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阶而上写华章——感受长沙市雨花区非凡十年的澎湃力量

2022-10-16 08:26: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欧阳倩] [编辑:伍镆]
字体:【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朝着“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目标稳步前行,向世界递出开放雨花新名片。

欧阳倩

时间是有力量的。2012年—2021年,非凡十年在长沙市雨花区写下华美诗篇。

这是一首意志坚强、共拓格局的雄浑诗篇;这是一首高歌猛进、发展跨越的激扬诗篇;这是一首凝心聚力、人民至上的温馨诗篇。

航空、高铁、地铁、轻轨、磁浮和高速公路“六元一体”的交通格局,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1 评论任何一段历史,都无法脱离当时的历史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从2012年至2022年,在历史的大视野中,雨花面临怎样的图景?

从发展地域看,这是一个重构关键期——

这10年,雨花地理版图迎来改变:2015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将长沙县跳马镇调入到长沙市雨花区,调整后,雨花区下辖12个街道和跳马1个镇,总面积292.2平方千米。其中,跳马镇绿心地区占长沙绿心面积的56%,占整个长株潭生态绿心面积的32.5%。

与区域面积增长相对应的,是执政思路的转变。从城区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是关键;从长沙东南门到定位长株潭都市圈桥头堡,,抢占国家战略发展机遇是关键;从单一城区到拥抱长株潭绿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体系建设责无旁贷。

从发展阶段来看,这是一个转型碰撞期——

新世纪的大门已经敞开,经济社会转型进入攻坚期。2012年,雨花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亿元达到1168.84亿元,到2021年增至2360.02亿元。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雨花区是我省首个迈入千亿级、2000亿台阶的城区,也是中部城区中GDP排名第一的城区。

经济结构调整至关重要。这十年,雨花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0.2:62.4:37.4到2021年的0.2:55.0:44.7。工业始终是主导,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发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现代服务业高歌猛进,以市场和特色街市为主的商圈日益崛起,高桥商圈、东塘商圈、红星商圈、黎托商圈声名鹊起;农业抖落了泥土成为孵化平台,现代都市农业逐步成为方向。雨花区大都市城区经济结构明显。

从发展动力看,这是一个双轮驱动期——

这10年来,雨花区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等领域亮点频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愈发显现蓬勃活力。

雨花的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跳出雨花看雨花”,这10年,雨花区争当长株潭桥头堡,建设了全省首个长株潭“飞地园区”;对口帮扶溆浦,建立雨溆工业园,向西可纵深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上可与中欧班列连接入中亚、通中东、抵欧洲,南下可通过广西北部湾抵东盟、链全球;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在全国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次“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寻找内在驱动力,在当前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10年来雨花现代服务业高歌猛进,坐落于雨花区圭塘河畔的溪悦荟,是网红长沙新地标。

从发展理念看,这是一个观念更迭期——

回首十年,雨花区每年一个台阶,“更进一步”的背后是自我超越。这既是对现有观念的更新,更是对执政思路的升华。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例,长沙唯一内城河圭塘河从雨花区穿城而过。圭塘河原是一条“龙须沟”,从2012年起,雨花区强力推进点线面全流域的综合施策,关停整改圭塘河沿线排污企业上百家,全面改造上游地下干支管网,下游引进社会资本打造商贸综合体。

圭塘河逐步蜕变:2017年,圭塘河全面消除黑臭水体;2018年顺利通过黑臭水体治理专项督查;2020年起年均水质达到Ⅲ类,被生态环境部列入治理示范案例。

现在的圭塘河,不仅是生态带,更是经济带。在下游,从悠游小镇滨水商业街到溪悦荟商贸综合体,圭塘河串联起生态、人文、艺术、运动、商业多个业态。漫步在圭塘河,看到的,是绿柳拂堤、清水碧草;听到的,是人文轶事、民俗风情;感受到的,是热情高涨、高朋满座的旅游盛况。

10年光阴绘就,那些构成雨花恢弘诗篇的理念、战略、行动,凝聚成雨花非凡十年的磅礴力量。

2 该用什么样的视角来解读雨花区非凡十年?我们选取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放崛起、基层治理这3个层面,来描述这不同寻常的进程。

非凡十年,高质量是雨花发展要义。

根据第三方机构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近年发布的《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雨花区近3年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从第18名到第15名再到今年的第9名,雨花区首次迈入全国十强,位列地级城市市辖区中唯一非沿海地级市城区第一。

产业园区,是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前身为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2012年更名为长沙雨花经开区,开始新的跋涉。更名是外在表现,其本质是产业定位的调整。此前,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以环保产业和工程机械作为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完成更名的雨花经开区,走上探索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2017年,长沙提出打造22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落地雨花经开区。人工智能是个大领域,长沙在选定之初产业基础并不占优势。但人工智能是战略性选择,雨花经开区用数年光阴抢先机、打基础,立足实际、紧盯“风口”。引进的企业,从最初的机器人到特种装备,到数字孪生、智能工厂、无人车间的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到机器视觉、传感器、工业软件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不断补链、延链、强链,抢占发展制高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产值从2017年的2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2亿元,年均增长约16%。

非凡十年,开放成为雨花鲜明标志。

雨花是长沙东大门。10年来,雨花区通过借助武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等,雨花区成为中国中部“六省通衢”的重要支点。航空、高铁、地铁、轻轨、磁浮和高速公路“六元一体”的交通格局,拉开了开放发展的骨架。

开放的,不仅仅是区域格局,更是经济格局。2018年9月,雨花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为我省唯一的“国家试点”市场。高桥商户可以在家门口做上国际贸易,并享受“出口商品不需要开增值税发票、简化归类报关、便捷快速通关”等政策。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雨花区0.6平方公里高桥板块、4.5平方公里高铁新城板块列入自贸试验区范围,雨花由此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其中,雨花高桥板块承担打造“三中心、一平台”(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交易中心、中非经贸企业孵化中心、中非经贸综合服务中心及中非金融服务平台)的任务。目前,已打通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芝麻、干辣椒等6条进口产业链,有色金属、地方特色出口产品、农产品、箱包皮具小商品等4条出口产业链;打造了包括首个中非经贸专业研究机构、首个中非直播电商孵化中心、首个易货贸易试点等在内的10项“全省首创”。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人民增福祉”,雨花探索的中非易货贸易,已完成4个国家共计12单易货贸易。2021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7.75亿元、增长100%,其中对非贸易7.7亿元、增长24倍。

雨花经开区一主一特产业链发展迅速,图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

非凡十年,基层自治探索在雨花取得显著成效。

10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来雨花发展置业,到2021年雨花区户籍人口78.69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近23万人。人员的涌入、原有农民拆迁安置、老旧城区居民……社区小区结构多元,给基层治理带来考验。

雨花区在全省首次提出“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社会分类治理模式,把社区分为新楼盘型、单位型、保障性住房型、失地农民安置型等7个类型,分类施策。比如,对新楼盘型,侧重团结人心,引导居民从“安家所”到“生活地”,参与小区公共事务管理;对失地农民安置型,侧重规划,从“老村民”到“新居民”,倡导新的生活方式等。

主人翁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的问题由老百姓在发展中解决。比如,雨花区红星村、高升村,拆迁安置的生产用地,怎么用、怎么管、怎么壮大村集体经济,每一项开发由村民表决,每一处用钱由村民代表审批通过。如今,红星实业集团从村办企业成长为资产超百亿的集团公司,去年村民人均分红超过4万元;高升村打造的高升时代广场、高升星光天地等项目,成为长沙红星商圈名片。

非凡十年,雨花取得的成就是多方位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寥寥数语的总结后蕴藏多少运筹帷幄的胆识,涵盖多少波澜壮阔的改革,凝聚多少坚守一线的奋斗。这些成绩,是将党中央指示精神与省市布局熔铸于雨花大地的实践,造就了雨花顺势有为、逆势上扬的傲人业绩。

3 雨花非凡十年,其变化之巨、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让身处其中的人无不为之振奋。今天追溯非凡十年,既是总结成绩,更是眺望未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沿着雨花非凡十年的足迹,我们可以感知其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谋篇布局,以及铁一般的执行力。

一个信念始终在坚守——党建引领是保障。

信仰与信念,事关区域发展的成败,事关党员队伍思想的灵魂。2012年,雨花区党员18874名,到2021年增长为42801人。就是这么一支队伍,不论党龄长短、资历深浅,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党员”二字重千钧。在创新创业的第一线,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科技研发的最前端,无数党员扎根其中贡献强劲热能。不论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官,还是行业新秀,他们在奋斗与奉献中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危机与挑战,是检验党性的最好尺子。面对暴雨冰冻等极端天气,一个个党员身影冲锋在前,为市民清扫出整洁平安的道路;面对疫情防控,一名名党员坚守一线,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铜墙铁壁;面对经济下行,一名名党员入园区、进企业充当“店小二”,为企业排忧解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雨花答卷正在写就。这支党员队伍说,除了奋斗,别无他途。

一根主线始终在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基石。

创新是雨花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创新是多元的,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创新人才等。创新也是项系统工作,涉及创新资源整合,需要创新投入,牵涉创新制度,依靠创新生态。

雨花创新因子活跃。辖区有省、市级设计院所15家,如中国电建中南院、中机国际、中国能建湖南院、中国有色长勘院、中航长沙设计院等。这些设计院所除了自身产生科技成果之外,也是科技成果实现转化的重要环节。雨花创新投入“诚意满满”。对于用于科技项目及课题研究的科技专项,雨花区落实政策、协助申报;对高新技术企业建平台、报项目、设研发中心,雨花区出台政策、奖补扶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孵化,雨花区专门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雨花区围绕前沿技术和企业创新发展需求,开放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等城市智能化场景,加快前沿技术落地。

这些年,雨花区在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是瞩目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从46家增长到478家;技术合同成交额从不到1000余万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159.39亿元;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总量从2.5亿元增长到 40亿元,占GDP比重从0.8%增长到1.8%;各级创新平台数量从10多家增长到7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从13.8%增长到40.25%。

天蓝水绿环境优,非凡十年来雨花定居、创业的人蜂拥而至。(本版图片均由雨花区委宣传部提供)

一份情怀始终在萦绕——人民至上是落脚点。

非凡十年,雨花对如何保障人民利益,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怎样为人民服务,有了与时俱进的探索。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人民至上不仅有了物质丰富的目标,更有公平正义的要求。人民至上,不仅指向让群众共享成果,还包括让每一个置身此地的人更有幸福感。

人民的感受是具象的。腰包鼓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2460元增长至2021年的66958元,年均增长8.3%;家门口的学校多了,2021年幼儿园数达287家,较2012年增加了162家;2021年中小学在校学生130541人,比2012年多容纳近6万学子;就医更便捷了,雨花区拥有卫生机构数732个,比2012年增加275家;环境更美了,2016年启动社区全面提质提档,老旧小区逐步蝶变;办事更方便了,商事办理365日全年无休、家门口办、线上办、跨市通办,企业和群众少跑路。

2015年,雨花区获全省小康“三连冠”,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连续十五年保持全省“平安区县”称号;收获全国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全国师德养成教育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全国社会救助标准化示范单位等荣誉……一串串荣誉的背后是一项项聚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扎实工作和务实行动,凝聚起共同富裕的磅礴伟力。

回首十年,雨花也曾遇到挑战与困难,但正是因为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落实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才让雨花有底气有实力斩关夺隘,一路向前。

今日热点
焦点图