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出性格鲜活的母亲形象 ——评长篇小说《青蒿·母亲》

2023-04-14 09:00:3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朱格林]
字体:【

余三定

胡铮良的长篇小说《青蒿·母亲》,通过描写一位母亲坎坷的大半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虽备受磨难但仍执着、有韧性、充满爱心的母亲形象。这位母亲富有生动的个性,又有广泛的代表性、概括性,我们透过这位母亲的坎坷人生经历,可以窥见到上个世纪中后期至本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生动状貌和变迁发展的历史。

《青蒿·母亲》中的母亲兰妮,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中国母亲形象。首先,兰妮经历了许多苦难。兰妮出生时她的母亲因难产而死,不久其父亲也被日本鬼子打死。兰妮成了孤儿,完全靠自己年老的外婆带养,吃着米糊长大。后来兰妮又被大舅外公和大舅外婆瞒着老外婆送给别人做养女,幸好被老外婆带回了;继而她又被送到姨外婆家做养女,又跑回了老外婆身边。这就是幼小的母亲兰妮的苦难经历。

稍长大一点后兰妮就开始为家里挑水、砍柴,劳碌奔波,后来又遭遇毒蛇咬伤,经多方救治方愈。母亲16岁那年就与离婚、有一小孩、又比自己大很多的王之伦结婚。婚后虽然丈夫对她很好,但一直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只是母亲从无怨言。历经苦难,但又不怕苦难,执着生存,这是这位母亲留给我们的最深刻印象。

善良、仁慈,对人充满真诚的爱心,这是这位母亲的另一个侧面。母亲对老外婆、对几个舅外公和舅外婆,对自己的公公婆婆,对丈夫等都充满真情和爱意。对丈夫与前妻所生的女儿顺儿,虽然开始有些接受不了,但接受下来后,就对顺儿充满了真正的母爱,正如作品所写的:“两母女还真合得来,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对于自己所生的三个儿女,母亲则无私奉献,倾心培养。

明事理,有意志,有毅力,是母亲性格的第三个侧面。大舅外婆原来的丈夫是跑到台湾去了的国民党军人,上世纪50年代,大舅外婆将一些情况告诉了母亲,但要母亲保密,母亲就一直保密着。后来,大舅外婆在政治运动中被抓去活活打死。大舅外婆为了不因自己影响亲人,临死前嘱托母亲和父亲,不要将她的情况告知亲人,母亲一直守口如瓶,直到几十年过去进入新时期后,才选择机会将真相告知了大舅外婆的儿子。

作品中除了母亲的形象塑造得颇为成功外,其他众多人物形象也都富有性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青蒿·母亲》描写的历史跨度有近四分之三个世纪,横跨中国的现代和当代,从作品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变化发展的鲜活图景和生动画卷。如一九四二年刚过完春节,日本兵进了洋溪村抓壮丁。外公本来是躲掉了的,但又鬼使神差地来到了镇上的赌坊,结果被日本兵抓走了。没过几天,有人发现外公被日本兵枪毙在岭坡坳上。时势的艰难,日军的残暴,生活的严峻,都在这里显现了,我们由这“一斑”窥见了抗日战争的“全豹”。

从艺术描写的角度看,《青蒿·母亲》很注重故事的生动性,作品在故事描写中塑造出了鲜活的人物性格,生动的故事描写也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如作品开头第一章“神奇小女婴”,写外婆因过度劳累而致早产,先生下来一个男孩,夭折了;后又生下来一个女孩(就是母亲),虽然活下来了,但外婆却因此丧命。这个过程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读者情不自禁地会为人物的命运而担忧、而感叹、而悲伤。

作品的景物描写也很为清新、简洁、精彩。第十二章写母亲在参加欢送满舅外公参军去抗美援朝后,有这样一段描写:“十月,丝涓河岸的柳丝早已有些枯黄,水流发出阵阵呜咽。母亲泪已决堤,心完全沉落,好像已经完全被掏空。但望着欢送抗美援朝士兵的如潮的人流,母亲觉得那次送满舅外公参加解放战争的情景和现在是惊人的相似。”人物的心情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情与景有机交融。

(《青蒿·母亲》,胡铮良 著,现代出版社出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