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讲二十大》:“湘派”电视理论片的轻量化探索

2023-03-03 21:39:31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洪晓懿]
字体:【

为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台)策划推出了一档生动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系列短片《十讲二十大》。节目一共10集,每集约5分钟,2月22日起登陆湖南卫视晚间730时段,每日播出一集,风芒和芒果TV同步上线热播。该片由风芒团队制作,以短视频的形态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提法,将深奥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是湘派电视理论片轻量化表达的又一次新尝试。

截至3月3日《十讲二十大》圆满收官,节目在湖南卫视晚间黄金档首播后,平均收视长沙市场第1、全国省级卫视排名第2或第3,国家广电总局CVB大数据显示收视率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二。《湖南日报》、新湖南、红网、华声在线、《长沙晚报》、新浪、网易、腾讯、搜狐、今日头条等全国、全网超200家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对节目进行转载播发,相关短视频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播出,全网总阅读量已超2.6亿。众多网友点赞留言,有网友称其“通俗易懂,突然发现其实理论就在我们身边。”“主持人姐姐太亲切了,像讲故事一样,把理论讲得好透彻。”“第一次看见竖屏的理论解读,几集看下来意犹未尽。”

以中位视角“致广大而尽精微”

《十讲二十大》摒弃了传统的理论片视角,而选择以中位视角切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中选取了十个既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又关联社会民生的话题。10个话题分别是:新时代十年变革“变”在哪?为什么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如何应对“黑天鹅”与“灰犀牛”?为什么要开辟发展新赛道?“行天下之大道”是条什么道?“大党独有难题”究竟难在哪?为什么抗打压能力是领导干部的一块“磨刀石”?为什么我们要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所谓中位话题,是指向上可以延展到宏大叙事,向下可以深化为人民群众可知可感的细微日常。例如《如何应对“黑天鹅”与“灰犀牛”?》,这一话题聚焦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小到个人、家庭的工作和生活,大到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可能面临的共同危机,都需要我们以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应对。从“新时代十年变革‘变’在哪”到“为什么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十个话题让深奥的理论深入到了大众的生活。

以鲜活事例拨动观者心弦

细节最生动具象,真实最拨动心弦。《十讲二十大》中选取了极致、动人的故事与细节,重现了许多重大事件的生动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生动鲜活、立体丰富的画面。例如,短片在解读“开辟发展新赛道”这一话题时,生动讲述了1992年钱学森教授提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样具有先见之明的布局,今天我们单是广东省的新能源充电桩数量就达到了美国的3倍,在新能源发展的赛道上超越了美国。不需要过多的大道理灌输,一个故事便传达了开辟新赛道的重要意义。从一瓶清澈的黄河水看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到“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的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三年就解决了“偷渡”的老难题;再到中国的“和平方舟”救助高危产妇,出生的婴儿被取名为Chin(孟加拉语义为中国)……这些故事让理论鲜活起来,也让理论与观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在共振的心弦中,理论走进了内心。

以短视频语态触达年轻受众

理论如何吸引年轻人?曾有一些理论片借鉴互联网语言试图打破与年轻人的隔膜,然而换汤不换药的语态仅仅加上几句网络流行语,并不能真的走进年轻群体。《十讲二十大》从形式上打破宣讲的高姿态,大胆借鉴短视频语态,以不失庄重的互联网气质、充满讲述感的主持人、青春新颖的后期包装,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播出上,更是选取了横屏与竖屏两种产品形态,在电视端与手机端同步传播,构建起更广泛、更立体的传播矩阵。

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前夕,《十讲二十大》的热播,将助力掀起新一轮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相关专题:十讲二十大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