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每周一星】小棕编,可成致富大产业——记涟源市梅山棕编非遗文化传承人吴方才

2023-10-21 09:26:4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沙兆华

湘中娄底,多产棕树,一项与棕树息息相关的古老技艺——梅山棕编,已传承千余年。

位于涟源市古塘乡大湾里村的梅山棕编非遗传习所展厅内,由梅山棕编传承人吴方才制作的棕龙、棕牛等工艺品栩栩如生。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棕编焕发光彩,令人赞叹。

“先将棕榈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放入开水锅里煮,煮至由青转黄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并收藏。作品编织完成后,涂上桐油或者油漆就完工了,基本上每件艺术品都可保存50年甚至100年。”从父辈那里,儿时的吴方才就熟悉一套完整的工艺制作流程。“世代的棕编技艺,已延续600余年,传到我这里是第十八代。”吴方才向记者介绍。

“过去,父亲除了用棕叶编织斗笠、蓑衣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还经常做些螳螂、蛇、龙等小工艺品,以艺养家,也以技传家。”可爱的动物造型让吴方才对棕编产生浓厚兴趣,即便日后参军入伍,棕叶也不离手。

1983年,吴方才在广州博物馆担任武警警卫,闲暇时,他经常做棕编,并对龙的形象进行研究,经改进,棕龙一改父辈手中的小巧,更显灵气威严,他将此棕龙命名“中国龙”。1986年,吴方才精心编织的“中国龙”,在广州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等地展出,极大鼓舞了他传承棕编技艺的信心。

1987年退役回到家乡,吴方才苦心钻研棕编工艺,作品“手工棕叶编龙”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此外,他的棕编螳螂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吴方才不限于棕编的工艺性,更注重实用性的挖掘与创新,期望古老工艺成为带动一方致富的产业,他成功研发生产出“山棕”鞋等系列产品,并开发了非遗工坊生产线,实现了棕编从手工艺品向商品的转变。

为了扩大山棕制鞋新工艺影响力,吴方才免费教村里的老人、妇女学习棕编技艺,2021年,又投资3000万元在古塘乡大湾里村新建梅山棕编非遗就业工坊、传习所、展示馆,通过建设山棕制鞋传承培训基地开发式扶贫,订单回收农户产品,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个,助力扶贫、乡村振兴。

“从过去的编制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及各种飞禽走兽,到了当代的工艺品、棕鞋垫、棕鞋,古老的技艺以新的形式融入了现代生活。”今年,梅山棕编还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小棕编,可以成为致富大产业。”吴方才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审:邓望军 二审:石伟 三审:禹振华)

相关专题:退役军人·每周一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