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杨斯涵黄京实习生张译文陈美余
“努力还是有回报的。”8月25日,在长沙市一中教学楼内,戴伟鑫笑着回顾了本次比赛的感受,两颗可爱的虎牙若隐若现。据悉,在刚刚结束的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戴伟鑫以全国第六名(湖南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并保送清华大学。一起来看看他和生物之间的故事吧。
转折:兴趣,走上竞赛之路
在戴伟鑫的课桌前,一本全英文生物教材半开着,记者好奇地用手比了比,足足有半个巴掌那么厚。“这是美国出版的《生物化学原理》,全英文版。”戴伟鑫告诉记者,最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攻克这本书。
回忆起刚刚结束的比赛,戴伟鑫的主教练李一杰有点意犹未尽,“闭幕式在一个会议厅内进行,555个参赛选手的排名是从最后一名数到第一名,念到第50名时,还没听到他的名字,当时我和戴伟鑫激动地抱了一下。”
是什么原因让戴伟鑫一路过关斩将?“生物就是我的爱好!”戴伟鑫斩钉截铁地说。
2021年,正值戴伟鑫初三毕业,一次偶然机会,他参加长沙市一中的夏令营,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生物竞赛。戴伟鑫表示,虽然自己从小就喜欢生物,但一开始选择生物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觉得自己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因为在他之前的认知中,竞赛需要很高的天赋,听起来就很困难,所以他一直以为自己无法胜任。
“在生物这个大类中,我对植物学比较感兴趣。”戴伟鑫表示,从初升高的那个夏令营开始,他对植物的眼光就发生了转变,从一个欣赏植物外观转向为更加科学和学术的探究。“看到一些植物会想一些很大的分类,还有他的适应自然环境一些特征。”
为了今年的比赛,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戴伟鑫便开始做准备。备赛之路漫长,但他并不觉得枯燥,“生物灵活性比较强,不想看书的时候还可以做实验。”为了更好地学习生物,戴伟鑫会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跟着李一杰去野外考察,比如去岳麓山认一些植物,采一些回来做成标本。
在得知自己进入国家集训队后,戴伟鑫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本来说给他可以放7—10天假,他自己却没有休息那么久,两三天就回来继续学习了。”李一杰告诉记者。
经验:给学习做减法,竞赛是场马拉松
“进圈了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名次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对于这次比赛获得的成绩,戴伟鑫显得有些淡定。这也与长沙市一中一直以来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一次考试分数完全不代表你的个人能力,我们一直是这么熏陶的。”李一杰告诉记者,在学校,更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戴伟鑫高二失误差点无缘省队,当年取30个名额,他考了20多名。而他今年参加全国赛却考了全省第一。“联赛排名靠后没有关系,与题目的风格有关系,进了省队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了,好好准备国赛,加油。”在李一杰的分析鼓励下,戴伟鑫不断向前。“本来我们也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对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过程中的一个自学能力,一个综合的发展。”谈及其兴趣时,戴伟鑫告诉记者,平时他也会刷抖音,B站,还自学了吉他谱。
学校: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2000年就已实现五大学科国际奥赛金牌“大满贯”
对于生物学科,长沙市一中生物学竞赛总教练陈新奇认为,生物学的知识面是比较广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从动物到植物到微生物,从宏观的结构到微观的基因分子等等,初学者往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生物是文科的刻板印象,但学竞赛的同学可能觉得其实更多是要理解,因为他们更多是偏应用,所以学生物的同学的话,那么就要来把基本知识掌握了之后,用理解、归纳总结推理的方法去学它。
“竞赛不是短跑,是一场马拉松。走竞赛之路的孩子自主性强很多,明白为谁而学。”陈新奇表示,竞赛选手与一般的学生相比,具备独特的特质和优势。他们思维敏捷,拥有出色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的心理状态较为稳定,能够应对压力和挑战。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出众。他们对于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对所学内容保持持久的兴趣。这些特质使得他们在学术中脱颖而出。
据悉,在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上,长沙市一中不仅只有戴伟鑫获得金牌,王烁、夏梓晨、丁小皓、蒋睿等4名同学获金牌,陈嘉骏、赵凝薰、周黎洋等3名同学获银牌,均获得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强基破格资格。
记者了解到,在长沙市一中,五大学科奥赛历年来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早在2000年就已实现五大学科国际奥赛金牌“大满贯”,是全国最早实现这一纪录的学校之一。“奥赛对于早期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陈新奇表示,自2014以来,学校每年都有学生获国家、国际奥赛金牌,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科学并致力于科学研究的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