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战地军医”如火的青春——记抗美援朝老兵、原志愿军第47军野战医疗三所司药郭云霞

2023-08-01 06:37:3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沙兆华] [编辑:刘茜]
字体:【

编者按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70余年前,在那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正义之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民族风骨,展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强权的钢铁意志,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建军96周年之际,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从今日起开辟专栏《致敬最可爱的人》,讲述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战斗故事,和他们忠诚奉献、捍卫和平的革命意志。敬请关注。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沙兆华

70多年前抗美援朝的烽火经历,如尘封的日记,89岁的郭云霞已很少提起。等老人再“翻阅”时,在朝鲜3年多时间,许多细节都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7月28日,记者来到长沙市老干部休养所,采访这位“战地军医”,听她诉说如火的青春。

以青春和鲜血保卫祖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我们一定要用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鲜血去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

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再度说起这段令人热血沸腾的誓言,仿佛穿越到70多年前。

1951年,郭云霞年仅17岁,在解放军第47军卫生学校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点燃了在场几百名青年的热血。

1934年,郭云霞出生在四川涪陵县(现重庆涪陵区),高中就读涪陵女中。在学校积极进步思想的熏陶下,1949年12月,“全班27个女生满腔热忱参军去了。”参军入伍,成为涪陵女中一道风景,郭云霞与姐姐郭云裳也在其中。

当时,军卫生部加强卫生干部的培养,创办了47军卫生学校。1950年2月,郭云霞调入军卫生学校药剂班,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951年2月,部队开赴朝鲜,郭云霞在志愿军第47军后勤卫生部野战医疗三所任司药。临入朝前,部队安排她留在后方不过江,郭云霞哭着表示要上战场,“太不符合我的理想了。”

配制注射剂,先往自己身上打

“葡萄糖配比是5%—10%,生理盐水配比是0.85%。”时至今日,老人都清楚记得这组配值。

野战医疗三所是47军的“野战医院”之一,承担着重伤员收容救治及转院工作,是守护战士生命的地方。

药品严重缺乏的当时,注射剂只能自己配,利用简陋的蒸馏器,蒸出蒸馏水,再配制成注射剂,这是郭云霞最主要的任务。

每天只能配制成15瓶左右,郭云霞必须时刻盯着,不敢马虎。一批注射剂配制出来后,郭云霞首先往自己身上打,确保安全后,才用在伤病员身上。

1951年9月,美军发动“秋季攻势”,志愿军严阵以待。

野战医疗三所驻扎在战场不远开外,当时没有房子做病房,靠着大家用小铁锹,在山间平地上一锹一锹挖出“战地病床”,为了给伤病员取暖,大家还在里面盘起了炕,每人每天要捡100多斤柴火。

战斗一打响,战场就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大家夜以继日投入到紧张战斗中。当身负重伤的志愿军战士从火线上被抬下来,郭云霞都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尽己所能精心救治。

“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教训”

“一支青霉素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太珍贵了。”每次战役前,军部只配发20多支青霉素,郭云霞将它们视为“宝贝”,小心翼翼保管。

一次,青霉素与药品、急救设备放在托运马车上,临行前,她特意将青霉素放在了中间。不想,马在途中受惊,马首昂起,青霉素不巧掉下马车。而郭云霞却没有发现,队伍向前走了许久,才发现青霉素没了。

“当时,整个人都吓倒了,紧张得不行。”郭云霞边哭边回头去找。万幸,半小时后,药剂在路边草丛里找到了。郭云霞急切地检查一番,发现没有一支破损,欣喜的泪水顿时盈满了眼眶。

“不敢想象,青霉素真的丢失,会引起多大的后果。这是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教训。”这个疏忽刻骨铭心,从那以后,郭云霞一直亲自背着青霉素,一刻都不敢大意。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郭云霞随部队驻守朝鲜东海岸,期间获朝鲜军功奖章,1954年10月回国。

1955年1月,她转业到桂林市人民医院药剂科,1969年10月,调入长沙市卫生局,1986年因病提前退休。工作30多年,郭云霞在医药卫生、科研教育战线上始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回顾一生,老人说:“十分平凡,只是做了那个时代青年人该做的,比起朝鲜战场牺牲的烈士,不值一提。”

(一审:谢振华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致敬最可爱的人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