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特刊丨魅力湘西焕熠彩

2023-11-01 10:43:03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 李孟河 张 媚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是新时代红色地标,是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也是我省唯一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市州。

十年来,湘西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6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2年,全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412元、13097元,分别是2013年的2.1倍、3.1倍。

十年来,湘西州各族群众和三湘儿女一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迈出坚实步伐。

交通提速 高速高铁到高飞

湘西之困,缘于路。

曾经,湖南西部的湘西被深锁于茫茫大山中,交通极为不便,因无“路”可走,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

据《湖南省志·交通志》记载:“湘西地区,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呈弧形复背状绵亘于境,千山万壑,群峰壁立,险峻崎岖,羊肠土路,绕溪越岭,时上时下,回绝人寰,登涉艰难……”

随着横跨峡谷两岸的矮寨大桥建成通车,线路全长1779米,桥面距离峡谷底部高度达355米,贫瘠湘西的交通壮举,让世人惊叹。

湘西之变,始于路。

2013年至今,湘西州逐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

2017年,贯穿湘西州南北的龙吉高速通车,龙山至吉首的路程从以往的5个小时缩短至2个半小时。

2021年12月5日,张吉怀高铁通车运营,湘西融入全国高铁网。

2023年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精准扶贫”首倡地迈入航空时代。

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通航,旅客正在乘机,飞往首都北京。傅 聪 摄

湘西大地间,千山万壑、青山绿水间,群鸟飞渡,公路蜿蜒,纵横交错,如河流奔涌向前,美丽而壮观。

路通百业兴。

高速列车在湘西崇山峻岭穿行。 彭胜南 摄

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得到历史性改善。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湘西州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农村全面实现“五通五有”。大兴寨水库开工建设,新建了一批水电站、防洪水库和农村“五小”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抗旱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湘西电网迈入了以500千伏为主要电源支撑的超高压时代。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引领湘西联通时代脉搏。

——公共服务全面提质。新建、迁建、改扩建近300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现有州人民医院、州民族中医院2家三甲医院,8县市二甲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合格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州博物馆、州艺术馆、州文体会展中心、州工人文化宫以及充电桩、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极大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2022年全州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三。

——社会保障全面强化。织紧扎密社会保障网,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每年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万人以上,其中脱贫人口30万人左右。坚持从小切口入手,扎实办好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摊位“五位”民生实事,突出关爱帮扶城镇困难群众、困难残疾人、困难老党员老干部、留守孤寡老人、未成年人“五类”人员,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提质 大开山门连世界

乡村振兴,在于“新”。

湘西州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目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湘西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湘西州今年来基本实现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和农村生活垃圾“不出户、不出村、不出镇”目标。同时,湘西州坚持将最美乡村、最美农家创建与全域旅游、最美城镇、最美生态公路创建紧密结合,各村寨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庭前有绿、推窗见景、村容靓丽”。

炊烟起处是故乡,古树掩映吊脚楼,脉龙界上游人众,烂漫桐花入画图。十年来,湘西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立足湘西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和力量,传承保护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

截至目前,湘西州入选全国、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分别为4个、11个,全国传统村落178个。

历史的脉络,皆在抬眼之间。

沿着竹林,踏着石板路的阶梯,走进吉首市己略乡夯坨村上夯坨自然寨,古朴的房屋,参天的古树,长满绿苔的古井都保存完好。

▲ 苗家长龙宴,笑迎四海宾朋。 麻正规 摄

青烟袅袅,中午时分,夯坨村几家农家乐,“云上农家”“云上居”里热闹起来,酸鱼、酸肉、桃花虫等地道苗家美食,陆续摆盘上桌;“云上夯坨当家鸭铺”炒出的农家散养土鸭热气腾腾。美景、美食、古朴的音乐,都成了游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去年,吉首市首届乡村旅游季启动,成立首个乡村旅游联盟,首批11个村加盟,沿夯吉公路、洽比河流域等12个村联动打造旅游精品廊道,有效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岩科村百合花博览园、坪年村爽口的醋萝卜、隘口村茶旅乡村游……一个个村庄成了市民休闲和短途、周边游的好去处。

“半坡部落”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借助“中国传统村落”优势,从“待字闺中”的苗乡村落,蜕变为人间仙踪的“网红打卡地”,让村民实现了“打工不出门,致富在家门”的愿望。

◀ 德夯苗寨民族风情浓郁、秀美风景如画。 陈生爱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湘西州委宣传部提供)

清水江畔,花垣县边城镇隘门村,以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边城》为文化依托,以茶峒古镇、翠翠岛、官道沿线等景点为基础,着力打造“山、水、人、城”为一体的宜居古镇、特色古镇、文化古镇和民族古镇,使一山一水体现原味,一桥一路展现风味,一街一坊彰显韵味,使古老边城走向世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湘西州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3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永顺县场坪村、司城村入选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凤凰县菖蒲塘村、古丈县龙鼻嘴村、泸溪县马王溪村、保靖县陇木峒村、龙山县捞车村等美丽乡村成为“网红打卡地”。

乡村振兴,村村寨寨,各个不同。

天高云阔,小桥流水,阡陌纵横。湘西州乡村正着力打造一村一业一特色,呈现出勃勃生机,乡村秀出“高颜值”,村民生活迈向“高品质”,绘就了一幅“农文旅”融合新画卷,打开了连通世界的大门。

文明提升 山乡旧貌换新颜

一城之美,始于文明。

街头路口,志愿者在劝导行人红灯停、绿灯行;早晚交通高峰期,“女子护学岗”的交警们护送学生过马路;居民小区,志愿者定时上门,为小区居民清洗地毯、维修家电、理发、磨刀……如今的湘西,“红马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数以万计的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信步而行,道路整洁、环境幽雅;驻足街头,文明礼让、秩序井然;走进公园,风景如画、宁静和谐;社区村落,设施齐全,邻里互助、热情友善。

湘西州做好精细化管理“文章”,路边围墙“穿”新“衣裳”,小区宿舍化上“新妆”,农贸市场“人情味”更浓,城市品质和面貌进一步提升。

走进吉首市小溪桥农贸市场,地面干净整洁,摊位规划有序,蔬菜、肉类、熟食区等分隔明确,物品摆放整齐,购物环境宽敞舒适。该市场获评“2021年湖南省文明集市”。

曾经,保靖县南门河片区老旧小区卫生环境较差、交通拥挤。如今,小区内黛瓦白墙、休憩凉亭、仿古楼门、花坛砌栏等,应有尽有,城市生活呈现新面貌,群众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悠悠沱江穿城而过,凤凰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镇。

田野山川,寻常巷陌。凤凰古城昔日的“龙须沟”小溪河,如今碧波荡漾;400余家餐馆,全部搬出古城核心区;闻名遐迩的凤凰酒吧,经过整治,噪音均已降至60分贝以下。

美丽宜居城乡靓丽呈现。湘西州全面推进治垃圾、治厕所、治污水、治容貌秩序,种菜、种花、种树,创美丽农家“四治三种一创”,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8%,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完成改厕30万余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城乡处处呈现干净、整洁、优美、舒适的崭新气象。

青山绿水为伴,文明湘西共筑。

湘西州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从“小设施、小切口”入手,设置无障碍窗口、设施专区,为特殊办事群众提供无障碍车位、爱心轮椅、放大镜、急救箱、拐杖、雨伞、老花镜等物品。

湘西州民政系统持续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今年来,全州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3.46亿元,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各类困难群体22.6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7.8%。

今年6月初至9月底,湘西州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和顽瘴痼疾系统整治;下沉警力扎实开展城区、园区、景区和商圈、医圈、校圈风险隐患大清查、大整治,累计清查重点场所1.48万家次,发现并整治风险隐患802处,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353起。

十年来,湘西州聚力办好民生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提升城乡品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审:卢小伟 二审:蒋玉青 三审:禹振华)

相关专题: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