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今天(9月1日),国防科技大学迎来了建校70周年。
这所坐落在湘江之滨的“军校顶流”,由1953年创办于哈尔滨的军事工程学院发展而来,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和领导干部,是中央军委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高等教育院校。
70年建校史,几乎可以说是一部新中国军事高等教育创新的发展史,一部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浓缩史。
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从松花江畔到湘江之滨,一代代军工人、科大人将生命融入强军兴军的征程中,在我国国防军队现代化的每个关键节点,都回响着这所军校的铿锵足音。
牢记嘱托
201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大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
国防科技大学长沙校区。图源国防科技大学微信公号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主席为新调整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时强调,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
牢记统帅的殷殷嘱托,行进在统帅关切的目光中,湘江之畔的科大官兵知重负重、奋楫前行,用实际行动回应党和人民的千钧重托,用青春和热血践行强军兴国的誓言。
奋进一流
70年来,国防科大始终与人民军队同向而行、共振共鸣。
“哈军工”的首任院长陈赓大将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老虎,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就是为老虎插上翅膀。”
第一艘潜艇、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艘水翼艇和气垫船、第一个超音速风洞、第一个现代弹道实验室、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新中国国防科技高地上的许多第一相继在这里诞生。
国防科技大学长沙校区。图源国防科技大学微信公号
奋进一流,是国防科大传承至今的红色基因,70年历久弥新。
迈入新时代,这里诞生了以天河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天拓系列微纳卫星、高能激光、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
2020年6月23日,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全球组网成功。中国由此成为第二个向全球提供卫星导航服务的国家。
然而在1995年,北斗导航工程上马的第二年,系统遭遇重大技术瓶颈。就在这时,来自国防科大的三位在读博士生拿出了一套全数字快捕方案,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6岁。
从那开始,国防科大跨入“北斗”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建设行列。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78级学员。图源共产党员网
2022年7月27日,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被授予“八一勋章”。
“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从“哈军工”到苏联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钱七虎学习了十年的防护工程。学成归国后,他一面从事防护工程教学,一面开展抗核武器爆炸作用的防护工程研究。
钱七虎为中国国防事业隐姓埋名、默默奉献60余年,一手打造中国地下钢铁长城。直到近年,他的名字终于不再是机密。
2019年1月8日,刘永坦(前右)、钱七虎(前左)在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2019年,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助贫困学生。截至2022年,钱七虎共捐助困难学生584位,将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其中,博士航天员朱杨柱来自国防科技大学。7月20日,朱杨柱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成为中国首个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朱杨柱。新华社编制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防科大学子的身影闪耀其中。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副总设计师张柏楠、唐一华、张海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邹利鹏,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容易,以及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都来自国防科技大学。
翻开毕业学员名单,群星璀璨,他们连接成校史馆穹顶之上的“银河”,标记着时代坐标里国防科技大学人才建设的经纬。
从松花江畔到湘江之滨,从“哈军工”到国防科技大学,70年间,这所军校顶流走出了20余万名学子,涌现出75名两院院士、400多名高级将领、数以万计的知名学者。
为强军培养人才,这是国防科大70年不变的热望与追求。
如今,这份热望又焕发出新的光彩。
国防科技大学长沙校区。图源国防科技大学微信公号
一个个时代骄子在这里汇聚
一项项重磅科研在这里展开
一批批新时代强军战将从这里走出
70年,再启程
向着一流远航!
国防科技大学
70岁生日快乐!
责编:刘畅畅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