乡村研学基地。村上流转水库屋场村民50亩土地,根据原有用途规划成菜地、稻田、鱼塘等劳动实践配套场所,交给研学基地使用。研学基地自今年7月投入试运营,已接待1200余名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城区,也有部分来自内蒙古、江西、贵州等地。

“基地能容纳多少学生?设了哪些课程?”李彦文逐一查看教室,一边与万乐村党支部书记刘朝南交流。

“可同时容纳120人研学,主要有抓鱼摸虾、果蔬采摘、苗圃种植等课程。”

“基地营业收入怎么样?能赚到钱吗?村民是否参与分红?”调研组一行人来到宿舍、食堂,李彦文详细问具体情况,反复强调一定要让村民享受“屋场经济”的红利。

“我们给流转了土地的村民发了股权证,基地赚了钱就分红。但今年基地刚起步,且规模小,试运营阶段收支基本持平。”刘朝南回答。

“基地由谁经营?发展主要有些什么困难?”李彦文问。

“从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到招工、财务、招生,都是由3名村干部负责。下一步计划扩大到500人的研学规模。”刘朝南说,村里办研学基地,村干部精力和能力有限,管理研学基地吃力,也没有专门的研学老师。

“村干部经营研学,确实为难你们了。要引入专业研学机构,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李彦文分析,专业研学机构市场运营经验丰富,有人才和资金,有助于基地发展,还能让村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

来到二楼教室,大家谈兴正浓,索性一起动手把课桌摆成一圈,临时开起了“屋场会”。座谈中了解到,水库屋场原来的豆腐作坊在当地小有名气,制作辣酱和红薯干也是当地的传统手工业,李彦文说,乡村研学基地要立足本地特色,念好“农”字诀,要发动农户恢复这些小作坊,让学生“拜师学艺”,深度体验农村传统手工。

杉山镇党委书记胡新军马上安排村干部摸底落实。

农产品无质量认证,入市受阻,如何销售?

——孵化产业,形成品牌,把产品变成商品

座谈会上,万乐村村民王元江一脸疑惑地问:“书记,适度规模经营和聚合发展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吗?”

“适度规模经营强调的是合作,打破小组界限,屋场内多个家庭联合经营,农户不是单干,也不盲目追求‘大’。”李彦文解释,比如甲乙丙丁各养猪10头,聚合起来就成了小规模养猪场;东屋场、西屋场各有民宿6栋,聚合起来就成了民宿基地。

他转头问峡山屋场引进的经营主体——娄底万乐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雄武:“听说你们峡山屋场已走在聚合发展的路上,怎么操作的?”

峡山屋场合作社将农户50亩零散土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村集体把小田规整为大丘,修建机耕道、疏通水渠,为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去年,从事电商的李雄武带着资金、技术和团队,直接从村集体流转土地,不用与单个农户交涉,不担心退租涨价,一心一意发展蔬菜种植及农产品加工。公司凭借市场经验,对农产品销量进行大数据分析,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排产供货,种植大豆、白菜、辣椒等农作物,并开办农产品加工小作坊。农户以土地入股30%,公司和村集体分别占股60%、10%。前11个月,公司营业额24万元,26户农户共分红7.2万元。

“‘屋场经济’的农产品来源,决定了其适度规模的特性。”李雄武也有些忧虑:“公司有客户资源,可以把农家产出的腊肉、豆腐等农产品卖出去。我尝试开拓线上市场,但农产品无质量认证,网上销售受到相关部门查处。消费者对没厂家、没商标的农产品也很谨慎,销量受限。”

“要孵化产业,形成品牌,把产品变成商品。”李彦文交代在场的区农业农村局、区农村经营事务中心负责人,要借鉴已有红薯干品牌“莫小薯”的成功经验,推动更多区域农产品形成品牌,助力农产品出山上市。

南瓜丰产价贱,卖了就亏,不卖也赔钱,出路在哪?

——瞄准市场,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时至傍晚,夜色降临,调研组一行来到位于杉山镇桐梓村的智慧农业产业园。产业园整合斗牛坪、金坪湾、桐梓铺、李家塅4个屋场159户村民土地,占地256亩,以科技赋能,蔬菜种植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工厂化生产。村集体统一流转村民土地,政府整合助农资金建成农业标准化厂房,引入娄底市紫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租运营。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联带模式,村集体以区级财政奖补的产业项目发展资金入股分红,农户赚取土地租金、务工薪资。

智能玻璃温室内,智能化设备滴灌施肥浇水,植物补光灯照亮蔬菜大棚,辣椒、生菜等蔬菜枝繁叶茂,西红柿长出了10多厘米高的新苗。这批蔬菜是今年种下的第六茬,春节前可种到第七茬。

大棚外,李彦文见一位村民正在清洗刚采摘的芹菜,上前攀谈:“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我家2亩多地流转,加上每月薪资3600元,年保底收入4万多元。”该村民李江华说,她是蔬菜管理员,学了技术,今年在自家地里还种了产业园提供的“甜蜜Q”南瓜种苗,丰收还卖了个好价钱。

一旁的产业园负责人柳成接过话茬:“产业园统一发放南瓜苗、提供技术、保价收购,动员村集体和农户种植南瓜1200多亩,产量达180万公斤。按协议,产业园按每公斤1元收购南瓜,可市场价跌至每公斤0.72元,卖了就亏,不卖也赔钱。我们经过初步调研,计划研发南瓜深加工产品,规避产品积压风险。”

丰产不丰收,双江乡坪底村的200余亩黄桃基地也碰到了。种植黄桃,每年付给村民的租金和保底分红14万余元。今年黄桃丰收,摘果时节坪底村支书蔡初长愁得到处打电话求援,区里也动员干部积极采购黄桃,但是基地产值还是同比下降26%,个中亏损全由村集体承担。

“既要保障农户的利益,主管部门也要出台配套政策,采取措施助力经营主体稳步发展。”李彦文向区农业农村局、杉山镇负责人交代,“一方面要引导企业瞄准市场,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及时落实政策资金奖补,积极对接产业用地等工作,强链补链。”

【调研感言】

积极探索,丰富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娄星区委书记 李彦文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打赢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战”,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薄弱村”,但发展不平衡、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短板依然存在。

在这次调研中,通过现场与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代表以及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交流,我感到全区集体经济的发展态势较好,各村的发展信心坚定。我区按照血缘相亲、地缘相近、业缘相融原则,将全区144个村细分为1042个屋场,分别成立屋场党小组、屋场理事会、屋场合作社,积极探索“三屋同治”乡村治理模式,入选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特别是大力发展“屋场经济”,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内生动力。

根据屋场特色和市场需求,我们将锚定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推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实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权,农户承包权量化为屋场合作社股份权,分散经营转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丘变大丘”“小户变大户”“小农耕变大农机”的农业产业现代化新局面。

【随行随笔】

“屋场经济”有N种模式

李梅花

“屋场经济”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娄星区高位谋划,统筹推进,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次调研,记者一路随行,发现“屋场经济”发展有N种模式。比如,水库屋场利用闲置学校创办研学基地;峡山屋场手工艺人多,成立腊味、酿酒、豆制品等小作坊,引入电商平台合作;斗牛坪、金坪湾等4个屋场农户土地大小不一,村集体统一流转、规整,转租给农业公司打造智慧农业基地。

每个屋场都各具特色,关键在于做好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等资源的整合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有了正确的方向,“屋场经济”将持续在乡村遍地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调研之后】

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听取的建议,李彦文逐一给出对策并交办。近日,记者回访,追踪进展情况。

为进一步明晰“屋场经济”的发展路径,李彦文安排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农村经营事务中心,汇总调研情况,理顺思路,研讨制定“屋场经济”发展模式和风险规避指导手册。

万乐村党支部书记刘朝南告诉记者,研学基地准备引入经营主体入驻运营,已与娄底市一家培训机构洽谈合作事宜。针对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加工厂建设,区农业农村、城乡投等部门正与产业园商讨建设方案,拟招引加工企业合作。新型村集体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将持续予以关注。

(一审:夏博 二审:余画 三审:文杰)

相关专题:我随书记去调研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