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转改”——记者一线见闻】“外卖小哥”:风一样的速度 火一样的热情

2023-05-26 06:56: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颜斌 郭立亮 朱玉文] [编辑:刘畅畅]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颜斌 郭立亮 朱玉文

对于“外卖小哥”,我们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我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天天可以看到他们骑行的身影,经常接到他们送来的热饭热菜。他们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成为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说陌生,我们大多只是透过头盔感受他们的笑容,与他们的联系只是那一串长长的电话号码。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骑士服里包裹着怎样的快乐与幸福、苦恼与困惑、欣喜与感动?

5月24日,记者来到长沙市天心区先锋街道中海环宇城,与“外卖小哥”一起送外卖,聊家常,感受他们风一样的速度,火一样的热情。

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是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风一样的速度

“来单了。”9时刚过,“外卖小哥”陈伟豪一打开接单平台,3分钟不到就接到了订单。

不到一刻钟,陈伟豪的同事都接到了单,工作点位见不到一个“外卖小哥”。

陈伟豪和他的团队一共有60人,工作时间从早上9时到晚上9时,接单主要是在以中海环宇城为中心的3公里范围内,配送则在5公里范围内。

上午11时到中午1时,下午5时到7时是配送的高峰时段,“外卖小哥”一人一天要接40到50单,其中七成单量都集中在这两个高峰时段。

下午2时,“外卖小哥”陆续回到红色驿站错峰吃饭、休息、补电。这个驿站离工作点位不远,由先锋街道打造,桌椅、饮水机、医药箱、报刊、充电桩等一应俱全。

陈伟豪和彭瑾皓在站点西侧的电动车“换电站”换好电后,也进到驿站休息。

24岁的陈伟豪是益阳市桃江县人,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做“外卖小哥”,至今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送外卖,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你要有点悟性,会统筹,哪里接单,接几单,哪里送单,走哪条线路,接单前你都要想明白。只有这样,跑单才能快。”陈伟豪在团队里跑单能力强、业务熟练,被誉为“单神”,他对如何跑单颇有自己的见解。

隔着头盔,也能感受到“外卖小哥”的笑容与热情。

一进驿站,彭瑾皓就给手机充电。记者注意到,他用的充电线特别粗。“这种粗的充电线质量好,充电又快。我们的手机接单、导航,经常要充电,细线容易坏。”彭瑾皓前两天摔了一跤,不太严重,只休息了一天,又开始跑单了。“没有哪个跑外卖的没有摔过跤,新手使用电动车不熟,遇到下雨天,都有可能摔跤。”彭瑾皓说。

休息了20多分钟,他们又出发了。晚上7时,陈伟豪和彭瑾皓再次回到驿站休息。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但终究没有下下来,两人多少有些遗憾。他们说,最喜欢严寒酷暑天、下雨下雪天,天气越差单越多。

还没到下班时间,陈伟豪今天已跑了近40单,手机上显示步数已到25000,电动车里程数为160公里。他说,2万多步是常态,他有过一天36000步的记录。

刚刚吃过晚饭,彭瑾皓就接到了一个送药的单。

“送药要快。”彭瑾皓来不及和记者打招呼,风一样消失在夜色之中。

火一样的热情

去年年底疫情期间的一个夜晚,彭瑾皓接了一个送药的加急单,客户告诉彭瑾皓,家里老人生病,着急用药。

彭瑾皓把所有的单都先停掉,第一时间把药送到客人手中。

争分夺秒送单。

客人先是打电话感谢,然后又在用户点评时写了很长的一段走心的话,这让彭瑾皓感动不已。

“其实,客人说一声谢谢,我们就非常开心了。”彭瑾皓说。

彭瑾皓是长沙本地人,工作的点位也在自己家附近。他回忆起刚刚入行时送过的单。当时,彭瑾皓将单送到自己所住的小区,客人一出来接单,没想到竟是自己的同学。

“我有点小尴尬,不过,我的同学还是非常大方,给我打了好评,还打了个赏。”彭瑾皓说,现在已经习惯了,送外卖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彭瑾皓现在遇见熟人,已经感觉很正常了,只是不能和熟人聊太久。人不急,单急。

陈伟豪的女朋友现在正备考研究生。5月20日,陈伟豪给好几个客户送了花。

女朋友问陈伟豪,给她送点什么。陈伟豪回答得很干脆:送个大红包。

也有“外卖小妹”。

“没有时间给自己的女朋友送东西,尽在给别人的女朋友送外卖了。”让陈伟豪很感动的是,女朋友对自己的工作很理解,也很支持,这份支持给了他很多温暖。

晚上8时30分许,这个团队年龄最大的骑手、39岁的陆巍送完最后一单也来到了驿站。

陆巍来自岳阳,在长沙已经买房落户。“房子有房贷、孩子在长沙上小学,父母也需要照顾。”陆巍感叹,所幸的是,这份工作既能给别人生活带来方便,也给他这个中年人,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份安全感,只要跑得动,他会一直跑下去。说到收入,他说,只要肯跑,还是比较可以,也比较稳定。

(一审:熊泊宇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相关专题:深化“走转改”——记者一线见闻

今日热点
焦点图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