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墨林三千里 愿为引路人

2022-10-31 08:54:4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茧 李曼斯] [编辑:刘茜]字体:【  
村里的文学书法传习所教室灯火通明,30名农民学员刚刚结束当晚的书法课,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谭诗华,兴冲冲地推开大门,向大伙宣布:“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我们沙洲村村民要牢记党恩,永远跟党走。

多年来,书法家曹隽平坚守公益“文化扶贫”之路,指导学生逾1.5万名,让文化的芬芳馥郁乡村、社区——

墨林三千里 愿为引路人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张茧 李曼斯

10月27日晚8时,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故事发源地。

村里的文学书法传习所教室灯火通明,30名农民学员刚刚结束当晚的书法课,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谭诗华,兴冲冲地推开大门,向大伙宣布:“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我们沙洲村村民要牢记党恩,永远跟党走。刚刚曹馆长和我商量,决定以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为内容,举办沙洲村首届农民书法展!”

谭诗华说到的这位“曹馆长”,就是著名书法家、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杂志主编曹隽平。在他的努力下,今年2月,沙洲村文学书法传习所挂牌,村民们扛锄头的手,开始翻开书本、拿起毛笔。文化的芬芳,馥郁了大山深处的乡村生活。

20多年来,曹隽平不遗余力普及推广书法文化,从大学校园到深山村落、街头社区,他教过的学生超过1.5万名,他坚守公益“文化扶贫”之路,携一缕墨香,用书法装点着一个个丰盈多彩的精神家园。

不问出身,广收门徒

海拔1600米的郴州五盖山里,身高不足1.5米的李艳红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夫妻收入微薄,生活困顿。自从17岁辍学后,在旧报纸上写字是她打发山中时光的最快乐的方式。

2008年,李艳红在郴州日报上看到曹隽平书法教学的报道。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她竟用编织袋装满写着毛笔字的旧报纸,辗转几趟汽车下山,从报社问到曹隽平的地址,忐忑不安地敲响了当时还是湘南学院书法老师的曹隽平的家门。面对李艳红用一张张废报纸写的字,曹隽平毫不犹豫地收下这个徒弟。

(曹隽平(左)在指导李艳红习字。 通讯员 摄)

从此,曹隽平每年都要进山,送上字帖和笔墨纸张,指导李艳红写字。很难想象,在大山深处,一个农妇放下锄头、走出猪圈,在昏暗的桌子前铺开纸笔,临着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得到老师指点,李艳红进步很快,十几年下来,一手颜楷端庄大气。李艳红入围“2017年度中国书法界十大新闻人物”, 作品还入展“全国第五届颜体书法展”。

如今,李艳红依然生活在大山里,她每日习字,精神焕发,还在房门上贴上了自己书写的对联:“驾一叶扁舟舞梦想,寻几许阳光放异彩”,横批是“花样年华”。

曹隽平用书法改变了李艳红,李艳红也让曹隽平对“以书化人”有了更深的思考。他认为,进入新时代,每个人都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哪怕是像李艳红这样的深山农妇。但“美好生活”不仅仅是富足的物质生活,还应该有高品质的精神追求。

2009年,曹隽平考入省文化馆主编《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杂志,对文化惠民有了更多认识,觉得有责任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从此,曹隽平不问出身,广收门徒。他的学生中,既有商人、白领,也有老师、医生,还有一大批如家庭主妇、的士司机、网瘾少年等“草根”,只要有缘结识,爱好书法、愿意勤学苦练,他都乐意收为徒弟,并且分文不取。

“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循着墨香找到理想中的‘诗和远方’。”曹隽平说。

线上指导,因材施教

随着学生增多,曹隽平手把手传授已忙不过来了。

2014年4月,他把100多名学生拉进微信学习群,大家每天把自己的学书心得和作业发到微信群探讨交流。从此,子夜、清晨,饭桌、枕边,但有空闲,曹隽平就打开手机,在微信上认真审读,逐一点评指导。

无论是在书法创作中,还是在教学指导中,曹隽平都坚持书法的正大气象,倡导符合社会主流的审美理念。他精研楷书,2018年,他受邀为北大方正字库创作“曹隽平小楷、大楷字库”。曹隽平对此极为重视,挑灯苦熬,四易其稿,耗时近两年,书写5万余字供方正字库挑选,目前字库已经上市。

“字库是展现汉字书法魅力的最好平台,决不可草率马虎。”创作期间,他经常将习字的要点用手机拍下来,通过视频让学生反复揣摩学习。言传身教,学生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学生文化素养各有不同。为了让学生在谋生之余,还能坚持练字,曹隽平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

广东韶关的易成武,11岁学做泥瓦匠,后来当了包工头。他没读什么书,喜欢赌博,因收藏与曹隽平结缘后,仰慕曹隽平的学识。曹隽平看出他想学书法的心思,2012年主动收他做弟子,从相对简单的隶书入门。从此,易成武乐在其中,清晨5时即起,每天要练上3小时。

长沙小伙粟金泽投资失败,迫于生计开上网约车。曹隽平有一次坐车时聊天知道了他的境遇,了解到他酷爱书法,便安排他来省文化馆的培训班“蹭课”。

郴州北湖区的李小琴,与儿子一起成为曹隽平的学生。由于经常要陪同开大货车的丈夫出车,李小琴就带上笔墨,哪怕在卸货的平台上搭块板子,也要按时完成曹隽平布置的作业。曹隽平总是在微信上第一时间予以指导。

道正而行远。曹隽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弟子,以书法慰藉生活,启迪他们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追求有幸福感的人生。

读书明理,练字修身

“读书明理,练字修身”,这是曹隽平和他许多学生的座右铭。

每年元旦,他都会给学生开书目,要求他们每月读一本书,除了摘抄,还要每月交一篇作文。他认为,读书提升悟性,练字培养毅力,两者结合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前些年,他提出要在学生中培养出10名作家、书法家的目标,学生深受鼓舞,纷纷响应。

郴州的朱小平是一名全职主妇,酷爱写作。曹隽平就鼓励她坚持写作,并出资为她出版散文集《花开了》。朱小平目前已经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还担任了北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频频在国内各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长沙红星市场的拆迁户王美兰,喜欢书法, 2018年偶遇参加“文化下基层”写春联的曹隽平,诚心拜师,并每日坚持写字、读书做笔记。前不久,她加入了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成为了书法学校的老师。

娄底的杨文彪,是曹隽平最励志的学生。这位高位截瘫、只能趴着写字的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书法创作上,都得到了曹隽平的悉心帮助。2020年底,杨文彪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并被评为“2020感动湖南年度人物”。如今,杨文彪趴在床上开设了残疾人书法公益班,在网上免费教授国内40多位残疾人。10月26日,《书法报》以《生命的礼赞》为题,用两个整版推介杨文彪的事迹。

在他的带动下,一个又一个学生,收获了充实丰盈的精神生活,有的甚至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易成武的赌瘾渐渐没了,参加书法比赛获了奖,作品还入选了碑廊。闲暇时,他偶尔还会写几篇心得短文,尽管错别字不少,但内心快乐无比。

郴州宜章的谭春月,原来天天在家里打麻将,连孩子都讨厌她。从2014年开始学书法,如今带了100多个学生。

曾经逃学的网瘾少年曾祥頔,15岁时跟随曹隽平学书法,后来考上了聊城大学。2018年通过公开招考,成为长沙市文化馆的书法专干,致力传播书法。

他们也写文章,用自己的故事去影响更多的人。迄今为止,《书法报》已经相继发表多篇曹隽平学生写的文章。

面对学生的成绩,曹隽平有一种莫大的欣慰:“我希望有更多人从牌桌走向书桌,通过读书、练字、写作,重塑自己的精神家园。”

以书化人,滋养精神

文化的力量如此惊人,改变他人命运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曹隽平“以书化人”的决心。

他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收获,更是精神文明的进步。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深刻转变,必须要以文化赋能美好生活,才能让群众有全方位的幸福感、获得感。

2021年12月,曹隽平找到自己的学生、汝城沙洲村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谭诗华:“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我来沙洲村开办文学书法传习所。”谭诗华大喜过望,当即答应准备场地。

2022年2月25日,沙洲村文学书法传习所挂牌,村里男女老少欢天喜地。曹隽平结合自己学生的故事,鼓励村民练习书法,用文学和书法陶冶性情,丰盈自己的精神家园。曹隽平还请来李艳红,自掏腰包每天给她补贴100元,让她在这里示范指导了3个月。

几个月来,村里请来当地老师每周义务为村民上书法课。曹隽平也常常利用周末,邀请省市书法家过来指导村民读书写字。前不久,他还请来了湖南卫视原《乡村发现》主持人李兵,指导村民如何用普通话接待外地游客,并将“普通话传习基地”落户沙洲村。

谭诗华欣喜地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写毛笔字蔚然成风,出现了父女、母女、夫妻,乃至一家人一起学书法的场景。村里顺势而为,开办起读书班、书法班、舞蹈队、篮球队、合唱团,“丰富的文化生活,村民们笑容更多了,说话更加自信了!”

面对当下兴起的夜经济,曹隽平最近又有了“以文化融入夜市”的新想法,得到长沙市天心区文化馆和郴州北湖区文旅局的积极响应,准备在长沙太平街江西会馆和郴州北湖区卡佛生活创办女子国学夜校,开设书法、绘画、古琴和读书会,让夜经济增添几抹文化的亮色。

以文化赋能美好生活,弘扬时代新风,这是曹隽平最希望看到的风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而这,正是曹隽平多年来执着追求的美好梦想。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发动更多的文化工作者、更多的学生,走进广大乡村和社区,用文化滋养精神根脉,开启更多人的美好生活。”曹隽平说。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10月31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