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央媒看湖南丨辣椒花开(逐梦·走进美丽乡村)

2023-05-18 11:15:51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洪晓懿]字体:【
天麻麻亮,杨意红就起床了。洗漱过后,在屋边转一圈,活动一下筋骨,然后拿着洒水壶,给院子里的花草浇水,用剪子清理枯黄的枝叶。花草茂盛,花开满枝,他心情格外舒畅。

天麻麻亮,杨意红就起床了。洗漱过后,在屋边转一圈,活动一下筋骨,然后拿着洒水壶,给院子里的花草浇水,用剪子清理枯黄的枝叶。花草茂盛,花开满枝,他心情格外舒畅。

吃过早餐,他慢悠悠地出了门,向他的辣椒研发基地走去。基地离家不远,一里多的路程。沥青公路在薄雾中延伸,路边开着各种颜色的花,立有辣椒形的路灯和雕饰,这是湖南浏阳葛家镇为打造辣椒小镇而精心设计的。

到了基地,太阳还没出来。四周安静,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香味,田间不时能看到忙碌的身影。

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

杨意红推开钢架大棚的门。大棚里,工厂化育苗温室一个、联栋温室五个、冬暖式日光温室五个,主要用来育苗和育种。新苗已经移走了大部分,还有小部分等着移栽。辣椒种在盆子里,盆子整整齐齐地搁在架子上,跟昨天相比,枝条上的花朵更多了,细细的洁白的朵儿在冲着他笑。他弯下腰嗅了嗅,似乎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他踩着松软的泥土,在大棚里走了两个来回,脸上露出了笑容:辣椒长势良好,温度和湿度刚合适。他不用去看那些智能化的监测设备,光凭感觉,就足以确认——八十二岁的他,已经和辣椒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村子里的老老少少都很敬重杨意红,见到他老远就打招呼。杨意红在上世纪50年代就爱上了农业科技,与几个年轻人创办青年试验农场,担任过公社农技员。80年代,他组织农民种西瓜,间种辣椒,包制种、技术、销售。浏阳属于山区,温差大,本地辣椒挂果期不长,供应市场的时间短,收益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组建了浏阳市果蔬协会,带领乡亲们远赴气候适宜的海南种辣椒,规模最大时种植面积超过四万亩,每年运回来辣椒十多万吨,不少农民靠此增收、致富。他成功培育出数百个辣椒新品种,有数十个品种通过了审定在各地广泛种植,因此名动一时,还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不少人称呼杨意红为“辣椒大王”,杨意红不以为然:“我不是什么‘大王’,在培育辣椒品种的路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失败的。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去尝试。”在海南种辣椒的那段时间,杨意红一直惦记着老家葛家镇。葛家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油菜。这些农作物在整个浏阳和周边县市随处可见,这让葛家镇的农业缺乏竞争力。杨意红一直想回老家种辣椒,带领村里人致富。但由于气候的问题,产量上不来,价格又低,没人愿意种。

能不能培育一个新品种,适应温差,夏秋两季都能挂果?这样产量上来了,效益好了,大家就会愿意种。

有想法,就要去尝试,这是杨意红的性格。2008年,他将海南的基地交给儿子杨以龙,自己回到老家葛家镇建起了实验大棚,目的就是为了引进新的品种,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育。两年后,他的孙子杨剑锋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谢绝了多家农业公司的邀请,毅然返乡,成了杨意红的得力助手。

培育一个新品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时间、精力和大量资金的投入。那段时间,祖孙俩天天待在大棚里。育种注定是一场长跑,果型、长度、口感、抗性等,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选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几百株辣椒里面,符合育种条件的只有一两株,至少要经过两三年的选育才能完成一轮提纯复壮。提纯复壮每过几年就要进行一次,否则就会出现退化,比如辣椒的长度缩短,或者抗病力降低。

无数个挥汗如雨的白天,无数个钻研总结的夜晚,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和试验,杨意红终于培育出了他梦寐以求的优质品种。这种与普通辣椒果型有明显差异的线椒,果皮皱皱褶褶,外形很像鸡肠子,吃起来口感软嫩,辣味香浓,抗病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夏秋照样结果,能实现错峰上市,市场竞争力非常强。

2018年,杨意红为葛家镇量身培育的“葛家鸡肠子辣椒”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那天,杨意红让孙子给他拍了张照。照片中,他蹲在自己培育的鸡肠子辣椒树边,手扶着辣椒的枝丫,侧过头望着长长的辣椒,皱纹舒展,像个孩子似的咧着嘴笑……

挨个看完几个大棚,杨意红接到了金源村的电话,请他去他们村里的辣椒基地指导,说一会儿开车来接他。杨意红乐呵呵地说:“不用来接,我叫剑锋开车过去。”只要说是去看辣椒,杨意红就特别高兴。他现在的身份是葛家镇辣椒种植技术顾问,他很看重这个身份,并不因为没有一分钱的薪水而懈怠,反而干得十分认真:“我这个年纪了,还能为乡村振兴出点力,感到很开心。”

坐着孙子开的车,杨意红很快到了金源村,几位村干部已经在等他了。辣椒基地就在村部门口,一片大棚看不到头,这些大棚都是在杨意红的指导下搭起来的。下车后,杨意红问:“是有什么问题吗?”村干部笑着说:“没啥特殊情况,就是想请您看看。”杨意红也会心地笑了。这种情况常有,每个村的基地和农户承包的大棚都这样,即使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隔一段时间也要请杨意红去看看,只有他看了才放心。

金源村是葛家镇打造辣椒小镇的一个点。这几年,葛家镇充分发挥鸡肠子辣椒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推进辣椒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金源村从前年开始种植辣椒,现在有三十五亩大棚。村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起垄、栽种、除草、施肥所需的劳力,村干部亲自上阵,其余的在本村招人。活儿不算太累,村民干一天能拿到一百多元。在去年天气干旱的情况下,辣椒还是获得了丰收,亩产达到了三千斤。因为是错峰上市,销路特别好,长沙的大型超市及一些中高档餐馆纷纷上门采购。最后算下来,除掉发放工资和肥料、土地流转等成本,每亩的利润超过一万元。光这一项,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四十万元。

有了钱,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近两年,村里给村道安装了路灯,新建了图书室、篮球场、网球场和健身场所,添置了健身器材。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创业、阅读、健身。在村民们看来,这些变化的发生,都是种鸡肠子辣椒后的事情。

杨意红和杨剑锋进入大棚,一路看过去,不时蹲下来,伸手扶着辣椒树仔细观察。辣椒长势不错,枝丫粗壮,叶子绿得发亮,很多已经点上了花苞。杨意红边看边对村里的管理员说:“前一段落了很多雨,这里面有些潮湿,要注意通风。趁天气好的中午,时间控制好,不能超过三十分钟,时间长了,温度降低了,对生长不利。最好控制在二十到二十八摄氏度。”走到另一个大棚,他打量了一会儿说:“这个沟还得挖深一点,以防暴雨天水漫上垄,辣椒怕水,水淹过根就会腐烂,活不成了。”这样一路看过去,边走边提出自己的建议,管理员在一旁不停地点头。总体上,杨意红感到很满意:“辣椒长得好,今年又会是个丰收年。”听他这样说,村干部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辣椒种植大户彭梦阳听说杨意红来了,也要请他去看看,把把脉,做下指导。彭梦阳当年跟着杨意红去海南种过辣椒,他建房子、供女儿在长沙读书、买车,都是靠种辣椒赚的钱。他平时有些木讷寡言,但一说到辣椒,脸上便神采飞扬:“搭棚,起垄,我都是自己搞。有时候实在忙不过来,得请十几个人做事,每天发工资都要不少钱。”妻子王淑珍是个开朗的女人,她一边帮着丈夫打理地里的活计,一边照顾年迈的婆婆,忙碌之余,还经常发短视频,拍的都是自家的辣椒。她很骄傲地说:“我的账号有不少粉丝,有人私信我买辣椒,我都把辣椒卖到上海啦。”靠种鸡肠子辣椒,彭梦阳家里每年收入二十多万元。

从彭梦阳的大棚出来,已近中午。杨意红叮嘱杨剑锋:“下午约了镇乡村振兴办的同志去玉潭村拍视频,别忘了。”杨剑锋笑着说:“爷爷放心,没忘呢。”

杨意红身体健朗,吃完饭稍事歇息,便赶往玉潭村。玉潭村去年种了十五个大棚的鸡肠子辣椒,前八个月共采摘了三万多斤,随后又利用温控大棚种植了一万余株,专供冬季市场。仅辣椒一项,为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增收二十五万元。葛家镇各个行政村的辣椒基地,如今在镇政府的主导下实行联动,统一品牌、统一平台、统一市场运作、统一种植、统一价格。为了把鸡肠子辣椒做成特色品牌,镇乡村振兴办特意安排了人员定期拍摄视频,利用网络视频平台进行推广,偶尔也进行直播,隔一段时间邀请杨意红参与。视频主要是讲述鸡肠子辣椒的故事,从播种到成熟,展现每一个环节,让网友看得明白、买得放心。下午的拍摄有些慢,一些细节来回拍了好几遍,拍完视频,大半个下午已经过去。

离开玉潭村的辣椒基地,杨意红准备回家。对他来说,这样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只是众多日子中平常的一天。在他的生活中,辣椒像是个轴心,每一个日子都围着辣椒在转。

车在村庄中穿行,阳光斜照着田野和远处的山峦。草木葱茏的四月天,到处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而在杨意红的眼里,最美的最看不厌的,还是洁白如雪的辣椒花……

版式设计:张丹峰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