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谁挥画笔描山水——常德以高质量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3-05-08 06:56: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姜鸿丽 卓萌 鲁融冰] [编辑:刘茜]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姜鸿丽 卓萌 鲁融冰

通讯员 唐家新 舒敏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中,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

昔日被欧美黑杨盘踞、水质恶化的西洞庭湖,通过系统治理,整体修复,已是岸芷汀兰、湖清水秀、鸥鸟翔集,再现“半边天色半边湖”的美丽景致。

常德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重塑西洞庭湖的山水底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系统保护修复,还游鱼飞鸟水清河畅

西洞庭湖国际湿地,是长江和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国家重要物种资源库。

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序种植欧美黑杨,如同湿地抽水机,侵蚀候鸟栖息地;投肥养殖珍珠,过度捕捞,导致西洞庭湖水质恶化,生态功能退化。

清理欧美黑杨,给生态补水保水,整治洲滩和水环境,修复生态岸线,推行湿地保护立法……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岸线、洲滩及缓冲区、实验区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湖南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试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区域内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17年清除欧美黑杨,历时3年系统修复治理,西洞庭湖从伤痕累累到水碧草青、候鸟归巢。现已记录到维管束植物424种、鸟类226种、鱼类112种、底栖动物65种、两栖动物13种、爬行动物20种、哺乳动物26种,是我国淡水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长江流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

常德致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系统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编制《常德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一核两带五片区”的生态修复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自然资源会同发改、财政、生态环境等各系统握指成拳,协同推进全领域、全空间治理。

从去年开始,湖南实施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常德市统筹实施四水尾闾水环境水生态修复工程、武陵-雪峰山历史遗留矿山与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四口水系连通与面源污染生态拦截三大工程15个子项目,重构洞庭湖区域以水系为纽带的“湖体-湖滨-农田-森林”生态安全格局,还游鱼飞鸟水清河畅、山青林翠。

根治沉疴顽疾,居民开门见绿畅快呼吸

4月底,记者走进常德市鼎城区石板滩镇兴隆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田园好光景:早稻秧苗长势喜人,油菜籽粒饱满,满山油茶郁郁葱葱……

5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石板滩镇蕴藏大量石煤资源,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粗放开采,生态环境惨遭破坏。

“村里没有一口好水,没有一条好路,也没有一块好田,连空气都呛人。”石板滩镇兴隆桥村党总支书记曾勇说,混着煤渣的酸性含重金属废水流入农田和池塘,农作物绝收,鱼虾灭绝。石煤自燃产生的高温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熏死成片的油茶、果树。

2018年,常德打响石板滩镇石煤矿区整治攻坚战,系统治理污水存量达470万立方米的8个受污染水体、7处废石堆和开采形成的6处地质灾害隐患。

“当时,石煤矿区整治在全国都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向进介绍,常德摸索制定“锁水、控源、截流、治污、监控”治理思路,采取科学的治理方案,累计达标处理矿区废水(含降雨)700余万立方米,建设截排导流沟渠15.4公里,回填覆土500多万立方米,生态复绿600余亩。

历时3年,石板滩石煤矿遗留矿坑整改问题彻底销号。黑水坑经过修复治理,如今碧波荡漾;曾经裸露的山体上,植被生长茂盛,与太阳山森林公园连成一片“绿海”。该矿山的整治示范,带动全市32家石煤矿山整改。该案例与津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案例,一同入选全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根治沉疴顽疾,还须重拳出击。两年前,澧县闸口碎石场非法越界开采石灰石,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澧县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最终,该碎石场承担生态环境损害区域修复费用53.7万元,成为该市探索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首例。

转换生态价值,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暮春,位于临澧县新安镇胡家湾矿区的临澧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区,满眼绿意,小叶女贞、刺槐、苎麻等,将厂区装点得如城市公园。

新开采的矿区,工人正在修复边坡,清除危岩,用钢钉将植生袋固定上坡,这里将孕育一片新绿。该公司生态修复技术员李文杰介绍,开采过的岩壁多碎石,植物难以附着。采用植生袋,植物根系从植生袋中伸出,深入岩块缝隙,牢牢抓住土壤岩块,固定水土,能形成长期稳定的乔草灌生态群落。

临澧县新安镇是省内最大的石灰矿产区。过去矿区环境差,行人车辆路过,带走一身灰;村民洗了衣服,都不敢露天晾晒。

2019年,临澧县为推进矿业绿色转型发展,把18个小矿整合成胡家湾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由湖南临澧南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摘牌开采。

边开采、边复绿。该公司矿山资源安全环保部经理胡宗元告诉记者,上半年生态修复任务2.1万平方米,为了确保植物的成活率,要在入夏前完成栽种。到今年6月,矿山累计修复面积将达14.2万平方米。

常德致力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桃源县郑家驿镇麦家河村,村民吴艳谊指着一片油菜地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家黏土砖厂,荒废多年。生态修复后,废厂区变成了金土地。

去年,桃源县因地制宜,对该地块宜耕则耕、宜林则林,通过土地平整、沟渠、道路整改,修复旱地26亩、林地15亩。该地块轮种油菜和富硒红薯,年收益达5万多元。

在西洞庭湖国际湿地,以青山湖候鸟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观光带,去年接待游客1.4万人次,综合收益710万元,形成常德野生动物世界—汉寿蔬菜公园—西洞庭湖国际湿地候鸟公园黄金旅游线路;汉寿培育绿色生态农产品,发展生态农庄、芦菇种植等绿色产业,周边居民去年家庭平均收入达15万元以上,湿地保护与开发、生态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改善“水环境”,激活“水资源”,带动“水经济”。津市的水系综合整治和水美乡村建设,创新“水生态修复+旅游+研学”发展模式,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康养旅居项目,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关专题: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