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特刊丨首倡之地 首倡之为

2023-11-01 11:40:0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张颐佳 李寒露

历史,总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以启迪。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考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开启了中国决战脱贫攻坚的新纪元,指引湘西人民摆脱千年贫困、圆梦小康。

十年奋进迎巨变,湘西大地谱华章。从“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之日起,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瞬十年。

这十年,犹如一幅前后相续的动人长卷,有尽锐出战、不胜不休、誓拔“穷根”的栉风沐雨,有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建设浪潮和艰难探索,更有各美其美、打开心门、拥抱世界的崭新气象和开放襟怀。

这十年,犹如一首扣人心弦的壮丽诗篇,有一路的故事,一路的精彩,一路的奋斗,人们从中充分感受到的,是理念之变、品质之变、产业之变、民生之变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十年,犹如一曲奔放豪迈的雄壮交响,有曲折,更显珍贵;有艰难,更为深沉;有突破,更加震撼!在以百年、千年为计的“对于时间的理解”中,十年的积淀,只是历史的一瞬,但“精准扶贫”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折射的是世界减贫与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省政协副主席、湘西州委书记虢正贵在推介湘西时说:“湘西是一面旗,立在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里;湘西是一本书,写在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里;湘西是一幅画,绘在钟灵毓秀的神奇山水里;湘西是一首歌,唱在各族儿女的幸福生活里;湘西是一壶茶,美在香绿爽醇的绝世佳茗里;湘西是一坛酒,醉在馥郁飘香的酒鬼美酒里;湘西是一个梦,印在土家苗寨的美好家园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的湘西,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奋进新时代,建设美好新家园。

春风千万重

深秋时节,阳光普照在1.55万平方公里的湘西大地上,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温暖安详。古朴的乾州古城,人们悠闲地漫步,幸福洋溢在脸上;凤凰古城沱江上的游船,自由地游弋在碧浪清波上;芙蓉镇的悬崖瀑布上,交替变幻着多彩斑斓。

山水凤凰,最美古镇。

湘西州曾经是深度贫困地区,原有1110个贫困村、65.6万贫困人口。

最深的牵挂,最浓的情!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殷殷嘱托,点燃了土家苗寨群众的激情。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找准“穷根子”,开对“药方子” ,以“绣花”功夫中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十八洞村产生了湖南首个由群众制定的“贫困户识别标准”;把精准扶贫重点放在发展扶贫产业上,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乡村游、黄桃、猕猴桃、苗绣、劳务输出、山泉水等产业体系。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放眼绝壁奇峰、苗族民居、山林田园,尽是金光流淌。八方游人纷至沓来,在梨子寨“山货集”前购买风味独特的苗家美食,在“精准扶贫”石刻前争先留影。

有一种幸福叫微笑。10年前的一声“你是大姐”仍亲切、温暖、清晰依旧。十八洞村村民石拔三的笑容,定格成中国全面小康的生动注脚。

在十八洞村”大姐“石拔三家,每天游人如织。 石林荣 摄

有一种幸福叫思恩。曾经的单身懒汉龙先兰转变为养蜂大户,不仅脱了贫,还脱了“单”,为自己女儿取名“思恩”。

有一种幸福叫团圆。前半生在外地打工颠沛流离,杨超文格外珍惜如今在十八洞村的团圆生活,“幸福人家”农家乐随着游客增多生意越来越好。

有一种喜悦叫“高飞”。 离湘西边城机场仅有15公里的十八洞村,51名村民在“家门口”坐上飞机,成为首批乘客直达北京。

湘西边城机场通航,山民梦圆蓝天。

十八洞村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简史》,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网站关注十八洞村的报道中,大型全景式新闻漫画《十八洞村:走上幸福大道》、大型融媒体创意互动产品《苗寨“十八”变》,网络专题《十八洞的19张笑脸》《村里最远那一户》,短视频专题《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 |脱贫之后》喜获中国新闻奖。

如今的十八洞村,既有“绿色颜值”又有“金色价值”,成为了令人向往的美丽幸福家园。

党员带头、干群同心、携手共进,老百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无比坚定;当家产业不断壮大,红色旅游、特色种养、山泉水、苗绣等产业,让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10年增长14倍,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22年达到了380万元。

曾记否,一村一张“作战图”。每一个标记,代表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户,又意味着湘西州委派驻扶贫工作队队员们的千万个脚步。

曾记否,历史长河中,“村小”不断被捧起又放下。随着一个个教学点的回归,一朵朵“芙蓉”的绽放,孩子们童年的记忆里,不再是破旧的校舍、茫然的眼神、遥远的山路,而是美丽的校园、幸福的歌唱。

这些年,湘西州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感恩奋进,以愚公移山之志和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成为了国际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和新时代红色地标,实现了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进而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石化、光大、五矿、铁塔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山东济南和长沙、湘潭、株洲、岳阳、常德、衡阳等省辖六市以及社会各界,带着责任、带着情怀,跨越千山万水,大力支持帮扶湘西,让湘西人民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全州8县市全部脱贫摘帽,11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5.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0多万贫困群众实现了“挪穷窝、住新房”,广大农村群众过上了新生活、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互联网,有的还开上小汽车。

近年来,有40多个国家及地区近20批次参访团来湘西考察学习减贫经验,全面小康经验交流会、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建设及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班、“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在湘西州成功举办。

湘西州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努力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崭新画卷在湘西大地徐徐铺展。

如今的湘西,是首倡之地展现首倡之为的新湘西;是山门大开、连通时代脉搏的新湘西;是优势产业蓬勃兴起、发展潜能加快释放的新湘西;是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新湘西 。湘西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这样自豪!

振兴新篇章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湘西州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等重要指示,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抓好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个环节”、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重点帮扶村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两个重点”、农村集体经济和扶贫项目资产“两个基础”,“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全面巩固提升。

湘西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好”的等次,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工作获2022年度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我们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汇聚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不断擦亮十八洞村名片,打造乡村振兴的时代典范;全面推进均衡协调发展,开拓各美其美的崭新气象;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奏响共同富裕的幸福乐章。”虢正贵坚定地说。

湘西州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力量优势,坚持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抓,调配最精锐的党员干部、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投向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产业就业富民、和美乡村建设、乡村育才聚才、乡风文明铸魂、治理效能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六大行动”在湘西州全面实施。

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物质基础,农民增收才有稳定可靠保障。湘西州立足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和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文章,提质发展茶叶、油茶、猕猴桃等农业特色产业,全州农业特色产业面积突破400万亩,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富硒猕猴桃基地、椪柑基地、百合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和湖南省最大茶叶基地,建成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4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湘西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88.56亿元,60万湘西儿女靠茶吃饭。

湘西州持续擦亮十八洞新时代红色地标,高标准抓好272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2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9个省级示范创建镇建设,以点带面推进“五个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2022年,湘西州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5万余元,全州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的村占比76%以上。

气可鼓而不可泄,劲可提而不可松。

农村党员干部与58万户家庭组成10.65万个互助小组,各级党委政府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乡村振兴一线,全州共选派1802支驻村工作队,对所有村(社区)和集中安置区进行驻村帮扶,做到机制不变、责任不松、力量不减、工作不断。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广大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鲜红的党旗在乡村振兴中高高飘扬,金色的党徽在土家苗寨里闪闪发光。

古丈县牛角山村、吉首市隘口村、保靖县黄金村等党组织,带领乡亲们将昔日荒山打造成万亩茶园,用一片叶子造福了一方百姓。保靖县甘溪村党支部书记刘宏霞,放弃高薪返乡创业,把家乡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葡萄丰收,村民分享喜悦。

大学毕业后回到十八洞村,施康用镜头记录真实的乡村生活,讲述十八洞村的故事,并在网络上开直播,帮助村民卖蜂蜜、腊肉、辣椒等农产品。

“我们花垣除了十八洞,还有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有清幽的古苗河,有美丽的紫霞湖,有古朴的传统村落,有淳朴的苗家阿哥阿妹,这里处处是风景。”如今,施康已成长为十八洞村团支部书记,并且成了乡村振兴路上推荐十八洞村和花垣文旅的形象代言人。

一脚踏三省的世界边城——花垣茶峒。

近年来,凤凰县菖蒲塘村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做强旅游,实现了“果园变游园、苗寨变景区、山水成景观”的精彩蝶变,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村集体经济突破200万元。

“奋进新的征程,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定不移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特色发展之路,加大特色水果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力度,让菖蒲塘村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村。”菖蒲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祖辉说。

农家别墅鳞次栉比,七彩滑草场、玻璃栈桥、精品民宿十分亮眼,游客在游步道上来往穿梭,乡村振兴的田园画卷尽收眼底……泸溪县马王溪村以工带农联旅,建成集现代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示范景区,走出了三产融合发展的好路子,2022年收入在40万元以上的农户占比40.9%。

村党支部书记石泽林介绍说:“一天光糍粑就要打300斤米,糍粑收入有6000多元,烤全羊也是供不应求。”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马王溪村以乡村音乐夜为序,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百亩红高粱迎客、体验现场采摘、草海走玩、手工陶瓷等项目,让游客在做农家事、吃农家饭、品农村俗、赏乡村景中感受到浓郁的乡愁和节日的氛围。

龙山县茨岩塘——“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李寒露 摄

凤凰县竹山村,古丈县龙鼻嘴村、牛角山村、中寨村,龙山县八面山自生桥村等村寨,探索走出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带动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新生活。

和美新画卷

在奋斗的道路上,有一路的湘西故事;在攻坚的节点上,有一路的湘西精彩;在前进的征程上,有一路的湘西硕果。

高速、高铁到“高飞”,构建湘西立体交通格局。 林清平 摄

张花、龙永等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黔张常铁路、张吉怀高铁建成运营,湘西机场建成通航,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大兴寨水库开工建设,湘西电网迈入了以500千伏为主要电源支撑的超高压时代。

新建、迁建、改扩建近300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有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2家三甲医院,8县市二甲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合格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2022年全州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三。

每年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以上,其中脱贫人口30万人左右;扎实办好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摊位“五位”民生实事,突出关爱帮扶城镇困难群众等“五类”人员;2022年,全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412元、13097元,分别是2012年的2.1倍、3.1倍。

97%的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村村有一名35岁以下和一名大专文化程度以上干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创建国家(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州级平安村(社区)737个。

建成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天然氧吧”城市,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排名湖南省第一,连续5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

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3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永顺县场坪村、司城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8%,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完成改厕30万余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城乡处处呈现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崭新气象。

透过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到湘西州10年来各项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全面提质,社会保障全面强化,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绿色生态名片越擦越亮,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美丽宜居城乡靓丽呈现……

精彩蝶变的背后,沉淀着经年累月的积累和不为人知的汗水。而制约发展最关键、百姓需求最迫切的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短板,正在湘西得到有效提升。

神秘湘西,蜚声世界。

10家国家备案博物馆、纪念馆;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78个中国传统村落;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2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5项省级非遗项目;14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8处省级文保单位;53处革命遗址、遗迹等革命文物点……从传统村落、遗址遗迹到传统民俗、非遗技艺,“神秘湘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依托。

湘西州以打造文旅“千亿产业”为目标,唤醒沉睡资源,念响非遗“致富经”,推动茶旅融合,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串珠成链,在更好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繁荣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交出了一幅以文化旅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首倡之地新答卷。

宝藏湘西,诗意栖居。

生态是湘西州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湘西州最美的底色。湘西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州域1.55万平方公里作为大公园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提质、生态修复、城乡绿化美化,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绿色发展扮靓美丽家园。

湘西州深入开展最美集镇、最美村寨、最美农家、最美河库、最美生态公路创建,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村村寨寨都能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崭新画卷在湘西大地精彩呈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成为湘西人民的幸福增长点。

十年辉煌成就,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湘西人民对幸福美好的明天有了更加坚定的自信,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对广大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切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保证是有党的坚强领导;一切成绩的取得,最强大的动力是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一切成绩的取得,最坚实的后盾是有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倾情相助;一切成绩的取得,最基本的依靠是有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奋斗。”

善作善成者,最见担当;敢为人先者,最见精神;大潮奔涌逐浪者,最见风采。

迈向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湘西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围绕打造“三区两地”、建设“五个湘西”,坚持以首倡之地的首倡之为,奋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高质量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为新时代土家苗寨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有气质的和美新画卷增色添彩。

(一审:卢小伟 二审:蒋玉青 三审:禹振华)

相关专题: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