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柿竹园公司井下打钻机器人正在作业。通讯员 摄)
华声在线5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范警元)记者今天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今年,我省加快推动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调动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省非煤矿山开始“脱胎换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取代人工,成为出矿、打钻等非煤矿山作业危险岗位上的“工作能手”。
我省现有非煤矿山1639处。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以机械化减员增效、信息化资源共享、智能化辅助决策为目标,利用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实现采掘工作面少人或无人操作,重点和高危岗位实现机械化或机器人作业,井下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及远程监控。通过智能化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矿山装备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实现关键地点和重点部位重大安全风险可实时识别、精准研判,全面提升非煤矿山本质安全水平。
“井下装卸出矿、打钻曾是非常危险的工作环节,容易引发扬尘和塌方等生产安全事故。”省应急管理厅非煤矿山处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机器换人,由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安全隐患大大减少。
5月25日,记者在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柿竹园公司)智能矿山平台控制中心看到,两名工作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通过键盘远程“指挥”两台机器人在东坡采场进行井下打钻作业。“就像在电脑上打游戏一样,万一出现事故,也不会有人员伤亡。”柿竹园公司智能矿山平台一名操作员说。
我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分三个阶段推进。今年,将力争建成5至10家首批智能化非煤矿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柿竹园公司和辰州矿业有限公司、双峰海螺公司等非煤矿山企业发挥主动性,加大投入,在通风、排水、配电等固定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在井下装卸出矿、打钻等危险岗位实现了机器人作业和视频监控。
责编:刘茜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