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书记去调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口在哪里——邵东市委书记周玉凡专题调研当地龙头民营企业

2023-06-01 08:04:0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调研现场。张平华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郑丹枚

【调研主题】

邵东有两个响亮的名号——“民营之都”和“百工之乡”。一大批邵东人靠摆摊卖货、省吃俭用,创办民营企业,成百上千的民企成了邵东传统产业的主力。民企老板如何向现代企业管理者蜕变?如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这些问题关系着邵东传统产业的未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了邵东市委书记周玉凡此次调研的主题。这次调研一方面收集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清单,借调研的机会现场交办;另一方面向企业问计,破解邵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题。

【把脉问诊】

5月13日至14日,记者随周玉凡调研湖南省五阳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湖南省醇龙箱包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衡科铝材有限公司和湖南晨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这几家当地龙头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在新“风口”艰难前行。

从老板到高管,观念一变富路宽

5月13日上午,车还没进五阳塑胶的厂门,周玉凡示意司机停车,他认真查看起周边路况。五阳塑胶的厂门设在320国道旁,平时过往车辆多、车速快,存在安全隐患,应在该路段设置减速带和安全标示牌。

交办好问题,周玉凡大步流星走进厂区。五阳塑胶负责人李学军迎了过来。

李学军农民出身,从家庭作坊做起,把企业做到了塑胶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塑胶产品涵盖600多个种类,年产量3000多万件。

该企业进城入园不久,厂房、设备刚投入使用。“周书记,企业入园扩大再生产后,遇到最头痛的问题是人才招聘难、引进难、留住难。”李学军一边介绍经营情况,一边反映问题。

两人在车间交谈起来。

“企业员工现在是几个小时工作制?”

“一线工人是12小时工作制,24小时两班倒。”

“员工食宿怎么解决?”

“午餐给员工叫盒饭,晚餐员工自己解决。”

……

听完李学军的回答,周玉凡表情有些凝重。

周玉凡突然停了下来,指着塑胶桌椅生产线说:“李总,这可不行啊,太危险啦!”循着所指的方向,只见一个个塑料凳产品直接从3米高的生产平台扔下来,“哐当”一声摔在地上,再进入下一个流程。李学军只能点点头,他也找不到解决办法。

周玉凡转身对邵东经开区负责人说:“请你们对接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请专家帮助企业优化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安全生产不能马虎。”

周玉凡接着对李学军说:“企业要想办法用待遇留人,尽快把食堂和职工宿舍办起来,员工长期吃盒饭怎么行?观念要转变,不能还是以前作坊老板的观念。”

前往下一个企业调研的路上,周玉凡向记者介绍邵东传统产业的“发家史”——3层小楼,一楼做店铺,二楼做库房,三楼住宿,邵东人称其为“三合一”的家庭作坊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诞生了第一代创业者群体,打下了小五金、打火机、皮具箱包、中药材、印刷包装等五大传统产业基础。这些家庭作坊越做越大,必须向现代企业转型,邵东大批家庭作坊开始集体进城入园(园区)。

“李学军是农民企业家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从老板到高管,不只是角色的转变,还应该在观念上转变,观念一变富路宽。”周玉凡说,为引导企业家尽快转变观念,进入新的角色,邵东制订了统筹推进企业“小升规”“防退规”实施方案、“四上”(规模以上工业、商贸、服务业、建筑业)企业入库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旨在帮助邵东企业家转变观念。通过对五阳塑胶的调研发现,需要政府系统去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转型升级“第一脚油门”怎么踩

醇龙箱包负责人李刚清是新生代青年企业家,靠“前店后厂”的家庭箱包作坊发家。后南下广州、深圳,接触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李刚清曾说,自己想做一条搅动邵东传统箱包产业的“鲶鱼”。他投资2.6亿元兴办现代化箱包企业,本人当选为邵东箱包协会的会长。

周玉凡问李刚清,邵东箱包产业转型升级“第一脚油门”怎么踩?

“人才是第一资源,恳请政府支持协会,筹建箱包行业培训学校,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跨境电商运营人才。”李刚清说。

“你提出的箱包培训学校正在筹建。我们在研究成立箱包原材料产业园,打通箱包上下游产业链,不但扶持你的项目上马,政府还打算送你一程。”周玉凡又叮嘱:“你们发展还可以更快一些!”

周玉凡介绍,邵东正培育发展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如以亮国科技为龙头的隐形眼镜生产基地,以晶博光电为龙头的手机盖板玻璃生产基地,以醇龙箱包、阳光8点为龙头的箱包生产基地,以五阳塑胶为龙头的塑胶生产基地,以中通快递为龙头的现代智慧物流园,以京东集团为龙头的乡村振兴数字产业园。传统产业龙头舞动天地宽广。

在衡科铝材,周玉凡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提出的土地征拆、电路增压等问题照单全收,现场将问题交办给邵阳经开区和供电公司。衡科铝材负责人刘祖社与周玉凡是老熟人,“刘总,企业提出的问题会马上落实;作为老朋友提醒你,不要蒙着脑壳自己搞,要在产品升级上下功夫,在市场占有率上做文章。”周玉凡说。

周玉凡来到湖南晨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中联重科、中国船舶重工供应商。此前由于企业厂房老旧、生产面积不足、设备需要迭代等原因,于2016年搬到邵东,并于去年6月启动增量扩能项目,目前已完成2栋厂房建设、1栋厂房基础建设,今年3月投入试投产。

该公司负责人卿跃文说,希望政府能尽快将公司西边的一条城市道路修通,方便企业货物进出。周玉凡对企业反映的用水、用电问题,逐一进行了交办,并对卿跃文说:“办企业钱要用在刀刃上,项目扩建后,要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来管理,管理要向中联重科这些大企业看齐。”卿跃文点头说道:“相比其他城市,邵东的产业基础也很不错,我想依靠邵东既有的产业基础,打造邵东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

【调研感言】

助力民营企业爬坡过坎

邵东市委书记 周玉凡

邵东市有1300余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和1.9万多家法人企业。民营企业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100%的外贸出口。

得益于过去的政策红利,邵东民营经济借势而行,从最早的家庭作坊到现代工厂,从模仿到创新,从电商到数字经济,书写了创富神话,成就了一批老板。但民营企业未来要爬的坡、过的坎会更多。是折戟沉沙还是迎难而上,关键要把握住当下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大风口”。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企业融资、人才招聘、基础设施、土地调规及办证、产业链配套、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会有“拦路虎”,也会有“绊脚石”。接下来我们将和这些企业共同努力,打“虎”移“石”,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其排忧解难,助其爬坡过坎。

【随行随笔】

重新认识邵东人

曾佰龙

随邵东市委书记周玉凡调研过程中,发现他和企业负责人并无太多客套话,熟络得像一家人。对企业的生产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并能实时提出中肯的意见,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记者也看到了邵东亲清的政商关系和传统产业转型的新希望。

邵东土地贫瘠,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穷则思变的邵东人很早就开始下海经商。不少邵东人抓住市场经济大腾飞“窗口期”,做生意发了家。全市户籍人口将近130万人,做生意的人超过40万;有10万人将生意做到越南、泰国、缅甸、澳大利亚等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邵东人将小生意做出了大名堂,其生产的箱包、打火机、皮鞋等小百货,以及老虎钳、扳手、锤子等传统小五金,没有太高的科技含量,依靠薄利多销,市场份额在全国数一数二。

调研五阳塑胶、醇龙箱包、衡科铝材等企业时,企业家分享了许多创业故事,记者重新认识了邵东人。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是从摆地摊、开家庭作坊发家,积累了原始财富,一步步将企业做大做强,逐渐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今这些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是折戟沉沙,还是迎难而上、守住家业,都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家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邵东企业家身上有着百折不挠的韧劲和通时达变的智慧,这一特质让人们看到了邵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希望。

【调研之后】

邵东市委办根据两次调研摸底情况,整理出6个方面共15个问题。5月13日晚,将问题交办给邵东经开区、市科工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供电分公司、黑田铺镇、两市塘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交办问题不过夜。

5月14日8时,邵东市委办牵头,督促跟进问题交办,落实进展情况,电话联系企业跟进办理进度,部分问题限期1个月内解决。

随后,周玉凡主持召开邵东市委常委会,表示要举一反三,由各产业链“链长”牵头,派精干力量到企业、项目现场,开展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清单制销号管理。

湖南日报全媒体将持续关注邵东民营经济,持续跟踪报道问题的解决进展情况。

(一审:蒋宇 二审:余画 三审:谢峰)

相关专题:我随书记去调研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